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上茶!”
闻博一边高声呼喊着家仆,一边疾步向我走来,脸上满是惶恐与不安,“陛下您亲临寒舍,臣理当亲自在府门外接驾,如今有失远迎,实在是罪该万死,还望陛下恕罪!”
说罢,他便撩起衣袍,双膝跪地,深深地拜了下去,头也不敢抬,身子微微颤抖着。
我轻轻抬手,虚扶了一下,脸上带着几分随意的笑容:“行了,爱卿,不必这般多礼。
朕今日不过是闲暇无事,来找你解解闷,随便聊聊罢了。”
我一边说着,一边背着手,迈着悠闲的步伐在他的大厅里缓缓踱步,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装饰,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瞧瞧这屏风,雕花细腻,用料上乘,尽显高雅品味啊!
还有这摆件,工艺精湛,独具匠心,爱卿的眼光着实不错。”
我驻足在一座精美的玉雕前,仔细端详着,手指轻轻摩挲着玉石的纹理,眼中满是欣赏之色。接着,我又踱步到墙边,一幅一幅地欣赏着那些挂着的字画,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轻皱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幅山水意境深远,笔触细腻,颇有几分大家风范;
嗯,这幅字嘛,笔力刚劲,却又不失灵动,只是在布局上似乎还可以再斟酌斟酌……”
闻博和小中子静静地跟在我身后,专注地听着我对每一件物件的点评,不时点头应和着。
闲聊了一会儿,我心中知晓是时候步入正题了,便停下脚步,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我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闻博:“爱卿,朕近来有一事十分恼人,反复思量也不得其解,不知你可否为我排忧解难呢?”
闻博赶忙再次躬身行礼,一脸虔诚地说道:“陛下请讲,臣定当竭尽微薄之力,为陛下分忧!”
“你认为我朝的官员考核制度如何呢?”
我紧紧盯着他的眼睛,目光中带着几分探寻。
闻博在我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在椅子上坐下半边屁股,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我大宋确有每年对官员的考核,主要通过磨勘制、历纸制、巡视制等考核制度来实现。
这磨勘制,便是官员提拔或者地方官改任京官都要通过磨勘法进行考察。其主要依据官员的资历、政绩等因素,审核其是否具备升迁的条件。”
“哦?”
我微微扬起眉毛,身体前倾,急切地问道,“那爱卿以为这样考核的结果如何呢?”
闻博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的神情,缓缓说道:“陛下,这磨勘制度其实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的。
如今它过于强调资历,使得部分官员滋生了因循守旧的风气,每日只想着熬过任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反正只要任期届满且无大过,就能顺利得到升迁。
臣私下以为,长此以往,将会让许多碌碌无为、懒政怠政的官吏借此机会升官,而那些真正有才能、有抱负的官员却可能被埋没,无法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惋惜。
“那爱卿再说说其他的制度又是如何呢?”
我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扶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闻博的脸。
闻博挺直了身子,继续说道:“这历纸制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我鉴定,即官吏每天都要自记功过,然后提交给上级,也就是自己填写考核表格;
另一种则是先由上级记录下级官吏的善恶及德才表现,以此作为考核依据,之后再由审官院或吏部等机构复查其考绩,最终将考核结果记录并公布,作为赏罚和升降官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