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的母亲——那在故乡惦记着我并为我夜夜祈祷的脾气大的母亲——您知道您的儿女魂牵梦绕着的还是那温馨的农舍和您忙碌的背影吗?
给父母亲的一封信
尊敬的父母大人:
你们好!
经过昨晚一夜的辗转难眠,现在我给你们提笔写信。虽然我与你们的家只差几栋楼的距离,什么时候都可以见面,但是我还是选择写信这一传统的方式,因为我实在无法面对你们,当面说出我内心的愧疚。
你们也都知道,这两年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我们公司形势也不太好,产品卖得慢,订单少,公司三万多人,加上职工家属有十万人左右,经营状况就成了十万人的晴雨表。
今年一开年,工作紧、任务重。你们也知道,我是公司里的一名干部,也要参加一些会议,参与公司的管理,带头执行公司的各种规定,因此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少了,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你们。你们有时候来家里看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忙。我也给你们解释了,说精简机构、优化人员、抢抓订单、降本增效。你们知道什么是抢抓订单、增效降本,但不明白什么是精简机构和优化人员。我还给你们打比方说,就像一个胖子,走路总是快不了,只有减肥,变成一个精干的瘦子才可以快速前进。现在公司就像一个患了肥胖症的胖子一样,为了更好地发展、激发活力,也在瘦身。因此,公司各个部门都各司其职,上上下下都很忙。
昨天是个周末,本来想开车带你们去周边转转、散散心,享受一下春天的景致。可是没走多远,你们却说老家村里有个娃,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想来公司上班。当时我一听头就晕了,脸也不自觉地阴下来了,你们不知道公司目前裁人,形势紧张吗?还添乱!
那天转了一会儿就回家了,没有让你们尽兴。回家后,你们小心翼翼地看着我阴郁的脸,问这段时间公司汽车卖得快不快,看路上跑的车多了。我说最近还行,你们高兴得不得了,还劝我说:“没事,别愁,我们每天晚上临睡前都给你们公司祈祷呢,让买家多多光顾。”
当时,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善良纯朴的老父母,谢谢你们的祝福。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因此垂怜了我们,但是我们万千职工共同努力,最近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大家一扫心中的阴霾,工作劲头更大了。
我现在要说的是,谢谢你们!我的老父亲老母亲。你们远离家乡,跟随我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城里,不但要自己适应城市的生活,要学会用天然气灶做饭、用网络看电视,而且没有亲朋好友来往,还要替我的工作和公司担忧。
下个周末,我们一起出去好好转转吧!
顺祝安康!
女儿
有个小孩叫我奶奶
四十岁以后,就偶尔听到周围的亲戚让小小的稚童叫我姑奶、姨奶。当时听后觉得很不习惯,心里想我这么快就当奶奶了吗?我有那么老了吗?因为我和爱人在家排行都小,叫我姨奶、姑奶甚至二奶(我爱人在家排行老二,老大的孙子就叫我二奶)的孩子加起来有十余个,我对这些孩子也没有什么太特殊的情感,也没有觉得有多大的责任。这些小孩大多是我侄子、外甥的孩子,有时候这些小孩来家里玩,我也只是问问年龄、名字,拿出些好吃的、好玩的,陪着他们吃吃喝喝,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时的光景,他们就回去了。
我该忙什么还忙什么,心里也就不再挂念这些小娃娃了,只是有时候突然想起来那个孩子好像三岁了,快上幼儿园了,那个孩子可能六岁了,该上小学了,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孩子的父母不主动说起,自己也不会过多地去问。除非这些孩子的父母经常带孩子过来串门,才会引起我格外的注目。当然,过年的红包、生日的礼物,这些仍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这些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并不得而知。
2016年夏天,年过半百的我有了自己的孙子。这种感觉是奇妙的,我以前也没有过这神奇的感觉,好像他没出生时我们就见过一样。他妈妈刚刚怀上他时,我有一天晚上就做了个梦,梦见儿媳身上掉下一块肉来,肉里掉下一把我家房门上的钥匙,钥匙上刻印着“金鳟”两个字,和我拿的家门钥匙一模一样。
夜半梦醒,我百思不得其解,用手机查周公解梦,才知道梦见身上掉肉主怀孕,梦见钥匙主男孩,是个胎梦。第二天我忐忑地给儿媳打电话,得到的消息是她确实怀孕了。再过了大约半年时间,晚上睡觉,半梦半醒间,看见一个脸圆乎乎的男孩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神似我儿子小时候的模样,转瞬间清醒。我想是我孙子向我报到了,就这样我在梦里见过了他,见过了我尚没有出生的孙子。
在漫长的不安和期待中,2016年6月的一天,我的孙子呱呱坠地。这个长着粉嘟嘟小脸的婴儿,刚出生眼睛还没有睁开,小脸上就笑盈盈的,一会儿笑一下。哭的时候,眼角竟然还挤出一滴大大的泪珠,让人惊奇不已。出生第二天我抱他去洗澡时,看见护士抓握着他的脖子,把他竖立在水池里,像洗萝卜那样洗他时,他大声哭喊着,小小的脚丫子前后挪腾,一副要走路的样子。
二十多年没有抱过婴儿的我,不知如何下手去抱。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把婴儿头和脖子靠实在自己的胳膊上,搂住婴儿的屁股,经过多次训练,我终于掌握了熟练抱婴儿的技巧。两天里,我不但学会了如何抱婴儿,还学会了如何给他穿衣、换尿不湿,学会了用奶瓶给他喂奶,学会了在他小脸憋得红彤彤时检查他的尿不湿,学会了洗干净他的小屁股并用柔软的纸擦拭干。这些刚开始不顺手的活计,经过一两天的培训学习,都变得熟稔起来。当医院的其他家属问起这孩子是不是我的孙子时,我已经从刚开始不由自主地脸红变为了喜悦和自豪。
孙子刚出生时,我确实有段时间不习惯,突然有人叫我奶奶了,而且前面不带任何的定语,只有两个字:奶奶。不习惯自己突然成了奶奶,突然升了辈分,不习惯对着襁褓中的孩子自言自语。只是默默地抱起,默默地放下,默默地喂奶、喂水。这个暂时的不适应,很快就被医生及其他有经验的孩子家属纠正了,说要对着襁褓中的婴儿说话,如“奶奶抱”“不急”“不哭”等。医生说要经常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听懂,知道有人在跟前就很乖;孩子醒时要和孩子玩,孩子咿咿呀呀学语时要附和他,这样孩子就聪明些好沟通。
有经验的人东一言西一语地说着、指导着。我手忙脚乱地学习着新的育儿经验,虽然我有以前养育儿子的经验和底子,但好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了,现在有了新的、不同的育儿理念。
我怀着对这个新生命的爱护和喜悦,在报刊上、网上学习着与他沟通交流的方式,学习着新的喂养方法,关注着他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慢慢地就和他混了个脸熟,以至于他看到我时总笑脸盈盈。
斗转星移,两年过去了,当时出生时重六斤、高五十厘米的小宝贝已经长成重三十斤、高九十厘米的幼儿。他会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会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地跳舞;会看着满大街的汽车指出许多品牌;会兴奋地说这个不一样那个不一样;会在搭建积木时分清颜色;会在搭建好的积木楼房里给家里的每个成员分配住房,当然熟悉的优先,不在跟前的不给分;会在一家人都在时选择最爱的人陪他玩;会在你一个人陪伴他时贴在你耳旁说爱你,全然不顾刚刚还讨厌过你。
这个小人儿,几天没有见,周末去看他,开门问宝呢。
他就会放下手中的玩具,老远跑过来,嘴里奶奶奶奶地喊着,跑到你跟前抱你,甚至假装咬你,以表示他的兴奋和热情,让你十分受用,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我想除了传统意义的后继有人、血浓于水这些因素,过去两年时光里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对他的陪伴、看护都是幸福快乐的,一切的照顾和关怀都是发自内心的,那是世界上最长情、最纯粹的爱。我陪他成长,他给了我更多的欢乐和活力、希望,他在我心里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不用说什么太大的道理和感受,只是这些可爱的行为和言语,就促使着我更加健康地生活、认真地工作,让我的心更加柔软、善良和宽容。
这个叫我奶奶的小孩,有时让我在周末离开他时恋恋不舍,有时让我在开车路上思绪万千。祝愿他在父母的呵护下、在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关注爱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个叫我奶奶的小孩,衷心地祝愿你茁壮成长,长大做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老公公设考
老公公三岁丧母,十岁时父亲被国民党拉了壮丁,中间捎回来了一块银圆后,从此就杳无音信。他从小就在他姑姑家长大。按说命运多舛,一般人就会伤了元气,没有了精气神。但他却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养成了勤劳、诙谐、聪慧的品质。不熟悉他的人一打眼就会感觉到他的精明,这体现在他明察秋毫、一丝不可侵犯的眼神里。其实熟悉后就会发现他与人相处时还是经常替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人还是和蔼可亲、蛮大度、很好接近的。
他自己吃穿上节俭,但也随性爱抽烟爱喝酒,抽的是老旱烟,喝的是一般白酒,自己也爱交朋友。对自己的孩子又爱护又严厉,生活上要求艰苦朴素,工作上要求能吃苦少享受。大家庭里人员多,孩子们都人到中年,日子有越过越好的,也有过得一般的。婆婆离世后,老公公就很少独自在某一个儿女家里享乐,却时刻记挂着日子过得一般的孩子。他自己依然是一副中国式家长的做派。
我与老公八十年代中期谈朋友时,就认识了老公公,当时他应该有六十五岁左右了。当时我也没有觉得他与一般农村的其他老人有什么不同,认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因为没有在一起生活过,就相互了解得很少,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回家才相聚几天。
我生儿子休产假时,到了儿子快过百天的时候回公公婆婆家住了一个月,才算正式与公公婆婆朝夕相处地生活了一小段时间。这一个月里,我感觉到老公公粗中有细,不但农活做得好,而且还会做饭,这令出身渭北农村的我很是惊讶。因为在渭北农村,男人俗称外天人,只是外出打工或者干地里的农活、喂牲口割草之类的活计;女人俗称屋里的,一般是在家做饭、看管孩子、打扫院子、收拾屋子的。男人一般不会做家务和饭食的,这些都是女人做的事情。所以说,我刚住进公婆家时,看见老公公杀鸡、炖鸡、煮汤、压面,很是新奇。这个月里,我除了在家陪孩子,就是和公公婆婆一起出门走亲戚,比如到附近不远的大姑子二姑子家里做客。
有一天,我们去了三四里外的二姑子家做客,适逢二姑子家里还来了两位老人和老公公一起说二姑子家院子界墙的事。原来二姑子家先盖了两间两层的楼房,院墙也起好了。
后来,他们邻居家在盖房时,应该是借用一边的墙做公共的墙,出一半的费用,这和南方盖房都是独家院子是不一样的。而她家邻居借用了二姑子家先盖的一边院墙做了两家的公共墙,却没有和二姑子说费用的事,而且邻居房子后面自己砌的院墙又比二姑子家的高了一砖。这在关中一带是有违礼俗的,而是应该约定俗成盖成一样高低的,几家一排,院墙整整齐齐一般高、一般长的,否则就会认为高的一家占了低的一家的风水。二姑子愤愤不平,嫌人家没按规矩办占了上风,又要告状索要她先建墙的一半费用,就经常在自己院子里指桑骂槐的,两家渐渐地就有了矛盾。这天我们去时,她又是骂又是找来村里的两个老人说道。老公公和他们在院子的天井里喝茶说话,我在屋子里陪娃玩儿,突然听到老公公在院子里叫我的名字,说让我出来一下。我不知何事,急忙跑出去看。这时,老公公指着我对其他的两位老人说,这是我家老二的媳妇,大学生,又转头问我,你听我们说什么了,我点点头。他们就在窗前的天井里说话,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我当然听到了,但我没有想到老公公会叫我出去。你说说这事如何办?老公公当众问我。我有点窘迫,不知道老公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是,当着那么多的人的面,村里的老人,二姐夫二姐,我却不可能不说话。我突然想起“六尺巷”的故事,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临,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就将官司打到了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了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信后,认为邻里应该谦让,就在回信里写了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