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边,一群壮丁们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今日修建堤坝的工作。
他们身着粗布衣裳,肩扛沉重的沙袋,脚步坚定地走向堤坝。
河道边,工人们忙碌地运送着石头和土块,嘴里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将一块块巨石堆砌起来,用以加固堤坝。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额头,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在堤坝上,工匠们精心测量着地形,标记出需要修补的地方。
他们用锤子和凿子敲打着堤坝,将破损的部分修复得坚固如初。
另一边,一群人正在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垃圾。他们用竹筐将淤泥运出,让河水重新流淌得更加通畅。
整个修建堤坝的景繁忙而有序。人们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保护自已的家园,为了祖祖辈辈能够安居乐业。
李县令只要有空就会过来,这会正与秦明探讨如何通过预测水位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秦明指着河水,向李县令详细地解释着水位预测的方法和原理。
李县令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与秦明深入探讨。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水位监测系统,实时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前发出预警,让百姓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
"秦明建议道。
李县令点头表示赞同,
"这是个好主意,但还需要加强对百姓的防汛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洪水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
秦明拱手道:“大人英明。”
李县令微笑着说:“秦明,本县见你知识渊博,实乃难得之才。
若你能将此等才华用于本县之治理,必能造福一方。不知你可有兴趣在本县衙担任一文职?”
秦明感激地回道:“多谢大人赏识!秦明能为大人分忧,为本县百姓谋福祉。是秦明之幸,但秦明才疏学浅,也志不在此。”
李县令摆摆手道:“不必自谦,本县相信你的能,你说志不在此看来是想备考下次科考,人各有志,本县也不强求,哪日你若想来县衙做个文吏尽管开口。”
秦明谢过李县令的理解与支持,并表示若有机会,定会为县衙尽一份力。
李县令微笑着说:“好,本县期待你金榜题名的那一天。若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随时来找本县,本官定当竭力相助。”
秦明感激涕零,再次拱手道谢:“多谢大人!学生定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随后,秦明又向李县令告假一日,说要去参加明日万盛酒楼的诗会。
李县令明白怎么回事后嗤笑一声说道:“不过是一些悲春伤秋的文人墨客,如今县城各处作坊忙的热火朝天,不见他们出谋划策,反倒有闲情逸致吟诗作对。”
秦明忙道:“大人切勿动怒,诗会不过是文人们交流切磋的一种方式,或许其中也有人能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
李县令想了想,这种文人诗会自已年轻那阵也没少参加,便又说道:“也罢,你且去看看,后日记得回来监管这里。”
秦明拱手应道:“学生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