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清平乐古诗 > 礼数面前的黛玉和宝钗(第1页)

礼数面前的黛玉和宝钗(第1页)

第5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有段话挑出来,细细回味一下,非常惊心。

我把它分成三小节。

第一节:

一日,外面矾了绢,起了稿子进来,宝玉每日便在惜春这里帮忙。探春、李纨、迎春、宝钗等也多往那里闲坐,一则观画,二则便于会面。

借着惜春画画的由头,兄弟姐妹们常聚在一起,既是彼此亲厚,更是大观园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礼仪。

第二节: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这一节相当惊人。

每读至此,心就往下沉。

宝钗的一天是这样的:

日间要到贾母王夫人处早晚省候两次。如果贾母和王夫人不在一处,那么就是各两次,一共四次。

“不免承色陪坐半时”,既然是承色、陪坐,时间不由自己控制。“半时”是一个小时。要是玩骨牌三缺一,宝钗就等应时补上。若是贾母不犯困,闲着就最喜欢和儿孙们在一起,还常常商量讨论各种新玩法,比如合资给凤姐过生日等。那么光贾母这里请安的时间至少应在一个小时。一天中两个小时没了。

请安之外,园中姐妹也要“度时闲话”,曹公这话真是精炼。就是看时间看情况,可长可短。这贵族小姐们之间的应酬往来,其实也非常讲究。各人的习惯脾性都要摸透,没有功夫花在里面,怎么做到得体大方、稳重平和?又一个小时没了。

最后是晚间要去陪母亲。“商议”二字虽然也是指家常闲事,却也不会轻松。薛家一大半主意都得靠她拿。用时至少在半个时辰以外。

如此一天,宝钗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每夜灯下,但是她还要做女工,直到“三更方寝”。三更是子时,也就是半夜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这样算一算,宝钗每天花在礼仪上的时间就已经把她的人生占满了。其辛苦不说,宝钗对母亲的体贴,对贾母王夫人的孝敬,对姐妹们的情意,无一不妥帖啊。

只是日常一天,但是日复一日。

这样看,宝钗的为人的确是极好的。可也是极累的。

第三节: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一段也很惊人。

如果你拿黛玉和宝钗相比的话。

黛玉总不出门,原因是“多游玩了两次,劳了神”,又“复嗽”,“觉得比往常又重”。最后这“觉得”两字真是绝妙。表面看是黛玉之娇贵,实际上是繁文缛节令她不厌其烦。因此在贵体“比往常又重”的情况下最大的好处是黛玉可以“总不出门”,连给贾母王夫人请安也不必了,省下不少日常时间。

其次再看黛玉与姐妹们之间的关系:“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人家林妹妹明明病了,你怎么说人家闷了呢?这转瞬之间的幽默,谁能在意啊。曹公也很调皮。然而,姐妹们来了,“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以黛玉之孤况与喜好,姐妹之间多有不同,各人背景、环境有差异,很难做到彼此完全尊重和理解,因此问候之余客套和废话也是正常的。而黛玉心中的苦闷终难以排遣。“众人都体谅他病中……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这句很搞笑。一方面是黛玉不好,你既然生病,把人招来了,又不好生接待,另一方面是众人,既然“都体谅”“都不苛责”,又要说她“接待不周,礼数粗忽”,难怪黛玉不是无事干坐就是泪流不止,一年三百六十日,左右为难啊。

这一段写得轻巧,看得人却是忽上忽下,又叹息又好笑。

表面上是一群贵族小姐们优雅的慢生活,可是其间的分寸力度都不容随活。单单一个日常礼仪就把各人的活动圈子和言谈举止都禁锢住了。已是笼中鸟,却还得修成金刚身。你细看这一天,宝钗绕着大观园转圈子,处处周全。她的青春与爱统统奉献给了德才兼备。黛玉呢,只能躲在潇湘馆里,一步不能挪。她的泪一半是为了宝玉,一半是愁无人为自己做主。越大,越提心吊胆,不定哪天就被送给哪个臭男人了。

这什么簪缨世族,礼仪大家。

整一个吃饱了没事干,吃人不吐骨头。

所谓礼数,便是这样:

害了黛玉一生,困了宝钗一辈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