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残阳是哪个的主角 > 第四章 令人欲罢不能的科举之路(第1页)

第四章 令人欲罢不能的科举之路(第1页)

这里不是我水,是真的有好多人对古代的科举有误解,问的人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如果你对科举了如指掌,那么可以直接点下一章。

准确的说,科举要过四关,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穿越了,最后能走到第几关。

第一关,院试(又称岁试)。凡是童生,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名列前茅者才能算生员,就是大家口中的秀才。这比例有多低呢?大概一个县有几百个童生,最后每年考中状元者也就十来个甚至才几个,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考上所在县的重点高中比这个容易多了吧?

第二关,乡试(又称大比)。请注意,这个不是乡里的考试,这个是全省的统一考试,参加乡试的秀才要在岁试之后,大比之前参加一次科考,称为决考,刷掉一大半人,其中的佼佼者(大概为十分之一)才能参加乡试。乡试一般都在每三年的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得中者为举人,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这比例有多低呢?一般每个县只有几十个秀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而最终录为举人的,全省仅一二百人(大致按1:30的比例)。

第三关,会试。乡试第二年的二月,在京城由礼部组织的考试,这是最关键的一战,大约有全国一万名精英齐聚京城,是幸福还是眼泪就看这一考。会试得中者为贡士(奋斗到这里,基本上当官是板上钉钉了),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这个考试的录取率又是十分之一,有九成的举人只能恨恨而归,为拉动京城GDP做了贡献。

第四关,殿试。由皇帝亲自会试中榜者加试,又称殿试。殿试后一甲才三人,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大约数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大约二三百人,赐同进士出身。

说到这里,也许有小伙伴要问了:“反正都考上进士了,为什么还要分三等?”问的好,这就是科举里最关键的一处学问了。一般来说,一甲的三位进士,状元安排工作是最好的,直接从六品,在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任职,榜眼和探花是正七品,职务稍微低点,但是也在翰林院,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二甲的几十个人,名次靠前的,一般都安排在六部任个实习生(算庶吉士,这可是个了不得的身份,因为明朝入阁的硬杠杠,有一条就是必须至少庶吉士),名次靠后的,大多数也外放到地方上当知县(一般都是比较富裕的县,所以现在的影视剧里,状元骑着高头大马回家当县令,这纯粹胡说八道,状元是不可能回到地方上当县令的)。至于三甲就好理解了,二甲里挑剩下的,他们去,但起步也都是知县,无非就是差点远点的地方!

你别嘲笑三甲,能到这个份上,绝对是人中龙凤了!我们每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有多少?人家是三年一次,才三四百人。最可怕的是,在明朝如果读书人碰面,不会先问“饭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话,直接就是一句:“小弟是嘉靖八年三甲四十一名”,然后看着对方,这时候对方慢悠悠来一句:“愚兄不才,嘉靖五年二甲十八名”。于是三甲这位赶紧行礼,没办法,对方是二甲,说不定还是庶吉士,考试的结果大致决定了今后的前途,人比人气死人啊!

那么还有人会疑惑:如果考的不好,我明年再来考过行不行?答案是不行!这不是高复,原因也很简单,录取后,基本都有自己的老师,考中了举人,也有自己的座师,考上了进士,那更是天子门生,天子就成了你的老师,怎么?你还不乐意当皇帝的学生?那真是厕所里掌灯——找死(屎)。

更何况,在明朝,师生的情谊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直系亲属,最靠得住的就是师生情谊,那如果你觉得这个老师不好,看不上呢?那很抱歉,你会被整个士大夫阶层所排斥,你的礼义廉耻呢?你的三纲五常呢?

至于举人和秀才也都有一定的特权,比如举人是可以补录做个县里的小官,秀才及以上,见了官员可以不用下跪,甚至可以不出徭役,减免税赋,在当地也有很足的话语权,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现在是秀才,下次中了进士怎么办?

所以,后世比喻明朝科举是一考定终生,真是豪不夸张!也难怪范进中举后要发疯,这不就是中彩票大奖么?

讲完了科举的“四关”,那么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科举到底考点啥?

别急,说起考试的内容,就必须要提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古代皇帝登基,一般都要认个祖宗,意思是自己是谁谁的后人,所以这么顺天应命的得了天下。朱元璋的家庭情况大家都了解,贫农,而且是贫的不行的贫农,祖上除了种地可能算个领军人才,其他基本上八竿子打不着,但这并不会难倒有心想巴结他的“马屁精”,于是一位大知识分子就成了他的先祖,没错,就是朱熹!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们的理论就是让后世无数读书人痛不欲生的“程朱理学”。其中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成为明朝的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朱熹要说在历史上特别有名,恐怕也悬乎,关键人家姓朱,往前的三四百年里实在找不出比他更有名气的朱姓伟人了,于是在明朝,朱熹的学术研究成果,甚至说过的话,都成了判断是否真理的重要标准!

那么“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内容呢?很遗憾,很复杂,我是写小说,篇幅有限,不然我全讲要让你听明白,估计又是一本书了,所以我只能说个大概,大家听听了解一下即可。

大体上,它主要体现两层意思:君权天授和万事理为先。君权天授很好理解,意思就是皇帝是老天派来的,我们必须要效忠,要杀要剐都是君王的恩典,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准造反!万事理为先主要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守规矩,都要讲究理法!从大的说,国家继承者有排位顺序,从小的说,农民要交租,少一厘一毫也不行。它要求大家按部就班,不要想着创新!

应该说,“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是有益处的,但是长期的循规蹈矩,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加上科举中必考的八股文又是近乎苛刻的要求对仗工整、引经据典,导致很多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死板不懂得变通。

大体上,四关的考题主要是截取“程朱理学”里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来谈谈你的认识,也许大家又想了,这不是很简单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啊。

哪有那么简单,你必须按照朱熹的思维来回答问题,不然就算你离经叛道!有时候的题目甚至是朱熹看书时的感悟和批注,天知道他到底想了什么?那我们怎么回答才算正确?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参加过科举考试。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要作答,必须要把我上面讲的两个方面内容吃透,绝对不能背离这两块内容。所以我对以前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还是非常佩服的,这真是“有条件要考,没有条件自己琢磨也要考”。

到了后来明末,皇帝在殿试时出的考题更是刁钻,比如怎样才能国富民强?怎样才能解决农民起义军和后金的进攻?这真是脑洞大开,整个朝廷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居然问几个学生?

喜欢明末残阳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明末残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