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心,一旦打开
夜,就被
捅破
——《一旦》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孤独这张黑色的纸裹着。
即使在白日里,与生俱来的孤独也都跟随着我们,尤其是当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改变时。这一点,对于肖照越与我这般年龄的、在大山里长大并且大多的时间在山里工作和生活的人而言极为撕裂。儿时农耕文明的油灯照明、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在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显得那么原始。这种冲突,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这张纸都会,或者已经被捅破。就如诗人在诗的末尾写到的:“而此刻,我却找不到一只盛血的器皿。”
父亲在门前栽下你那年
母亲生下我
整个童年和少年
我都跟你一样
简单如一,见风长
个头蹿得很快
母亲说我,只长个儿
不长心
……
后来,人间变得复杂了
个儿,也就不长了
而你一直在长,高度
远超于我
——《后来人间变得复杂了》
人间变复杂了,人的个儿,就不长了。读到此时,内心如同被一根细细的针扎了一下,既感到悲哀,又空怀许许多多无法诉说的忧伤。
一位真正的诗人总是会在普普通通的日常中,发现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事物。或者,用常人不具备的能力,赋予日常的事、物一种能感染我们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让人振奋,有时,也会让人悲伤。而悲伤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诗集分为“大地行吟”“故土苍茫”“凡尘碎语”“心湖微澜”
四辑。这种分法,看似平实,细一琢磨,便是诗人给我们呈现的他对空间、时间和自己内心的认知。写诗就是观世界、观自己。格局便是内心深藏的一把尺子、一种标准,最终,我们比的都是格局。像上面点到的《蜀地辞》《故乡的性格》《一旦》《后来人间变得复杂了》这样耐读的诗作,在整本诗集中随手一翻,比比皆是,充分说明作为诗人的肖照越以诗歌的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
诗人在后记里说,定下这个书名之后,稍稍松了口气。写到此时,我也稍稍松了口气,像是顺着诗人用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给读者设置的一座山梁走了出来,这一路的风景,着实让人感叹不已。因为,伴随我们的是一位诗人的真诚。而在这已经变得复杂的人间,真诚已是稀罕之物。
2022年6月11日于成都
龚学敏,四川九寨沟人,现
居成都。《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主编,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
省作协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
会长。1995年春天,沿中央红军
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
进行实地考察并创作长诗《长征》。
已出版诗集《九寨蓝》《紫禁城》《钢的城》《纸葵》《四川在上》《濒临》等,以及李商隐诗歌译注《像李商隐一样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