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在绝大部分场合是没问题的。
如果没效果,那就说明钱还不够!
只有极少数非常有原则的人,才会免疫这个规则。
很显然,这些东厂番子就不属于海瑞那样的。在李文贵给出承诺,说能根据他们的表现给原始股份的份额之时,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精神抖擞起来。
随后,李文贵也问了他们每个人的情况,记在了心里。这过程中,东厂番子都是极力表现自己,犹如李文贵真是他们厂公一般。
等到下午时分,李文贵便告别家人,动身南下了。
一起南下的,其实还有很多人的。比如从钱庄抽调出来的骨干,有懂业务的,也有印刷银票方面的,还有玻璃、水泥作坊那边的人才,都有。
他们这些人,可不是去个半年就能回来的,至少要在那边培养出熟练的徒弟才行。因此,李文贵也准许他们拖家带口。如此一来,一起去的人数就更多了。
为此,李文贵一共是包了两艘船,供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小南下。
至于李文贵自己,他不想坐船南下,那样就很难看到这个时代的人文景物了。
看看这个世界,本就是穿越客最喜欢做得事情之一,李文贵也不例外。
因此,他自己是在刘德福为首的自家四个家丁,还有一队东厂番子的护卫下,骑马南下。
鲜衣怒马少年,带刀随从十多人,这么一支骑队走在路上,任何人看到,都知道李文贵非富即贵,一般都不敢招惹。打尖住店,也都是规矩伺候。
李文贵出手也是大方,随行人员,吃住全包不算,还都是不错的条件,有点类似后世某些企业,出差的话,规定必须住好酒店那种。
因此,一行人南下,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开开心心的。
李文贵沿着运河南下,也见识了大明朝的风光。
沿岸的集市大都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在为生活忙碌着。
有挑着自家果蔬叫卖的农夫,都是当地随处可见的那些,胜在新鲜;也有手艺人摆开摊子,展示着精巧的手工物件,引得路人驻足观看、询价。
河中船只一艘接着一艘,南来北往都有,船夫们喊着号子,或撑篙,或摇橹,满载的货物彰显着商贸的兴旺。
隆庆年间,没有嘉靖时候北方的虏乱,也少了南方的倭乱,老百姓的日子,多少好过了一些,便显得很有生气。
当然,这也是李文贵不关心朝局。事实上,这个时候,广西那边就有造反的,闹得很凶,会一直延续到万历初年。
但是,广西那边的造反,最多是影响到了广东的西部地区,对于千里以外的京杭大运河,却是压根没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