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党家山庄山君 > 第六十七回 深知求官难 在京苦周旋(第1页)

第六十七回 深知求官难 在京苦周旋(第1页)

党淳在党进结业告假回乡后,就去了温侍讲那里,打探本次拔贡生的仕途去向,也议论吏部官员的任免情况。

这天晚上,党淳请温侍讲来府喝酒聊天。党淳叹息说道:“我这个京官做得越来越没有兴趣了,本人不善谄媚之事,升迁已无所望。如今物价飞涨,俸禄又无所增,加之甲午战败后,朝廷签署了《马关条约》,赔给了日本强盗两亿多两白银,使得国库空虚。以前还发些养廉金,现在几乎没有了。这样,本来人人羡慕的京官,如今却变成了穷汉,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我真想辞官回乡。我侄儿党进也不知道能封个什么官,我可不想让他当我这种官。”他情绪低落。

温侍讲言道:“的确是这样,确实存在官阶高的俸禄不如官阶低的、京官俸禄不如地方官的现象。”

党淳接着说:“像我侄儿党进,他没资格进入翰林,怎能在京城发展?只要能封个地方的七品知县就不错了。”

温传讲赞同地说:“地方的知县确实是个肥差,但这个位子基本上被进士占去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我试着去吏部姜尚书那里说一声,看能否给这么一个机会。”

党淳听言,连忙斟了一杯酒,他将酒杯高高举过头,敬温侍讲说:“谢大人!那就让大人费心了!”

温侍讲接过酒,一饮而尽。他接着说:“知县也不是只一个等级。比如,山东的曲阜县,因沾了孔圣人的光,官阶是正六品;东北的沈阳县,由于是皇家的祖地,官阶也是正六品;更有大兴县和宛平县,人称京县,地处京畿重地,知县也为正堂六品。这些县非进士不能担任。相反,有些县却不那么让人上眼。比如边远地带,或是那穷山恶水、穷乡僻壤,就无人愿去。除非圣旨下达,皇帝亲封才行。这可不是咱娃想去的地方。”

说到这里,温侍讲好像有些为难似的说:“关于令侄之事,我只是想试一试人家的口气,因为我和姜尚书虽关系相处得较好,但不是至交之友,官阶地位相差很大,人家是从一品,而我只是四品官。鉴于我对你家族的钦佩,我便去蹭一蹭脸皮。”他的态度十分恳切。

党淳知道,办事离了钱是不行的。温大人要给自家办事,当然需要钱。人常说:“钱到事情办,火到猪头烂。”于是他将积攒的百两银票递给温侍讲,说:“求人办事总得给人家有个表示吧?这是百两银票,你先拿着。”温侍讲难以推托,只得收下。

温侍讲正要去吏部,忽见差人送来了内阁的文函,说是关于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吏制的事项。温侍讲笑道:“这太及时了!这文函等于是给我开了个去吏部的路条。”

温侍讲在吏部办完公事后,和姜尚书吃茶聊天,他乘机问道:“本次的拔贡生考核已毕,不知如何发落?”

姜尚书言道:“当然与以前一样,一等的任京县知县,二等的任外县知县或教谕、教导,三等的复读。但京县的位子已被进士占了,七品八品的京官还可以去。现今进士有的也愿意去,因为他们有机会进翰林,进了翰林,就有机会入内阁。”

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党进没有在京任职的可能了。

温侍讲挠了一下脑门,便开门见山地说:“我那儿现有一名拔贡生,名叫党进,他年仅二十岁,十分聪明,真乃一表人才,在本届的国子监生员中名列前茅。他文采斐然,且书法称绝。他祖父党鹤翔是地方的一名绅士,他持家有道,为善乡里,声望很高。我朝的内阁中书党淳还是他的伯父;还有同治年间因冤致死的匡璞,是他的外曾祖父。”

说到匡璞,温侍讲有些伤感,唉声叹气地说道:“匡璞先生乃是我的恩师,他含冤死在狱中,是我终生的哀痛。我关心一下他的外曾孙,也算是报答他。为了党进,也为了我,求大人提携一下。”

姜尚书一听,笑着说道:“唉,知县的位子也不好找。如今人才库中的举人越来越多,而知县的位子却没有增加,许多举人都在家中闲坐着,或者应诏做个八品的县丞、九品的县主簿。这是因为位子都被进士占去了,皆是僧多粥少造成的。我总不能先安顿举人,后安顿进士吧?”

说到这里,姜尚书顿了一顿,接着说:“当然,按党进的名次,给他个知县也算合理。再则,你不忘师恩,品行可佩。你放心,若能有个较好空缺,我立马上奏请旨。”

温侍讲一听,如释重负,感激地说:“这下好了,我代九泉下的恩师,代党进全家,向大人致谢!”

姜尚书笑着说道:“免谢!待孩子上了任再谢也不迟,现在只是说说而已。”

温侍讲回府后,已感有些疲倦,虽心情很好,但不想跑路,便写了一个纸条,让家院送给党淳,上写:“党兄,事已说妥,请来我舍一叙,温笺。”

党淳见笺,十分高兴,便买了一坛好酒和一些名点,连忙去温府答谢。

党淳一见温侍讲,立即拜道:“温大人如此重义,下官感激不尽!”

温侍讲连忙上前扶起,说道:“这是在我家中,怎行如此大礼?实不敢当!此乃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宾主就座,下人沏来盖碗香茶。党淳打开酒坛,两人痛饮叙谈。

温侍讲叙说了去姜府的经过,并将百两银票交于党淳说:“这银子我分文未动,一是不敢贸然拿出,恐怕人家不接受,闹得尴尬难堪;二是不知该送何物,抱着先试试的想法前去。今事已办成八成,这钱也不必要送出去。建议你亲自拜会一次,表示一下心意,有这个礼节就行了。”他说着便将银票放在桌上。

党淳站起身来,拱手致谢道:“大人真是清廉正直……”

温侍讲打断他的话,哈哈一笑说:“不必客气!”

他们还商量了下一步的安排。温侍讲道:“根据姜尚书的口气,事已定,但还得要风光一些,以显示咱党家在本地的声望。”

党淳备了一份较厚的礼物,同温侍讲一起去姜府拜谢。

温侍讲大夸党家的功德,说党家颇有文脉,三世连中,兄弟同科,义办村塾,义修村道,在当地声望很高。

姜尚书看出了他说话的意思,便顺口送个人情,说道:“等有了好的职缺后,我立即上奏皇帝,钦遣公人下旨封官。”

机会终于来了,湖北省郧西县的知县,因病辞官还乡,由县丞暂理政务,省巡抚报请吏部派员,增补县令之缺。

说起郧西县,此县距离陕西华阴不足三百里。朝廷规定,官员不得在距家二百里以内的地区任职,以防止亲朋干扰,减少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这是考虑到如果官员离家近了,亲戚朋友就纷纷找上门来,有的想要个公差干干;有的犯了事,想请求从宽;有的做生意想减免税费;更有的打官司希望得到偏袒,等等,这样,为官的就要作难了:如果想当个清官,就会得罪亲人一片,甚至落个六亲不认的骂名;但若要徇私情,乌纱帽就不保险了,还被人视作贪腐之官。所以,离家远点,对国对己都有好处。

郧西地处汉江中下游,是个河川盆地,气候又湿润,可谓上乘之地。

姜尚书令左侍郎具体办理此事,他交代说:“你向内阁上书说明吏部的意图,请圣上根据党进的才能,亲封他为郧西县县令,遣公公下旨。”

内阁中书舍人根据吏部的建议,按圣旨的文牍格式,写了任命书,奏请皇帝批阅。

光绪皇帝正在忙于维新变法事务,此文牍他只看了一眼,就御笔一挥,下令执行。内阁只在前面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边再加上“钦此”二字,就成了圣旨,然后正式书写。于是内阁就安排人马,浩浩荡荡地奔赴陕西华阴下旨封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