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鼎定南北朝QQ > 第104章 高朋满座(第1页)

第104章 高朋满座(第1页)

现在的晋阳城西晋刘琨所筑,亦称府城、太原城;城池虽有变化,可城基已定。刘琨年轻时便以俊朗、雄豪著称,与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等人合称“金谷二十四友”。他虽然没有像石崇那般奢侈、无耻,可毕竟是近墨者黑;受“损友”影响,他设在晋阳的府邸亦是占地极广、十分奢华。

晋朝已亡,刘琨府邸也变成了现在的都督府、尔朱府。府中后院的人工湖都比卫家庄大了十多倍。

后院的格局以湖泊为中心,四处亭台楼阁林立,花草树木环周,碧波中不仅有数艘小船、池边荷花,还有两三座曲桥勾连的湖心岛;岛上的亭楼殿阁掩映于花木之间。

正值促夏,湖的四周花木四合,荷叶丛生。

午饭过后,斛律光已经激动万分的离开,但是元芷兰、梗阳乡兵都伯庞陵又来寻找卫铉。元氏也不打扰,而是派人安排他们三人到一座湖心亭喝茶叙话。

元、庞二人的目的和用心完全不同。元芷兰是个一直宅在家里“工科妹子”,她成天与花草树木作伴,时常与能工巧匠和园丁为友,便是元氏都有几个月没有见到她了,此番忽然出现在眼前,元氏也是感动到十分惊奇。

元家妹子此来,主要是因为卫铉精神上支持她,另外就是她隐隐约约觉得卫铉比自己更理解可以飞行的木鸢、木鹊,此来只是希望卫铉帮助她造飞行器。

就算卫铉不会打造,元芷兰也无所谓。她觉得卫铉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动手能力可贵无数倍;只要卫铉提供她所不知的可贵想法,她就可以让手下能工巧匠做出来。

元氏不在,卫铉理所当然是此间主人;他为元芷兰、庞陵斟好茶,先是元芷兰问道:“娘子,此来何意?”

这个女孩冷是冷,可是见过两次之后,卫铉发现她是个单纯、较真、直率的人,并不会刻意针对谁,虽然她不通人情世故、太会说话,但是秉性极好。而这种纯粹的人,其实很好相处;与她相处,既轻松、没有压力,也很好打发。

“河东公,我有许多出色的工匠,什么都铸造出来,可是我们没有好的想法,所以一直复重走前人的路,如果不能跳出前人的禁锢,这辈子将会一事无成。而你,好像有。”元芷兰明眸中满是期待之色,央求道:“我想跟在你身边,也希望你帮帮我们。”

卫铉心头剧震:他很清楚这个民族强大的创造力,但是思想思维一旦被束缚和禁锢,那就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当人们遇到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考虑“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才能解释和解决”。而爱迪生最伟大的地方之一,就是能够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用科学的手段解释自然现象;正是在他引领之下,人们不断的打破了固有认识。

元芷兰的思想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可是她比起十分迷信的大魏人来说,已是非常难得了。

迎着卫铉“灼灼逼人”的目光,元芷兰如玉的脸颊泛起一抹红晕,有些不自在的垂下螓首;倏然,又抬起头来,患得患失的催问道:“如何?”

“可以。”卫铉本来打算把她拐来造武器,见她自己来了,而且有这等觉悟、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岂有拒绝之理?

元芷兰闻言,既惊喜又难以置信:“果真?”

卫铉微笑点头:“不假”

元芷兰得到明确答复,心头一松,连忙说道:“我有办法让他答应。”

“要是刺史答应,我十分迎接。”卫铉说道。

“我现在就回家。”元芷兰起身一礼,风风火火的告辞离开。

打发走了一个,卫铉向庞陵添了茶,笑着说道:“庞都伯,多日不见了,乡兵安置好了?”

“尚未。”庞陵颇为尴尬的说了一声,接道:“正待抚恤和奖励,只要钱粮一到,即可发放。”

卫铉皱眉道:“既然事情尚未办妥,为何还在晋阳?”

“末将特为将军而来。”庞陵红着脸道:“恳请将军收留。”

这个时代的人被分为二十个大类、无数个小类。

此外还有上中下九流之说,其中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六流商、七流当铺八流匠、九流农夫在地头;中九流是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这类说法的确有些不对头,但当今世上的人们都认,即便是被划入下九流里的群体也不例外。而北魏王朝是鲜卑人建立起来的政权,比起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朝,如同是个暴发户一样。暴发户即便有了权和钱,可浅薄的文化底蕴让他们有些自卑,很想得到不如自己的所谓上流社会认可和接纳。而孝文帝一系列汉化改革,既是政治上的需要,汉文明的成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

精神和文化上的不自信,也让大魏王朝贵族担心汉家名门鄙夷自己、说自己是野蛮人;这种心态又作用到北魏的施政、治民等等方面之上,“他们”为了避免遭到汉家名门笑话,不但喜欢附庸风雅,而且比南朝还要看重社会等级和阶级。若干惠和元天穆等人羡慕卫铉这个没落贵族后裔的主要原因,就是源自此处。庞家既是上九流里的“六流商”,又涉及下九流、旁门左道的各种行当;所以庞家虽然有钱有田,可是他们在等级异常森严的大魏王朝非常没有地位。最能体现社会等级差距的,就是衣服的面料和颜色,庞陵由于是都伯,他还能穿上绸衣;兄长庞苍鹰明明是庞家之主,却只能穿黑白色的粗布衣,甚至拉车的牲口也只能是驴、骡。

现在世道已乱,这些繁琐条文对于人们也失去了约束力,不少小商贩也骑马穿袍,但是有钱的大商却比以前还要遵守这类条文,因为小商小贩没人油水可可捞,大家无所谓,但是大商却成了一些官吏和将士眼里的大肥羊,一旦他们坏了规矩,将官和竞争对手随随便便就能用这些规矩弄死他们。

庞陵的兄长庞苍鹰意识到天下的“平静”只是暂时之假象,于是令他弟弟进入军营从军,多多结交英雄好汉。然而庞陵胆小怯懦,他在卫铉整编梗阳乡兵时,主动当梗阳最弱的第五旅都伯。

他带着第五旅老弱辛辛苦苦的跑了一趟北方,一丝功劳都没有捞上,白跑了一趟,眼见刘荣、蒋绪、王锐三个立下微末之功,却都升了官,庞陵羡慕之极、后悔之极。

更重要的是他错过了微末时期的卫铉,事后被兄长庞苍鹰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而他今天前来都督府,便是奉兄长之命,重续昔日情分。

而庞陵的心思和用意,卫铉也大致猜出了一些,但是乱世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自己的基业和理想也不是一万大军能够实现,而被定为“商家”的、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庞家若能投资乃至于投靠,必将大有裨益。只是他想看看庞家参与的力度能有多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