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一进腊月,就“闻”到年味了。
可究竟什么是年味,估计谁也说不清楚。
也许,年味是天涯游子们急切的归心吧?是一家人团聚一起闲话家常的温馨吧?是红通通的春联或者香喷喷的年夜饭吧?……都是,可又难以概括全面,就像盲人摸象那样,凡是摸到的都只是大象的一部分,却并非全象。
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我曾经捋过童年的一些过年的记忆。
刚进农历腊月,年味初至,腊八节可算高峰,传统的风俗是要喝腊八粥,腌腊八蒜,据说这一天的粥是“佛粥”,喝了能够消灾除祸,祛除百病;吃了腊八蒜可以消除债务,财源广进。过了腊八节,年味渐浓,二十三是小年,也叫“辞灶”,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要祭灶王爷,据说灶王爷吃过饺子就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报告家里的好消息博取玉皇大帝的欢心,让玉皇大帝保佑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过上更好的日子。小年一过年味则更浓,家家户户提前买好猪肉、面粉、鞭炮等准备过节,大人们收拾屋子,打扫院子,到处拾掇得干干净净;孩子们已放了寒假,费尽心机制作了洋火枪等玩具,乒乒乓乓地到处放。大年三十晚上,全村要举行隆重的“较明”仪式,每家抱一捆玉米秸秆竖在街道上,点燃后看它朝哪个方向倒,朝着谁家方向倒就预示着谁家明年的日子“火”,有的迷信的老人引着火往自己家门里拖,口中还念念有词“金轱辘头,银轱辘头,金子银子往家流”“金轱辘棒,银轱辘棒,金子银子往家扛”。仪式完毕,各家就在堂屋里团聚守岁,直到半夜时分。大年初一,大人孩子早早起来吃过饺子,放罢鞭炮,就挨门挨户相互拜年,孩子们有时会得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过了年,从初二开始,都忙着走亲串友,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亲戚多的人家,甚至能够走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我小的时候,村里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物质条件还比较艰苦,其实过年就盼着能吃点好东西解馋,穿件新衣服显摆显摆。我们家人口多,伺候一家人吃穿用度,数母亲最辛苦,尤其是临过年那几天,母亲天天围着桌子、锅台转。记得蒸年糕刚出锅的时候,香喷喷的热气满屋子缭绕,母亲会用筷子插上黄澄澄的年糕,笑容可掬地递给我们兄弟几个,让我们大快朵颐……那时虽然住着低矮的土坯房,点着煤油灯,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甜滋滋的年糕,心里像吃了蜜似的,觉得分外满足。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日子越来越好,现在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可不知怎的,觉得心中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妻子说,现在日子好了,衣食住行都不用发愁,天天跟过去过年一样,所以就会觉得年味淡了。话虽有理但还是难以说服自己。我想,现在日子好了,可兄弟们成家立业,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即便过年也很难凑齐,只能通过电话相互拜年问候。春联也不用自己写,商家会无偿赠送。小区里有规定,为了保护环境,过年不允许放鞭炮。父母年龄大了,家人动不动就上饭店、叫外卖,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年夜饭了……这些都把心中的年味无情地削弱了!
还是女儿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老爸,您太怀旧了,时代不同了,您要与时俱进……”
女儿的话令我欣喜,无意中发现,那个过去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儿长大了,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多么大的进步啊!
和女儿一样变化、一样进步的还有我们生活的这个新时代,有人为了救护受疫情困扰的同胞,春节之际服从中央命令义无反顾地赶赴疫区;还有人手握钢枪在遥远的雪域高原、深海大洋巡逻值守保卫边防;更有无数人为建设我们的国家放弃过年休假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新生活,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这些人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忘我奋斗,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年味吗?
就连前几天母亲跟弟弟们打电话的内容也令我感动,母亲说:“今年疫情防控全国各地出台政策,能够在原地过年就不要再到处走动了,你们一定要听单位的话,等疫情过去了咱们一家再团聚。你们放心,不回家过年我和你爸不怪你们,我们老两口也争取做新时代的老头、老太太。”
新时代、新生活驱走了旧“年味”,新的年味到来了!
喂,亲爱的同胞,迎接新的年味,您准备好了吗?
2021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