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凭什么我要按照你给的路线去做呢?
我非要另辟蹊径,找到更好的研制路线。
在范开勇跟林万钧出成就之后,已经被国家台广泛宣传的时候,冯云尚还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搞研究,而且那时候连一点眉目都还没有。
冯云尚看完了国家台的那个新闻,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想,原来范开勇他们也经历过像我一样的心路历程啊!
不过,他们听劝,所以,他们早早就出了成果。
而我,至今还在苦苦挣扎。
王浩然也是过来问过冯云尚研究进度的。
冯云尚只说正在进行中。
他也没和王浩然说更多的信息。
冯云尚看完范开勇两人的新闻,他有点儿羞愧。
他羞愧的是:自己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对年轻天才的轻蔑与自我评价上的盲目自大。
这是不好的。
不管他是否承认,他不管在学识上还是科研创新思维上,都跟王浩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那差距已经犹如巨大的鸿沟。
“我必须得承认后生可畏这个现实!”
“我做科研是为国家做贡献,并不是要和什么人争短长!”
冯云尚这么想着,他的内心也就变得平和了起来。
他想,我必须得马上行动起来了。
抓紧时间把光刻胶与显影液都给搞出来。
其实,受到震撼的科学家还有不少。
比如,清华的物理学家李清河,他也是之前一直不肯按照王浩然的指导意见去研究光刻机的激光光源发生器。
他想要按自己的设想做出最后的成果。
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获得突破。
李清河看到范开勇两人的报道之后,沉思良久,他也大彻大悟了。
他也开始准备按照王浩然的指导来做自己的研究。
……
在范开勇和林万钧两人的成果被广泛报道之后,王浩然很快就发现,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原来配合度不那么好的大教授大科学家们,现在都态度大变了。
就连研究的进度都加快了不少。
对此,王浩然还是倍感开心的。
他内心已经是暗下了决定:一定要让这些合作伙伴有成就感!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被宣传出去。
这个时代,是不太讲究追求物资享受的。
追求的就是名声和荣誉。
所以,这方面,那就必须得下点功夫!
必须得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满满的收获感。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已经到了7月下旬。这是一年中差不多最热的时候。
这天的上午,王浩然难得地在办公室坐了一会儿,他要整理一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