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先生不负党家所托,栽培党淳兄弟俩成了材,肩上的担子已减轻了一半,他可一心一意地教导党迅、党进两个小少爷,还有他心爱的孙儿笃学。
两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三个小徒儿的个子又长高了许多。那几本启蒙小书,他们也熟读了大半。丰先生深知,教书也要教人,教他们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重要,所以重点讲述了《弟子规》中积德行善的部分。
王氏作为党进的祖母,她的言行也直接影响着幼小的党进。
王氏虽是党家的贵夫人,但也并非出生在富豪之家。她娘家是一普通农户,后因父亲做生意才发了家。因她天资美貌,秀外慧中,才被殿臣看中并娶到党家,做了武举人的太太。所以,她平时非常同情贫苦穷人,做了不少接济穷人的事。
一天,她饭后散步,手拉党进的小妹妹党妍,来到毋家小院。
毋家是党家的邻居。党家未来葱峪之前,这里可有好几户人家。只因党家急需用地,又因资金雄厚,超高价收购了这里的土地,人们纷纷卖了地搬到山外去,只剩下姓毋的这一家人。再往南走半里,才又有七八户人家。又因张姓的人多,这个地方就称为张家。因为都距离党家比较近,这里的人常来党家串门。
王氏来到毋家小院时,茅屋前坐着一位瞎眼的老妇人。她坐在一个破箩筐前,手里拿着玉米棒慢慢地脱粒。旁边站着两个小孩,一个男孩,五六岁,衣服破烂不堪,鞋子也穿破了,脚尖都露在外边,好像有点儿冷,蜷缩着身子,呆呆地望着她。另一个小女孩,大约三四岁,也是缺穿少戴地趴在老妇人的肩膀上发呆。
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看见王氏,便从屋里搬出一个凳子来,招呼王氏说道:“党夫人请坐,难得你到我这破院子来。”
王氏谢座,说道:“怎么不见你家铁蛋?他长得真亲真乖,真惹人爱。”妇人道:“铁蛋今天一早就同他爹挖药材去了。你看,快晌午了还不见回来,真叫人操心。”
王氏叹息地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小一点儿人就上山干活,真叫人心疼。”她转了话题,问道:“今年的收成如何?打的粮食够不够吃?”中年妇人说:“唉!差得远呢。我家只有几亩薄田,再加上天旱,收成不好,粮食顶多能吃到年底,明年还不知道怎样活下去。”
王氏听了,叹口气说:“唉,真可怜!那总得想个办法呀。”妇人说:“能有什么办法?他爹说,今冬又要到后山烧炭去,那可是个受罪的活儿,基本上是踏在雪中干活的,难免脚冻肿手冻裂,烧点儿炭卖点儿钱,买几斗玉米度日。”
妇人又指着孩子说:“你看,快入冬了,娃还没穿上棉衣。想织点布,线还没有纺够哩。”说到此,她声音沙哑,泪花几乎要流出眼眶。
王氏听了,心中十分难过,不知该用什么话安慰她。她心想,自家良田几百亩,粮食堆满仓,银子虽不算多,要从钱庄取回也要用骡子去驮。
这贫富之差怎么就这么大?
王氏看着可怜的男孩,把他叫过来,一把搂在怀里说:“小孩,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冷不冷?”小孩流利地回答:“我叫铁锚,不冷不冷。”这男孩比铁蛋更黑,但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也很可爱。王氏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真乖,真结实。天已这个季节了,还说不冷。你看你的鞋都烂成啥了,还说不冷!奶奶一会儿给你送一双过来。”
王氏回到家中打开衣箱,取出几件孩子穿过的衣裳,再取出一双新童鞋,包裹起来,叫来党进说:“铁蛋家中十分穷困,少吃没穿。你穿得这么齐整,可铁蛋的弟弟还没穿上棉衣,真是可怜!人常说,穷要争气,富要有德。咱家这么富有,应该接济穷人,多积些德才是。你把这几件旧棉衣拿上,送到铁蛋家去。”党进一听,正合己意,高高兴兴地送了过去。
祖母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党进。党进不笑话铁蛋家贫,不嫌弃他的衣衫褴褛,和他交了朋友,还常常背着家人给毋家送点日常用的东西。他还送铁蛋不少的笔墨纸张,也一句一句地教铁蛋识字念书。
党进的行为也是老师德行教育的结果。他记得老师详细地讲解了《朱子家训》中的那一句“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要求他们长大以后要多救济贫苦的人。
有一天下午天快要黑的时候,党进到毋家小院找铁蛋玩,却不见铁蛋,只听屋里闹嚷嚷的,好像还有哭泣的声音。他感到有些异常,便走进屋里去看。只见铁锚仰躺在炕上,脸色蜡黄,闭着双眼,呼吸短促,好像生了大病。铁蛋吓得站在一旁小声哭泣着。
党进上前问道:“铁蛋,这是怎么了?”铁蛋哭着说:“我弟弟发高热,已经病倒几天了。我爹下山买了点儿什么药,吃了也不顶用,今天越是加重了。唉!怎么办呀?”
党进听言,不假思索地说:“唉!还能怎么办,下山看郎中呗。”
他爹听言插话道:“好娃哩,你说得好!可我家现在一文钱都没有了。昨天我去买药,钱还不够,多亏人熟,才赊了账将药拿回。如今,我是无能为力了。”
党进无言以对,低头想了想,便跑出门去。
党进跑回家去,从储钱罐里取出十个银圆,便飞快地跑到毋家,把钱递给铁蛋爹说:“这是我攒的压岁钱,还有我老爷给我的奖励钱,你快拿着背弟弟下山看病去吧。”他爹说:“不行,不行!这么多钱,你家大人知道吗?”党进说:“这是我的私房钱,由我随便花用,他们谁都管不着,救人要紧。”
党进说着便把钱往铁蛋爹衣兜里塞,说道:“大伯呀,别推辞了,现在就背弟弟下山去,不能等到明天。”
孟祥救子心切,也不再推辞了,便含着感激的热泪说:“谢谢你的救命钱,我先收下了,算是我借的,以后我有了一定再还你。”党进坚定地说:“还什么还?不用你还了。”他好像干完了一件大事,心满意足地回家学习去了。
这天晚上,乌云密布,天色阴沉,野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加上山路难行,他们只得等到天亮才能背着铁锚下山。
天麻麻亮,孟祥就背着铁锚出了门,妻子也跟着前往,一大早赶到了敷水镇上。
镇上有一“仁德堂”诊所,主人姓甄名积善,坐堂行医,由于医术高明,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仁德堂的左边是“仁德药店”,由甄家大儿子掌管;右边是“仁德旅社”,由甄家二儿子掌管。甄郎中家有三个门面,既看病又卖药还开客舍。远方的病人就可以吃他的药、住他的客舍,能连续数天的治疗,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太医院。铁锚就被送进这个小“太医院”里。
铁锚的病情十分严重,甄郎中说:“如果再迟来一天,他的命就没救了,所以必须连续针灸,按时吃药。”孟祥他们只得住下。
经过三天的精心治疗,铁锚已脱离了生命危险,不过还需带点儿药回家休养。
党进抽空来看望铁锚,铁蛋娘忙对铁锚说:“快给你的救命恩人磕头。”铁锚立即跪倒,欲行大礼,被党进一把拉起来,说:“不敢,我受不起!这点小忙怎能不帮?谁让咱们是近邻家。”他转身对铁蛋娘说:“这事暂时保密,不要让其他人知道。”因为赠银之事未经大人准许,党进自感有些理亏。
半年以后,毋孟祥东拼西凑才凑够了十块大洋,他拿到山庄内给党进还钱,并且当着老太爷的面详细叙说了事情的经过,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还请家人不要责怪小少爷,因为小少爷救了他儿子的一条命。
老太爷吃了一惊,说道:“我孙儿小小年纪竟能做出如此感人之事,这是我们家族的骄傲。钱,不用还了,因为这钱是赠给你的,不是借给你的。”他马上从房中取出十枚银圆,对党进说:“老爷再奖你一次,存到你的储罐中去吧。”
这样全家人都知道了此事,多数人都说他人小善心大,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大山内外,也给家族增添了一道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