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党家也是官宦之家了。”他好像一下子变成了娃娃。怪不得人常说老小、老小,一点儿不差。
这几天,老太爷有点儿不放心,既担心孙子的安全,也不知他们的归期。正当他心中七上八下的时候,门房的黄老汉跑来说:“太爷,有县衙差人来到。”老太爷前去接见,差人递过一张便笺,他一看才知爱孙已到县城。这时全家人都围拢过来,向差人问长问短,甚是欢欣。
老太爷激动地说:“这下好了,我能一觉睡到天明了。”他对殿臣说:“你和殿杰各骑一匹好马去县城接咱的官娃娃。快,快,这可是党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京官呀!”
殿臣、殿杰听言,不敢怠慢,连忙换上过节才穿的礼服,天蓝色的长袍,玄色的短褂,再戴上深青色的帽瓢,骑上大马,一溜烟地奔下山去。
殿臣他们来到县城后,本想立即返回,但因执事牌未曾做好,一直等到第三天才算一切就绪。
县太爷、县丞和县主簿等朝廷官员亲自前来送行。
党泷的仪仗规模很小,声势不大。最前面的一人手提大锣,鸣锣开道,后面的两位手举执事牌。此牌底色为朱红,写有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一面上写“己巳補行科举人”,另一面上写“内阁中书衔”。再后边是党泷的坐骑。他头上是镂花黄金顶戴,身穿四爪蟒袍,胸前补丁上的图案是一种叫作“?鶒”的飞鸟,足蹬白底朝靴,踩在马镫之上。还有那一串一百零八颗的朝珠,随着马蹄的节奏声左右摇动。他本来就天资俊秀,加上今天的仪仗,显得更加英气逼人。后边有四位兵卒护送,他们手持长矛,紧随其后。最后边是他的两位父辈,也骑着大马,后营压队。
一列不起眼的仪仗,穿过城西的十里走廊,跨过罗敷的十三眼大桥,又进入逢大集的敷水街道。街上党家的店铺,还有几家友好的邻居,也都噼里啪啦地放了鞭炮,赢得了上会人的喝彩和羡慕的眼光。
人马走到山口的村庄时,还有几个党家的朋友敲起了欢快的锣鼓,村民纷纷跑出观看,真像是夹道欢迎。
仪仗队一直把这位芝麻小官送进葱峪里的庄园。
党泷回到山庄后,急切地等着朝廷的任命。不多日,差人送来了一纸委任书。上写:
陕西省同州府缺一州判,令内阁中书党泷带衔赴任。勿误。
接到委任令的第二天,党泷就要赴任。临行时,党泷把小迅和小进叫到跟前说:“你们俩是咱党家的后备军,家风要靠你们继承。你等不可贪玩,好好念书,一定要考取个比我更高的功名,不能还是举人,要考取个进士才行,给咱祖先争光。我出任的同州府距离咱家不远,我会经常回来的。我进门首先要看你们背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若没有完成师爷爷规定的功课,我可要打屁股的,看谁先被我打。听见了没有?”党迅不语,党进却一笑,歪着脑袋说:“我不怕,你越打,我越不学;你若不打,我才学哩。”党泷拍了一下心爱的儿子说:“你真顽皮,说得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不过,他相信儿子说的话,因为他一贯乖顺勤学,这话主要是给侄儿党迅说的。
临行时,老太爷嘱咐说:“为了安全,你一路要便装而行,谨防不测。”父亲也叮咛说:“行李中各种证件最为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所要带的衣物,你要仔细检查,携带齐全,隔河如隔山,回家一次也不容易。家中的事不用你管,干好你任上的事就行了。还有,咱家世代清正,你要廉洁奉公,不可贪财,要为国效力,为家争光。”
党泷告别家人,由两名家丁护送,下山而去。
他们经过演家村时,也没忘记看一眼被烧毁了的举人小城。
城内大部分地方都是杂草丛生,瓦砾遍地。除一院新盖的长工住宅外,其他的牛圈马厩等都筑得十分简陋,甚至是用倒塌的旧砖瓦堆砌而成。
党泷见了工头杨力,表达了对他辛苦劳作的敬意,也夸奖了他聪明乖巧的女儿小卉,说她在山庄生活得很好,请杨力不要担心。
杨力招呼他们歇息喝茶,说道:“少爷,几时才能重建咱的举人城呀,我等得好急!”党泷苦笑着说:“是呀,我也天天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等到咱们把银子攒够了就动工修建,咱都努力干吧。”
杨力一直把他们送到渭河岸边,直到党泷他们登上码头上的渡船,方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