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流光iv > 红梅图(第2页)

红梅图(第2页)

吴天明忽然想起华光寺的住持虚宁禅师,他可是元杰在佛教界的挚友,有可能知道元杰的行踪。

事出紧急,说走就走,第二天大清早,吴天明就踏上了去华光寺的路。

元杰之所以留恋华光寺,全是因为华光寺里面有个“孤标雅韵”禅院。据传,就是在这个禅院里,少年杨无咎拜师仲仁长老学艺十年。更为奇特的,是禅院里面有一株硕大的白梅树,据说已有800年的历史,树冠大如数间屋,树身苔藓斑驳,树皮苍老嶙峋,每到花季,繁花似锦,清香馥郁,美艳绝伦。花开时节,元杰必来华光寺居住,每日徘徊树下,吟诗作画,抚琴观鹤,流连忘返,直到繁花落尽,枝头成荫,梅子初成时才肯离去。每年这个季节也是他画作旺销的时期,慕名买画者络绎不绝。

可眼前正是初夏,元杰肯定不在华光寺。吴天明见到虚宁禅师时,得到了确证。虚宁禅师是位面容慈祥、态度和蔼的僧人,已年近八旬,白须飘飘。他们之间早有交往,梅树花开季节,吴天明有时会带学生前来写生。在虚宁禅师的禅室里,吴天明和元杰、虚宁禅师经常围坐品茶晤谈,其乐融融。禅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元杰和吴天明的两幅梅花图,一工一写,被业内人士赞为“梅花双璧”。

虚宁一听吴天明要找元杰,可他也不知道元杰的具体行踪。不过上个月浙江金华有位公司老板刚花80万买了元杰一件八平尺的墨梅佳作,画就是元杰寄到华光寺,从虚宁禅师的禅室里取走的,寄件的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画上题款中有“五花山上梅初好,笔底留情沁汉唐”的诗句。虚宁禅师据此推测,元杰现在大概就在云南的五花山。五花山上有5株500年以上的老梅树,山也因此而得名。虚宁禅师的推测,合情合理。

吴天明在华光寺借住一宿,买了飞机票,第二天便飞赴云南。

飞到昆明,离五花山还有100多公里车程,那里高山耸立,民族杂居,烟云缭绕,简直就是一个桃源胜地,元杰就像桃花源中的一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秦代人物。

五花山海拔4300米,从山下步行到半山腰有5700多级台阶。吴天明拾级而上,走到上面的半山亭去。他一边向上攀登,一边希望在半山亭碰到元杰,心想能碰到就算运气好。这时山路两旁绿树成荫,一丛一簇的野花尚未落尽,不时从树丛中探出一两枝来,拦住去路。这里虽是著名景区,但五一过后游人稀少,一路上仅碰到六七个人。

爬到半山亭附近,出现了一座小型公园,挂着一块绿字黑漆牌匾,写道:五梅园。门口坐着个臂戴红箍看门的老大爷。

跨过高高的门槛进了园门,就见一块突兀的岩石上建着一座精致的八角琉璃亭,亭下有壑,并不深,另有一条道路通向下面,壑底有清清溪水淙淙流过。这边溪岸上,两株硕大的老梅并排而立,虬枝铁干,临溪照影,树冠遮天蔽日,叶子郁郁葱葱,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穿过溪水,对岸又有三株同样硕大的老梅,枝繁叶茂,正向这边伸展着巨臂,似邀游人前往。

吴天明在溪边看完两株梅树,就想涉水到对岸去看另外三株。通向对岸有一道跨溪石桥,不过现在溪水正盛,已经没过桥面。桥头立着一个警示牌,上面写着:石滑慎过,小心摔跤!

正犹豫间,看门老大爷来到近前善意提醒:“同志,前几天山上下了几场大雨,溪水漫过桥面,石头太滑,前阵子有人过桥时不小心扭伤了脚,所以新立了个牌子。你最好不要过去。”

吴天明向对岸张望,那里除了风吹草响,石怪荫长,不见半个人影,就听从忠告,放弃了涉水过桥一探幽境的打算。

他悻悻地下山,到镇上一家小旅馆住下,准备第二天再上山。

山下那个镇子不大。晚饭后吴天明跑遍镇上所有的旅馆、饭店打听元杰的消息。根据描述,不少人都说前阵子的确曾见过,只是最近好久没有来了。

眼看着失去线索,吴天明很失望,心想,明天再去山上,如果还等不到,就只好另想其他办法了。

第二天天不亮,他就带了一兜馒头、几袋咸菜上山到五梅园等候。可从旭日东升直到红日西坠,也没见元杰半点儿踪影。唉,茫茫人海,找一个人真如同大海捞针啊!他唉声叹气地从公园门口经过,引起了看门大爷的注意。

“同志,您好像昨天来过,打算在这里住上几天吗?”他关切地问。

“不。大爷,我想找个人,不知您有没有见过?”

“什么人?”

吴天明就把元杰的外貌以及走路说话的神态描述一番,大爷一听就笑了:“你看,你早问我,何苦等上两天!你问的那个人,就是前阵子下雨天非要过桥到对面去看梅花树,结果没蹚几步水就扭伤了脚的那个,现在八成还住在镇上的卫生院里,不信你瞧瞧去!”

吴天明眼前一亮,谢过大爷,火速下山,朝镇上卫生院赶去。

果然,在卫生院一间略显冷清的病房里,吴天明见到了脚缠绷带的元杰。

“元杰!可找到你了!”他兴奋地大喊。

元杰正在病床上闭目养神,手里捏着铅笔和写生簿子,听到吴天明喊他,忽地坐起来。他还是老样子——一头长发后面梳个辫子,满脸络腮胡子,身上穿着蓝白条相间的病号服,脸面因酒色无度而显得灰惨惨的。

元杰露出惊讶而欢喜的神色:“天明,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

起初,元杰以为吴天明是找他来要画的。这些年元杰的画在市场上风生水起,价格已经涨到20万元一平尺,超过了乃师,更远在吴天明之上,要不是他喜欢寻欢作乐,挥金如土,早就应该在一线大城市住上别墅了。即便在云南这样的地方,拥有一两套房产也根本不算什么问题,但他仍孑然一身,除了住宾馆,并没有自己的栖居之地。

吴天明晓得,元杰心里有说不出的苦。当初,他一直恋着师妹白云,白云也恋着他,两个人情投意合。但那个年代人还比较封建,彼此虽有好感但都没有说破,两人的感情可谓冰清玉洁。后来,汤颂老师托人向白云的父亲提亲,白云的父亲是松江市文化馆的一名干部,汤颂希望白云做自己的儿媳妇,理由是让白云汤健共同把《红梅图》守护下去。门当户对,理由充足,白云的父亲爽快地答应下来。那时,大家都把《红梅图》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白云在与《红梅图》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更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她最后顺从了长辈的意愿,嫁给了汤健。

出嫁后,汤家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白云除在松江大学任教外,承担了为一家人洗衣做饭的繁重家务。但她没有丝毫怨言,始终任劳任怨地付出,直到3年后因为难产去世,只留下一个男孩叫作汤唯一,已经16岁,正在读高中。白云去世后,汤健再未娶妻,汤颂先生也心灰意冷,临终前下决心把《红梅图》捐献给松江市博物馆,不再家传。

吴天明知道,自从白云结婚,元杰的心已经枯萎了一半,而白云去世,元杰的心整个枯萎了。他开始抽烟酗酒,醉卧烟花,千金买笑,拼命地折磨自己的身体。他把金钱视为身外物,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寻访梅树上。可以说,国内凡是生长老梅的地方,他都走了一遭,像五花山、华光寺这样有名的场所,更是成了他的栖息地,每年如候鸟般往来迁徙。

吴天明告诉了元杰《红梅图》被烧毁的经过。尽管元杰面无表情地听着,其实心里已经开始无声地滴血。他喜爱《红梅图》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汤颂和白云。

当吴天明提出让他重新绘制一幅《红梅图》时,元杰摇头拒绝:“我可没那份闲情逸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