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鼎定南北朝QQ > 第162章 争分夺秒(第1页)

第162章 争分夺秒(第1页)

与冯氏这番博弈,卫铉成功在上党郡打开局面,不但清洗了冯系将官,收获大量良田、钱粮、人口,更借助这场博弈的结果,给自己创造一个安稳的内部环境,让自己有时间训练军队、发展民生。冯氏的伤筋动骨、冯系将官的全面败退,也让卫铉将其取代,成为名符其实、军政大权在手的“上党王”。

此前的二十多天时间之内,冯氏已将冯敬之的承诺陆陆续续交给卫铉主导的官府和军队。而卫铉的精神也在时刻紧绷着,他虽然重点关注军队,但是对于上党的政务、民生也很重视,尤其是教育,更是被他视为重中之重。

魏朝的教育、学校比南朝发达,孝文帝和宣武帝时期是魏朝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那时教育制度自上而下分为太学、国子学、四门学(小学)。在地方也建立起了十分完备的教育体系,除了州学和郡学以外,还有类似于中学的县级县学、乡级四门学。

时至今日,官学在地方上全面败退;各级分明的私学却呈现出繁荣局面。这些私学都是由名门世家、地方豪强兴办;这些名门豪强办学的目的更像是为自己培养人才,一旦学舍中出现人才,他们便以家族能量向朝廷向地方举荐,之后再使其反哺家族。其学子除了自己子弟、家臣家奴子弟,还有一些比较出色的百姓家子弟。

这种私学,冯氏自然也在办,其范围还普及了“长治盆地”三郡,只不过相当于乡郡和襄垣,作为大本营的上党郡显得更加全面,上党五县都有他们县学、乡级四门学,综合来看,冯氏已经在上党建成一条十分完整的教育体系。

卫铉前来上党郡任职、掌控大权的时间太短,目前还没有精力管到乡郡和襄垣郡。他虽然要把冯氏打造出来的教育体系收回官府,然后需把掌握在名门世家手中的说知识推广开来,使其不再成为被名门世家垄断的珍宝,但真要推广的话,所面临的最大的阻力并非名门世家,而是书籍。

如今的书籍和纸张十分珍贵,就算推广出去,也要人手工抄录,这种抄录方式费时不说,还要大量读书人来帮忙,累计起来的价值也不是平民所能承担,所以单是这一点,就难以让各级学校扩招。不过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最初形态不算太难,只要把字模做好、再排好印刷,就能比手工抄录来得快。

另外就是读书人太少。如今的多数读书人都是出身好,属于是食物链的高端群体,再加上背后在后台、朝廷又急须读书人治理地方,导致他们完全不愁没有出仕之路。

他们面对进行征募时,往往都是处于大爷的地位。如果朝廷给予的职务不高、安排地方不好,他们一般都是拒不赴任,在地方上博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贤者之名;再在背后势力推波助澜的经营、一而再再而三的推举下,他们一般都是按照背后势力的“炒作”,一而再再而三的婉拒;等到感觉差不多了,然后再出仕。由于他们名声足够了,故而往往一出仕,便能当上高官。

以他们良好的出身条件、优越出仕资格、朝廷之所急需,怎么可能看上老师这种“高尚却没有前途”的职务?然而哪怕是再难,但是教育这种大事不得不做、必须要做,否则的话,卫铉始终受制于人,他所提拔上来的,也终究是别人的人,关键时刻,别指望他们与自己一条心。

翌日清晨,书房里的灯光将卫铉颀长身影投在窗棂之上;他放下手中笔,将与教育有关的书稿收拢好,准备带去前方官署一一商议。

房门“吱呀”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尔朱英娥走了进来,笑盈盈的唤道:“阿郎,我来啦。”

卫铉随声看去,双眸不禁一亮,尔朱英娥今天衣着大变模样,不再是便于行动的男儿般的武士服,而是身穿米黄色细麻襦裙、外罩对襟窄袖薄衫;乌压压的秀发梳成飞仙髻,别以简单的竹钗,显得落落大方、简洁高贵。

望着她,卫铉柔声道:“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阿郎天资过人、公事繁忙,尚且勤而好学;我哪能赖床?自当陪阿郎一道精进,便是不能帮上一二,也要与阿郎共甘苦。”尔朱英娥走到书案一旁坐下,目视墨迹无法未干的手稿,随口道:“阿郎,上头写的是什么?能否说说?”

“是教学上的手稿。”卫铉说着,便将自己的设想一一道出。

尔朱英娥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不知阿郎说的教育,准备如何执行?”

“我打算先在上党五县各乡镇推广四门学,四门学学制为六年;由于学子学得的是简单基本知识,博士(老师)也不需拥有太过高深的学识,等学子考试合格,可升入县学,学习更为精深的知识,之后则是郡学。”卫铉写出来的内容是模仿后世教育体系,先是乡级的六年小学,接着是县学中学,然后是郡级“大学”。如此逐级筛选下来,既能达到广泛教学目的,也能培养出自己的人才。

尔朱英娥听罢,却是说道:“阿郎的想法的确不错,不过我却觉得不切实际。哪怕四门学的授课博士无须精通精深学术,然而一旦在全郡开启,所要的博士会有很多。阿郎本就缺少人才,若是从四门学办起,阿郎又有多少博士可用?”

“也许阿郎可以从本地募集,然而本地读书人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要当无法晋升博士?且上党读书人多数是冯氏培养而出,他们不但对阿郎多有不满,而且读书人受人敬重。要是他们到乡间教学,极可能说上一些对阿郎不利言论,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崇高地位间接影响民心。如此一来,阿郎最终培养出来的学子,多数还是暗自为冯氏做事、敌视阿郎。”

“此为其一。其二,阿郎重视教育、培养贤才是好事,然而抚育人才乃是长久之计,需要漫长时间时间抚育方可成材,如何解阿郎用人之急?”

“其三,教育实在是太费钱了,全面普及的话,每年都要花费极大的财富;若是和平盛世也就罢了,可现在战争不断,有限的钱粮还是用在军队之上为要。”

卫铉闻言点头:尔朱英娥所说这些,他还真没有考虑清楚,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高看了这个年代的受教育程度、小看了教育成本。

正如尔朱英娥所说,教育是最耗费钱财事情。教育的支出哪怕是在后世,也是财政开支的一个大项;如今的朝廷明明需要大量受教育的贤才,更知道教育普及能够从更多人才中择优而用、能够摆脱对名门世家的依赖,但是教育是个无底洞,朝廷的财政根本支持不住。

如今的魏朝遍地是文肓、教育成本又高得吓人,还处在乱世时期,他恨不得把所有家当投入到军队建设之中,哪有那么多钱财来搞教育?此时的自己如果将有限的钱财投入教育,使军队建设不好、训练不好、供给粮饷不足,肯定在群雄争霸中率先出局,哪来以后可谈?

想到这里,卫铉大为头疼的问道:“那依娘子之见,应当如何?”

尔朱英娥稍微想了一想,答道:“可以在壶关城开办一所书院,然后效仿太学,从各县招募小有成就的青少年入院就读,所授知识也不是精深的儒学、经学,而是治理地方、化解纠纷、律法、算学等实用之学,如此用不了多久,就能担任佐官吏员,协助主官处理地方事务。当然也要灌输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道理,以免培养出一群白眼狼。”

卫铉暗自赞叹,尔朱英娥此法等于是速成班,能够解了用人之急,需要的博士也不多。尤其尔是提出的忠诚道德观的建设,更是神来之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