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浩然也没有在大型程控交换机这个项目上头再花费太多的时间。
24门程控交换机搞出来之后,团队其他成员钱大可、肖仁明基本上已经掌控研制别的型号交换机的方法和思路。
王浩然只需要简单地指点一二,两个人带领的团队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王浩然本人则是再次将注意力转到了电子计算机这上面来。
他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课题申请报告给写了出来。
其实,目前国内的电子计算机发展不算特别落后。
现在这个时代,龙国的科学界仍然是有着一大批的优秀科技人才的。
他们研制出了龙国自己的计算机型号,而且在科研工作中,电子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龙国现在的计算机型号普遍都被用于各种复杂逻辑运算,还没有出现办公文档软件以及设计软件这样的运用功能。
而且,现在的计算机生产基本上全都是手搓,甚至连电路图都是人工一个个焊上去的。
这也使得龙国的国产电子计算机生产效率极低,年产甚至只有十几台。
王浩然现在要改变的,其实还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这个致命问题。
他要把龙国的电子计算机生产真正变成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
他要把文档编辑软件和设计软件搞出来。
他要搞出真正意义上的微型电脑。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龙国真的不缺能人。
1977年4月,清华、徽省无线电厂和电子部6所还联合研制出了一款微型计算机DJS-050。
这台电脑号称是龙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微型电脑。
它的CPU是8位的,外形已经颇有点儿后世电脑的样子。
但即便是这样一款电脑产品,其还是主要用于各种计算任务。
在王浩然自己的课题申请报告中,他将自己的研究主题定为“微型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生产线的研究”。
而他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
软件方面主要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而操作系统这一块的研究还是很有难度的。
毕竟,既然是国产操作系统,那就必须得使用汉化系统。但汉字总数高达数万个之多,在如今计算速度和存贮容量十分有限的硬件条件下,想要搞出这么一个系统,相当不容易。
但这一点对于王浩然来说,其实并不难解决。
计算机硬件方面目前来看,最核心的硬件CPU已经解决掉了。
盘古1号CPU还是相当先进的。
随着芯片全产业链的建成,CPU的生产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现在,王浩然在硬件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下面这么几个:
其一,继续推出更先进的盘古架构的CPU。
其二,要研制出更先进的内存芯片。
其三,要设计研发出显卡芯片,也就是GPU。
其四,要研制出其他的配套芯片,诸如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两者是主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桥芯片主要负责跟CPU的通信以及提供对高速设备的支持等等。而南桥芯片则负责预交底速度的设备诸如USB端口和PCI插槽通信……
其五,电脑的机械硬盘也是个很大的技术难点,也必须得搞定了。
其六就是搞定电脑主板。不过,如上那些搞定了之后,电脑主板也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难点了,毕竟,PCB生产线已经成熟,完全可以加工生产电脑主板。
现代计算机,其实硬件方面如上这些就是核心科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