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蚕蛹的家常做法 > 第五章(第3页)

第五章(第3页)

“你准备怎么处理这笔奖金呢?”

他当时还以为方海是想让他把这个钱用来结婚。因为就在两个月之前,亲家还跟他提过想让两个年轻人尽快结婚的事。“这个奖金,我准备存你的账户。你和小莫马上要结婚了,给你买的房子还没刷墙,家具也没打几件……”方文贺絮絮叨叨的。小莫是小学老师,一年前和方海订了婚。

方海看了一眼父亲,说:“我才不要你的奖金。我和小莫商量好了,我的积蓄用来刷墙和打家具绰绰有余。婚礼简简单单办,我们两个人存两个月的工资,够了。你的这个奖金呢,你可以留着自己用,也可以……做别的,任何你想做的事。”

“做别的?你现在工作稳定,媳妇也快进门了,我说帮你负担一部分你还不领情,我还有啥别的可做?!”方文贺看方海欲言又止,没好气地说。

“再说了,这奖金我本来拿得就不踏实!说江城缫丝厂上缴利润高,给全县财政做了大贡献,可那是大家伙的功劳。我私人拿这么大笔奖金,厂里其他同事会怎么看我?我自己心里愧得慌!”

方海笑笑,说:“你在厂里干了一辈子,功劳苦劳都有,私人得奖励也是应该的!但要我说,你若真觉得这么大一笔奖金拿着心里不踏实,也可以不拿!”

研究讨论一下,然后报告给县委县政府。现在,就拿我这笔奖金作为厂里扶持蚕桑的第一笔资金,大家看是否合适?当然,省市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与肯定,我老方铭记在心,我会一直干下去,一直到我干不动的那天。”

方文贺的这番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态度坚定,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韩秋燕起初以为方文贺只是猛然拿那么大笔奖金心里过意不去在人前装装样子,大家劝一劝也就作罢了。没想到他动真格了,直接将那包用红纸封着的现金交到她手上,并拟定将这一捐赠决定在下午的大会上公布。

韩秋燕不得不佩服,同时,也忍不住在心里暗自忖度:“真他妈的迂腐,都不知道留给自己的儿子。你以为捐了钱捞个好名声人能记你一辈子?还有两年就退了,看到时候不当厂长了谁还记得你!”她这样一想,嘴角就不由自主撇出轻蔑的笑意,这表情无意中被吕蒙看到,吕蒙皱了皱眉,心里对她生出些厌恶。

大家伙儿各自散开。吕蒙笑着揽过方文贺的肩膀使劲儿搂了搂,调侃道:“哎,我真替你骄傲!光荣得很,不愧是我敬佩的模范……十万元哪,你用不着给我呀,我存着给我们家小雅以后上大学,做嫁妆!可惜了……”

“哼!你们家小雅才五岁,咋?跟谁定娃娃亲?小雅要上大学,我掏学费给丫头!”方文贺嘲弄道,“我还不知道你,明处说我是模范,心里怕是在骂我蠢吧?只是这钱哪,个人用,烫手……我这样做,你其实也是赞成的,对不对?别以为我不了解你。”

被说中了心思的吕蒙嘿嘿直笑,推了方文贺一把,几分骄傲和几分欣然都在两个人的会心一笑中。

他开完会回家还把这事说给了杨海玉听,杨海玉也激动得不行,这的确是属于整个缫丝厂的好消息,是整个厂部职工的骄傲。海玉当然也替方厂长感到高兴,她感慨说:“方叔真是大好人,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厂长,对生产负责,对我们工人又好,我们厂只有他能配得起这个奖!”当时吕蒙还打趣:“搞得好像你认识很多厂长似的!幸亏我知道你,你也只见过这么一个厂长……”

厂办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下午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的事,一听方文贺要将钱捐给厂里,全都感到意外。吕蒙劝道:“你虽然一直以厂为家,高风亮节,甘于奉献,但是,对于这么大一笔奖金,我认为不要急于做决定。这笔奖金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您工作的肯定,还是慎重对待比较好!或者,你至少要问问家里人,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吕蒙的意思很明显,提醒他把钱留给方海。

方文贺笑着点头向吕蒙致谢。

“这正是我征求了儿子意见之后做出的决定。我很慎重,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方文贺说,“对我来说,江城缫丝厂是我守着一点点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我爱她,如同爱我的一个作品、一个孩子。所以,这笔奖金所奖励的奋斗精神、爱厂敬业精神,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奖金应该属于我们缫丝厂所有的建设者,包括在座的各位。当然,我还有一个想法。缫丝厂刚投产时,老领导柯书记离开江城之前告诫过我,作为缫丝厂的一把手,永远要记得做一件事,缫丝厂的兴盛永远有一部分功劳是蚕农的。因此,我们要回馈蚕桑,回馈蚕农。我个人建议,以后我们厂每生产一吨白厂丝,就拿出一千块来用于支持蚕桑生产,支持蚕茧收购部门,也就是我把这部分资金交给政府,用来给蚕农购买蚕药、蚕具和搞技术培训。这个建议,请厂部党委班子集体悦。这时候他们的心里眼里根本放不下别的事,只有蚕宝——透亮的等着上蔟的蚕宝,以及乌白的等待最后清空身体的蚕宝。

杨海军是躺在床上的时候才想起父亲的生日的。确切地说,是在杨柳无心的提示下想起的。

想到蚕月总算过去,熟蚕上蔟,天一亮就意味着开蚕门之后的清闲日子到来了,疲惫了一天的杨柳提醒海军一早去买只鸭子回来,她说瞧见公公杨宝根脸色不好,想得空给俩老人炖个老鸭汤补一补。海军听媳妇这样说,就记起前些日子,无意中听见父亲吩咐母亲去集镇买肉打酒,母亲不去,说反正生日快到了,生日的时候有的是酒肉吃……海军掰着指头算了算农历的日子,立马明白自己忘了什么。

杨宝根自己当然是算着日子的,他也同样知道儿子和儿媳忙忘了。他自己不提这事,也不让老伴跟儿子提。儿子和儿媳的辛劳务实他看在眼里,比啥都高兴。

乡下人能由着性子闹腾一下的日子不多,在大集体吃大锅饭的时候,社员下地干活为了带劲儿,十几二十个人一起边挥锄头边唱薅草歌,吼天吼地吼出日子的苦和累,那叫一个酣畅淋漓!现在家里有了电视机,这是消遣苦闷日子的新鲜玩意儿,比广播喇叭还上了一个档次,除了听声音还能看着小匣子里面的人影了。按说这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可咋就少了闹腾闹腾的心劲儿!杨宝根自认为不是一个老古板,自打自己父母去世之后,他的生日和除夕这两个日子是由着家里人安排的,两个难得可以通宵达旦狂欢的日子,他一高兴,一家老少都高兴,这日子就在微小的满足中找到了奔头!

但这几日身体上的不舒坦令他这粗犷的心性也有了几许悲观,烦躁不安,隐约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也对身边令他感到嘈杂4.五月蚕门开

五月的天气不冷不热,清风拂面。

也是巧了,开蚕门这天刚好是老蚕农杨宝根的六十三岁生日。都说种地的庄稼汉过了六十还是好把式,杨宝根也不例外,在把当家大权交给儿子海军之前,他的嗓门和脾气一样大,往同龄人跟前一站立马能显示出他的能干和壮实。他每天忙碌异常却豪气爽朗,大声说话大声笑,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他这大半生,从犁田打耙栽秧下种,到兴桑养蚕,再到修房造屋,似乎没有他不会的。以前大集体干活他当过小队队长,以德服人,以技服人,说一不二,后来不当队长了很多社员还一直记得他的好。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时常感到身体乏力,似乎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往日顿顿饭无肉不欢的他,现在一吃肉就反胃。以至于当海军说要给他操办生日的时候,他出乎意料地脱口拒绝,说自己不喜欢热闹。海军觉得莫名其妙,还以为父亲是心里不舒坦故意跟他赌气。

按照直河沿岸乡里的风俗,男人的庆生仪式是从生日前一天的下午开始,但是杨家前一天还没有到开蚕门的时候。没有开蚕门,当然就意味着不能开门迎客。杨海军当然也没那么迷信,他确确实实是忘了,忘得一干二净。

开蚕门的前一天,也是熟蚕上蚕蔟的最后一天,除了杨宝根,他老伴以及儿子、儿媳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三个人从早上就一直守着一个个竹匾,轮番将里面亮堂的熟蚕拈出来,放上蚕蔟。等二十来个竹匾依次拈完,前面拈过的竹匾里又有了一层透亮的蚕……三人不厌其烦地围着竹匾,拈着熟蚕。对于养蚕人来说,这样机械而长时间的辛劳既是收获的累,也是收获的喜严苛狡黠,有些人心好,定级的时候能凭着良心。”

“我也搞不清,反正听说是不一样的。”小勇说着,瞅瞅周围,神秘地凑到海军耳边,“人家说呀,往年不准外县来咱这儿收茧子,谁家的蚕茧都得先紧着本县。今年虽说也要求卖给本县,茧不出乡不出县,但我们村前几天就有外县来收茧子的人在悄悄打听呢,出价比江城高。”

海军吃了一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