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殿臣一行看罢板岔石梯子后,心满意足地回到演家小城。
刚进城门就看见匡茜拉着小进的手在门内大道上玩耍。小进一见他们就挣脱了匡茜的手,欢腾腾地跑了过来。殿臣连忙下马上前几步,一把抱住了心爱的小孙孙,亲了一口说:“叫爷爷!”小进搂着祖父的脖子,大声地叫了一声“爷爷”,殿臣别提有多得意了。
这小进身体发育良好,胖乎乎的,十分可爱,还未满周岁,就学会了走路。现刚满一岁半就会叫爹、娘、祖父、祖母了,还能说简单的来回话,深得全家人的喜爱。
大家纷纷围过来逗小进玩儿。
忽有门卫前来报告,说是县衙有差人来到,要拜见老爷。
党泷听说后,急忙跑去打探情况。只见一位差人一手牵马,一手握马鞭,站在城门前。党泷上前拱手问道:“差官何事?”那人还礼说道:“县府送来功名旗杆一对,用大车拉着,随后就到,请禀报举人老爷。”
党泷心喜,说道:“谢谢差官,请进城歇息,我马上禀报。”
党泷一面吩咐下人招呼差人,一面同父亲出城迎接。
城外不远处,只见一人骑着大马走在大车的前面。仔细一看,原来是本县的县丞胥敬。党泷心想:这不是父亲最恨的那个人吗,他怎么来了?
不过又想:人常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于是他上前打了招呼,施礼表示欢迎。
原来自从殿臣中举后,那胥敬唯恐受到报复,经县令同意后,就自掏腰包,制作旗杆赠送。
党泷指挥下人卸车,并把来人招呼到中堂用茶。
殿臣和父亲商量接待的事宜,老太爷以为是县衙的行为,急忙去中堂接见。党家虽和胥敬有仇,但他也不能无礼,只得恼在心里,笑在脸上,拱手问好。胥敬道:“贵府老爷功成名就,应享用功名旗杆的荣誉。我请示了县令后,自己出钱制作了这对旗杆。不成敬意,请老太爷笑纳。”
太爷这才明白,旗杆之事并非官方行为,而且也非朝廷的规定。他心想:他既然能来,就表示了低头认错,得饶人处且饶人。因此,太爷心中的积怨消了大半,对其表示了谢意。
送走胥敬一行后,一家人商量着旗杆安置的问题。太爷说:“旗杆虽是私人所送,但此人身份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些官府的行为,我家也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同时也能借此提高社会声望。不妨让石匠雕琢一对旗杆基座,稳稳当当地立在城门两旁。”
殿臣任上公务繁忙,便让殿杰负责设计制造。
几十天的时间,按照殿杰设计的尺寸,石匠雕琢完成了基座。它是两个圆柱形石礅,中间凿有半尺深的石窝子,旗杆可以配套插入。
旗杆呈圆柱形,一丈多高,中间镶有一个斗子,斗子呈四棱台形状,顶端也有装饰,酷似官员的帽顶子,通体红油漆色调,阳光照在上面,十分亮堂。
五月十五日,是选定的立旗杆的黄道吉日。这天风和日丽,党泷雇了一帮人,有的敲锣鼓,有的放鞭炮,还购置了十杆三眼枪。城门外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一切准备停当后,老太爷宣布仪式开始。这时,八个人分为两组,分别抬起一对旗杆,同时插入基座。此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杆三眼枪,每枪连响三声,震耳欲聋。掌声、欢呼声、口哨声、喧哗声,闹成一片。
漂亮的旗杆为高大的城楼增添了光彩,也显示了党氏家族的气魄。
漂亮的旗杆为党淳、党泷的学业增添了动力。他俩每次进城门时都要触摸它,希望能把吉祥带进科场。
漂亮的旗杆也吸引着幼小的党进。他每天都要触摸一次旗杆,还要爬上基座搂抱一下柱体,并用小脸蛋在上面蹭来蹭去,亲密的样子最讨人喜。
小进的行为引起了匡茜的深思。她认为儿子的举动很可能与科举有某种缘分,因为旗杆象征着科举功名,象征着人生富贵。
匡茜把她的心思给祖父说了,太爷听了拍案叫绝,兴奋地说道:“我的宝贝曾孙这么聪明可爱,说不定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不然怎能这么亲近旗杆!”说得匡茜眉开眼笑。
小进的奇异举动让老太爷高兴得彻夜未眠。他想:旗杆既然如此重要,何不雕造一对更大更美的青石旗杆,以给儿孙们助威。
第二天天刚亮,老爷子就走出房门,等着儿子殿臣起床。殿臣刚走出房门,老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殿臣不敢怠慢,顾不得上茅房,也未曾洗脸,就来见过父亲。老爷子说:“门前的旗杆太小,不足以显示你举人的威严,也不足以鼓励儿孙们求知的心志,你立即让人做一对特大的青石旗杆立在你爷坟前,一可敬祖先,二可益后代。”殿臣此时内急,也顾不得多说话,只是满口答应后,便赶快向茅房跑去。
殿臣洗漱完毕就和父亲做了详细的计划,说道:“我只向知府请了十天假,明天就要返回,待我办完公务,再告假回家。”老太爷只得同意,说道,“公事要紧,去吧,我和你二哥商量着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