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第二周开始,不止严煦一个人发现了这个问题,整个高三一班都慢慢发觉了过来:
她们需要留住队友。
锦大附中分组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明明这个分组只是为了能力考试而服务的,可分组成绩却是按照总分来排。
而即使是总分相等的两个学生,各科之间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譬如E408,沈芙嘉、柳凌荫这次总分皆比严煦低了几十分,但她们一个语文分数比严煦高,另一个英语分数比严煦高。
宓茶虽然是全班最后一名,却拥有登顶全省乃至全国的能力分数。
就算是总分远超常人的陆鸳,她的语文成绩也无法和组里的慕一颜相比。
各个小组内部形成了一个互补。
这样分配的小组,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能力考试,更也是在组内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相互学习,将学生的整体成绩全部往上拔高。
尤其是一班二班,皆是校长亲自操刀。
他考虑的远不止是能力者角色的搭配,还综合思量了各个学生的性格特质、每一科成绩的好坏。
同时,为了激励后几个班的学生能往上冲,闻校长在上任后开设了两款特殊的奖学金:
一、5到8班四个班级,但凡学生每往上升一个班,则奖励三千元奖学金。
二、2到4班学生,每往上升一个班级,奖励五千元;升入一班奖励一万元。
以上奖学金可叠加,也就是说,如果一个8班的学生能升入1班,则总共可获得三万两千元的奖学金,对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
这种直观的物质刺激让学生们斗志愈发昂扬。当然,闻校长敢开出这样的福利,需要基于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即学生本就上进。
锦大附中的学生都是在中考中脱颖而出的尖子,他们自身的自律性、要强性本来就高,否则换到别的学校实施这种措施,恐怕会出现不少钻漏洞的学生,故意一次考坏、一次考好,用以骗取奖金。
可以说,这位校长敏锐的洞察了锦大附中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并无形之中为他们树立了目标。
他将学生的欲望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排名中后段的学生,这部分的学生自不用说,的主要目标是参加高考;
第二层即排名前20%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目标大多是冲击锦大这般顶尖的大学;
第三类也就是陆鸳、严煦、沈芙嘉这类,成绩稳定在年纪前二十的学生,她们没有升学考的压力,轻轻松松便能被好学校录取。
第三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达到了“国家级人才”的标准,对于这部分学生,她们欠缺的并非个人实力,而缺乏兼顾、带领一个团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