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击缶读音是什么意思 > 梁君初读(第1页)

梁君初读(第1页)

缓李建中

梁君正齐者,吾弱冠求学时之同窗好友也。

初,梁君以书道而名。其《书法选集》所收之作,奇崛有力,清雅古奥,出展国门内外,好之者众。

继之,又以文道而名。其《周易解义》之论述,精研义理,洞察世事,名家作序,名社付梓,读之者无不赞许。

近日,则又集其诗词旧作,以《击缶声集》行世。

吾既为好友,遂得先睹为快。涵泳所作,思绪绵绵。

其诗词意在家国,谋篇立意,视野开阔,气象恢宏,乃为国为民而作。如《宝鸡颂》《咏陇州》《进北京》《游颐和园》诸篇以及游旅之什,其称旨也小,其寓意也大。然而汇入以上黄钟大吕之声,正所谓鼓乐齐鸣矣。

其感奋抒怀之作,或以叙事记述经历之艰辛,或以咏物抒写遭遇之坎坷。《到新集川小学》《任教兴中村》《麻子山买粮遇雨》《家人迁新屋感赋》《悼母》,记其艰难困苦之状历历如绘,写其坚忍不拔之情令人痛切!而《河草歌》《山花》《咏玄寿山矮松》则寄情于物,借物抒怀。河边之草,山中之花,凌空矮松,它们或处境不佳,或无人鉴赏,或风暴摧残,然而皆能坚忍不拔,任其施暴,挺立天地。如果说叙事之作是记其人生历程的磨难考验,那么咏物之作则是其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常常用《感悟》《自警》之语直接抒发其对生活的领悟和感受。宋人有言曰:“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乃讥苏子瞻“以议论为诗”。其实,此论大有可议之处,苏氏吟咏庐山之名作即是证明。

诗有意象、意境之说,亦有物象、物境之论。当诗人无法将自己的独特感受熔铸于意象之中的时候,当诗人找不到适宜的物象托物寄意、传其情愫的时候,他就只能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了。

请看其《感悟》诗:

逆不自弃顺不张,胸有乾丹永自强。

天不大任亦苦志,寒虽彻骨未闻香。

伤疤好后疼痛忘,磨难多时故事长。

莫道平安才是福,人生须把百味尝。

这时,典故、古诗甚至俗语、民谚就进入诗人笔下。诗人就借助它们丰富的内涵、复杂的体验来传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了。

其诗出语平静平和,有如一泓清泉。然而,在清泉之下隐藏着的却是情感的激流巨浪。我不能掩饰我对他的偏爱!我虽然看到了作者的超脱和旷达,但是,我更深深地体味到了他文字背后的痛楚、无奈。如果回到诗作的规定情境中去,我想每个读者都会黯然神伤、泪眼迷离的吧!

其他如《读史》《自由》《自警》等,皆以议论为诗。这些诗作内涵丰富,独具卓识。如“休道众眼总雪亮,不辨马鹿与鸾雀”。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诗人突破人们之习见,以秦时丞相赵高“指鹿为马”和隋炀帝时校尉高德儒等以孔雀为凤凰两例为证,说明常人之见有时即成偏见。古人云“积毁销骨”,又说“众口铄金”。前者人人可见,尚可御之以防,而后者则积是成非,即智者亦难明矣。

《自警》有句曰:“人所不知子不愠,佛之所见尽是佛。当学高僧与夫子,怪我疑我不气恼。”也许有人以为这只是种阿Q式的处世态度,然而诗人却将这样的人生态度置于哲理的背景之中,以孔夫子的名言教诲为据,以佛陀的超人法眼观世,使其具备丰富的意蕴。他告诫人们:或以入世之法,或以出世之思,面对严酷的现实皆当作如是观啊!

《自由》一诗只是一首五言绝句,仅仅二十个字,却有着巨大的思想容量。自从“西学东渐”以来,“自由”

成了人们的基本观念,甚至为之奋斗而牺牲。然而,自从这个观念传入东土以来,亦时时为人诟病。民国之初,即有人引法国罗兰夫人名言慨叹曰:“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诗人以超凡入圣之思,发问于天:“人皆好自由,自由有多少?”遂又自问自答:“身本不自由,念兹徒烦恼。”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处在多种制约的情境之中,都要在这制约的条件之下从事活动。这其中既有哲思,又有佛理。

最近,我看了一个国人从美国回来之后的一段感言,他说:“原来以为美国是最自由的地方,其实那里最不自由。到处都有一定之规,只有在这些规范之中行动,你才享有充分的自由。”诚哉斯言!

作者自谦其诗为“打油诗”“顺口溜”,其实集中有诗有词,有律体有歌行,亦不乏精心结撰之作。如前所述之《读史》,中间两联对仗工稳,以唐朝李太白的高才对明代方孝孺的硬骨;以谄媚的无耻之徒舔痔得车五乘(典出《庄子·列御寇》)对卞和忠直之士因献宝而被斫双足(典出《韩非子·和氏》)。其名词、动词、数词,不仅词性相对,而且其不同的人格特点亦相互对比、映衬。可谓的对,难与其匹。其他如七律《游崆峒山》《游华山》《过三峡》,五律《华山北峰远眺》《庐山》《塞外印象》《七十述怀》以及赠诗、悼诗等,无不精巧工丽。

这部诗集虽然律体古雅,但诗中用语亦不避俗语俚句,其咏关山草原之作《清平乐·关山草原》《长相思》《酒泉子》,皆出语自然,似不假思索,随口而出,真乃天籁之音也。《蝶恋花》,词牌之名雅致已极,凡有所作,措辞自然求其雅致,以求与之相称。而梁君之《蝶恋花》,则纯属日常生活口语,如“不想出去到处跑,电视广告,一听就烦了。熟客来谈就很好,吃饭简单只图饱”等,简直是脱口而出,信笔而书。然而,它居然合乎词律之章,真乃才情卓具也。

梁君世居陇州,自然倾情关注家乡之山。正所谓“我不在时山还在”“山自万古等我来”(《山在》);然而,他却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他时时关注着“山那边”。他蜗居山村之中,正可斩断名缰利锁。他关注山外,正是因为胸中的天下情怀。他研习百家,精耕典籍,雾雨隐豹,增益其华,终有所成!难道诸位没有从山与非山之中受到启示吗?

以上叙谈,拉拉杂杂,书之于上。或有曲解,或有隔靴,或有偏颇,或有误读,不复计之矣。呈诸好友,权作一夕之谈也。

2018。7。20—7。22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