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和太子妃都到李太后跟前承认,是自己下毒要害郑贵妃。
太子妃的说辞比皇后娘娘更让人信服些。
王执说的是,她一直对郑贵妃怀恨在心,所以趁皇上不在宫中这段时间,要下毒害死她,夺回后宫的控制权。
而太子妃说的是,她知道郑贵妃从来不吃外臣送来的膳食,不过想借此吓唬吓唬她,让她收敛些,别再对母妃不敬,只是没想到,送膳食的那个下人如此蠢顿,竟然亲自送去了畅春园,让郑贵妃一眼识破是她下的手。
李太后没想到左安会自己站出来将罪揽到身上。
她思忖了很久,才决定让王执出来抵罪,大夏废一个皇后,没什么,可要废一个储君,怕要引起群臣惶恐,庙堂震荡了。
至于太子妃左安,李太后再了解不过她的身世,朝中大臣多以为,左安是因为貌美,才被皇上看中,指与太子为妃。
其实不然,
她的先祖左庆之是开国元勋之一,跟随先皇帝南征北战,立过功劳无数,有名的智多星,是先皇帝最为器重的人之一。
大夏开国后,先皇帝要封左庆之为王,左庆之却再三推辞,终以身体不佳为由,辞去朝中官职,回乡种田,从此沓无音讯,默默隐居于民间,渐渐被众人遗忘。
先皇帝生前至驾崩,只要一遇上棘手的事,总要念叨左庆之几遍,说若有他再,就是再棘手的事,也能圆满解决,不留后患。
待皇儿登基,李太后便在儿子跟前说过这左庆之之能。
慎听在了心里,遂下旨户部主持考试的官员,凡遇到左姓考生的试卷,均需送到御前,由他亲自审阅。
还真是让他找到了左庆之的孙子左育文。
这右育文果然写的一手绵绣文章,人又慧杰。慎一见他,便爱不释手,取他为一甲第一名,留在身边做了个谋臣。
而这左安便是左育文的独生女。
皇帝慎将左安许给太子为妃,不过是利用左育文的这个独生女,将左育文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让他有与他先祖一样的退却之意。
这些年,左育文在慎身边,出谋划策,替慎解决了不少难解之事。
大夏祖制,重官之女不得为宫眷,怕的是外戚干权,引发政乱。故皇帝慎并没有给左育文多大的职位,只封了他一个平章殿大学士的虚职,不过实权倒是不少,朝中大事,他有擅自裁决之权。
皇帝慎确也有点离不开这个人。
如今左安出来顶罪,却让李太后为起难来。
李太后没想过这丫头有这血性,这时候竟能做出如此大义的事来。
本来因为她并非小武心爱之人,不过是父皇放在身边的一枚质子,小武一直没有多喜爱她,李太后看的出,王执也看的出。
可这左安因出自名门,倒是一付随遇而安,贤慧淑德的性子,不争不吵,只是安分守己的在东宫度日,闲里过来陪太后和王执说说话儿,倒也过的安静。
李太后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时候,她竟然能站出来替小武抗下这莫须有的罪名。
李太后心里清楚,论理,处置左安比处置王执更来得便宜。
这件事若是定罪,必是要废后的,如果废后,郑贵妃必会更加嚣张,依郑秀珠现在这架势,能逼得皇儿封她为后也说不定。
郑秀珠一旦封后,那这大夏的储君之争,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残酷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