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的作业场地选在海底。一个人的话,效率太低了。苏锦民打算跟平安两个人一起下水,这样两个人捡鲍鱼捡贝壳也能快一些。
虽然他们潜水不一定是专业的,但该有的准备他们也有的。简单的沟通手势,他们有特意学习比划过。正好是下水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带上简易的网兜跟渔网,小的网兜直接绕在手臂上。再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再戴上氧气罩下潜。
海底的热闹更多体现在小小的视网膜。海底的声音并不能有效传播,声音都被水阻隔了。
眼睛能看到属于海底的热闹。不管是成群结队的小虾米,还是色彩斑斓的鱼尾巴,或者呼朋引伴的海藻。
不同于耳朵接受声波后,再传输到大脑里的声音。视觉似乎比声音更快到达大脑。
苏锦民右手做了个招手动作。平安看到后跟上苏锦民的身影。这是他们约定跟上的手势。
以前都是单独下潜玩的,合作还是头一回。渔船上的默契不知道会不会让他们磨合的更快。
鲍鱼属于贝壳类,它们喜欢海藻丰富的岩礁地带,它们更喜欢晚上活动。
苏锦民直接走向岩礁,果不其然发现有鲍鱼壳。
鲍鱼白日不怎么活动,鲍鱼壳更隐蔽的把它们的身子隐藏起来。游动的时候,肥肥的足,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觉外界的情况下,足伸展时呈椭圆形,适于附着和爬行。
白天鲍鱼不爱活动。夜晚才有归巢的习惯。很多当地渔夫喜欢在鲍鱼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天黑以后。那个时间找鲍鱼更容易。
有透视眼这个外挂,苏锦民当然不会等到天黑再下潜。
平安拿着网兜的一遍,跟苏锦民一起捡贝壳一样,把地上懒洋洋躺着的鲍鱼拎起,丢进网购。
很快就把一小队鲍鱼分队给清理了。带壳的鲍鱼放在一起,重量就上来了。来自水流的阻力,让重量附加了一些。
苏锦民就带了两个网,把网装满就可以了。他继续找下一个鲍鱼小分队。
不管是鲍鱼壳伪装的多像石头,都逃不过苏锦民锐利的鹰眼。
考虑到网购能放的有限,太小只的鲍鱼就不捡了。
小鲍鱼也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本地人很喜欢切点陈皮放在鲍鱼上面清蒸。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就可以得到食物本身最鲜美的味道。
苏锦民小时候没少吃。家在海边什么海货没有吃进嘴里过。近海者得海鲜,也许是个真理。起码近海者,吃个新鲜热乎不在话下。
鲍鱼把他切碎了,放到粥里煲粥的,也是美味的很。
当然少不得把鲍鱼晒干成干货。这样更方便存储,更方便运输,方便让鲍鱼这口美味带出去离海遥远的地方。
苏锦民估摸着这网快装满了。他用手指了指上面,示意平安可以一起上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