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流光vn > 大豆里的家国情(第1页)

大豆里的家国情(第1页)

过去从未想过要写大豆,因为大豆属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有什么好说的呢?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豆酱油,谁家离得了呢?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老百姓餐桌上必备的食材,天天摆在眼前,跟人们熟悉得如同左手摸右手、老公见老婆,似乎根本不用写。直到最近,我听了王洛宾的那首《大豆谣》,才觉得大豆还真有写一写的必要。

王洛宾的《大豆谣》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源自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关进兰州沙沟监狱。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仅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罗力立先后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6年多的童年,人称“西北小萝卜头”。当时音乐家王洛宾也被关在这座监狱,罗力立常常钻过牢门找他。没吃饱过肚子的罗力立,从来不知道糖果、糕点、巧克力是什么。有一天,她捡到一粒大豆,吃了便觉得大豆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她抑制不住兴奋,在一次放风时,专门找到王洛宾问:“你说,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王洛宾一连说出馒头、糖果、巧克力之类的食物,罗力立都神气十足地说:“不对!”

直到最后,她才从口袋里掏出几粒大豆,十分认真地说:“你看,这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听着稚嫩的童音,看着瘦小的身体,王洛宾一阵心酸,回到囚室里用牙膏皮卷成笔,在一个小小的纸烟盒上,为他的小狱友谱写了一曲《大豆谣》:

“蚕豆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莉莉对囚徒夸大豆,世界上吃的数第一,世界上吃的数第一。小莉莉,笑眯眯,妈妈转身泪如雨。街头上叫卖糖板栗,牢房里大豆也稀奇,牢房里大豆也稀奇。小莉莉,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歌曲背后的故事虽然悲伤,但被王洛宾写得气势豪迈、慷慨激昂。哪怕吃着大豆,我们也会充满信心,充满力量,我们也能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敢地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正是这首在炼狱中创作出来的催人泪下的歌曲,让我看到大豆那种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宽厚慈爱而又不屈不挠的品格,以及那种从幽暗历史中透出来的铁骨柔情和披荆斩棘中迸发出来的英雄气概。

我不知道大豆古代为什么会被称为“菽”,大约跟它收获的方式有关吧?只知道大豆原产中国,是中国本土培育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和稻麦黍稷一同被称为“五谷”。《诗经·小雅·小宛》中记载:“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可见早在商周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就已广泛种植大豆了。《诗经·豳风·七月》中又说:“七月亨(烹)葵及菽。”可见先民们已经认知了大豆的食用方法——生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必须弄熟了才能吃。

秦汉时期,大豆从“菽”改称“豆”,这个名字的来历大概同盛放它的容器有关。大豆必须在容器中储存,否则便会到处滚动。古代有“撒豆成兵”的传说:攻城的时候,守城的一方把大豆撒在地上,进攻的人一踩就滑倒,会大大延缓凌厉的攻势,估计现代武器“地雷”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明创造的。

许多看似很高妙的东西,其原理实际都出自日常生活中。大豆能从食物变成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着古人的超妙智慧。

三国时期曹植曾写过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羮,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一直被当作讽刺兄弟失和骨肉相残的怨诗来读,其实,从这首诗歌里我们也能约略看到大豆的广泛用途。

大豆可以煮熟了吃,也可以磨成豆汁喝,还可以制成豆腐、豆酱、豆芽、豆苗吃,大豆的秸秆可以当柴火,也可以当饲料……大豆浑身都是宝。据《夜航船》说,豆腐是西汉的淮南王发明的;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用压榨法获取大豆油;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已经详细记载了豆瓣酱的制作方法。可见对大豆各类用途的开发利用,早在唐宋以前就已经相当完备。

公元754年,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成功,将豆腐、酱油等的制作方法带到了日本,深受当地人的欢迎,从此大豆开启了漫长的国外种植旅程。从17世纪至19世纪,大豆先后从东南亚地区传至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被许多国家栽培,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粮食、油料作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口约5亿,粮食产量富裕完全能够自给且有结余,我们还能够用粮食援助朝鲜、越南等国家。但是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口快速增长,达到10亿,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我们国家的粮食供给已经捉襟见肘。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被分配到家乡的植物油厂工作,那时厂子采用苏联发明的浸出法生产大豆油,每天的加工量为50吨大豆,后来又重复建设了一个同等规模的植物油厂,每天加工大豆达到100吨。其实像这种规模的油脂加工厂,全国几乎每个县区都有。记得厂子建成后,当地大豆很快不够用了,就从东北购买大豆;东北大豆很快也不够用了,就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豆。后来,明知美国的大豆变成了转基因大豆,还是源源不断地进口,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工厂因缺乏规模效益和科技效益而被迫关闭为止。

我是农家孩子,从小就跟随大人务农。小时候,我们称麦子、玉米为粮食,棉花、大豆则被称为经济作物,因为吃饭靠麦子和玉米,换钱改善生活则靠棉花和大豆。每年夏至,正是天气最炎热、雨水最多的时节,豆种撒在地里,4天后钻出了豆芽,颜色绿绿的、嫩嫩的。豆芽长到三四个叶子时,要根据长势间苗,还要松土、除草、施肥,此后偶尔喷施农药,几乎不用怎么费心管理,与种棉花完全不同。豆棵长起来后,心形的叶子一片翠绿。透过叶子就见里面开满白色紫色相间的豆花,轻风拂来,遍野飘香。那时,最惬意的是躲在豆棵下面捉蚂蚱和蝈蝈。循着叫声或窸窸窣窣的响声,看见虫儿就在前面了,你人要躲在虫儿后面,手要伸到虫儿前面,才最好捕捉,它听见后面有响动,往前一跳,正好落入“魔掌”。逮来后,用草系了后腿拴在豆棵上就跑到远处玩了。等下次再来看时,只留下一条大腿,虫儿却没有了踪迹。到了中秋前后收获的季节,要用镰刀收割豆子,乡亲们叫“po豆子”,我至今不知道“po”字应该怎么写,所以很疑心“菽”字在古代就念“po”

音,当然这还有待专家来考证确认。成熟的豆棵齐腰高,叶子枯黄快要落尽,只剩光秃秃的秆子和紧贴秆子的豆荚,豆荚鼓鼓的,一碰豆秆里面就发出唰啦啦的响声。豆荚硬而有刺,不小心会扎得手疼,每次收割大豆,人们都戴着手套。收完后,在场院里晒干,套上牲口拉着石碾子把豆子轧出来。依稀记得,那时大豆产量不高,大约每亩地300斤。可是用家乡的大豆磨出来的豆腐柔韧滑嫩,煲汤不碎,假如依次放点里脊肉和菠菜,熟后再加少许盐和葱花,那种鲜香可口的味道、熨帖五脏六腑的舒畅,甭提多美了!大豆的秸秆也是喂养牲口的好饲料,把豆秸、高粱叶、玉米叶混合在一起铡得细细的倒进食槽里,牲口们会吃得很香,骡马们一个劲儿喷着响鼻,牛羊的倒嚼声则穿过了一个个漫长而寂寞的农村冬夜。

也许和大豆有不解之缘,我后来考取油脂制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油厂工作。此后10年间,一直同大豆打交道。我认为在所有粮食作物中,麦子要算大家闺秀,玉米是小家碧玉,而大豆则属于粗手笨脚的村姑,最好侍弄。麦子、玉米大规模储存时,隔段时间就要熏仓,否则就会生虫子、霉烂变质;而豆子只要控制好水分,大规模储存半年以上没有问题。不过,北方的老鼠难得爱大米,大豆才是老鼠过冬时的最爱。如果你不信,可以去田野里挖挖鼠洞,挖10个保准有9个里面储存着大豆。由于长期跟大豆打交道,我看一眼大豆就知道它从哪儿来,水分含量有多少。满仓的大豆,我去溜一圈就知道哪里底下坏了,要赶紧挖出来晾晒。那些年我得的奖状都跟检验、储存大豆有关。大豆陪我度过了人生中一段黄金般的岁月。

对大豆的记忆是深刻的。记得有次上午刚把仓里的大豆倒腾到晒粮台上晾晒,中午吃饭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乌云滚滚,一场大雨眼看就要降临。我和工友们急忙撂下饭碗,跑到晒粮台上,麻利地扫堆儿、装麻袋、入仓,100多斤重的麻袋扛起来一溜小跑,一个人能扛30多次,直至把大豆全部安全入仓。完事后,工友们满身的汗和土,都累得直挺挺躺在地上,仓外大雨如瓢泼般落下来……那段艰苦的岁月,虽然没有换来工厂的长存,却深深烙印在脑际,终生难忘。

工厂虽然没了,可对大豆总念念不忘的。每年二月二这天,一定要买点儿炒豆吃。小时候,每到二月二,母亲也总是提前预备下细沙土,放在锅里,炒爆米花和大豆吃,那种沁人心脾的香甜至今仍留在口里,藏在心头,萦绕梦中,永远也抹不去。可离开工厂后,再吃炒大豆,不仅仅是为了慰藉心灵,更有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深深担忧。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众多,基本口粮虽然能够保障,但油料、饲料常年依赖进口,外国转基因大豆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产大豆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每当看到报纸上充斥着转基因大豆大批量进口的消息时,我的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深深的忧虑和一丝莫名的恐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补贴、“转基因食品”明确标注、优质种源保护、高科技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一个接一个落实,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去年,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看到有一片盐碱地作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里面种植着大豆、苜蓿、藜麦等农作物,据介绍,那里正在进行着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工作等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觉得,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正在发生着从向土地要效益到向科技要效益的重大思想飞跃。

2022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又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

这是第一个把大豆作为重点农作物列入“三农”发展目标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仅有短短150余字,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量却非常巨大,大豆保护政策像一缕春风吹暖心田,我不禁从心底为大豆呐喊欢呼起来:大豆的春天到来了!

是啊,大豆,这个滋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作物,它见证了华夏农耕文明从萌芽到兴盛再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也见证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与东方封建社会农耕文明之间的激烈冲突与高度融合发展。如今,在新时代文明的曙光来临之际,在科技进步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当下,大豆又将重新焕发生机,继续用它淳厚朴实的品格滋养中华民族,让亿万华夏儿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生生不息、迈向未来……2022年3月5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