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风的肋骨 李李 > 飘动在回忆与山岚里的心灵奏鸣曲(第1页)

飘动在回忆与山岚里的心灵奏鸣曲(第1页)

李李诗歌印象

张 翼

如果说一个人的灵魂是由四大元素中的一种构成,那么读李李的诗,你会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轻盈如风的女性灵魂,又或是看到了一女子站在窗前,透过字里行间,透过山间的缥缈雾岚,像注视着傍晚时分一场悄悄落下的春雨般静静注视着你。

诗是歌唱的声音,但每一个诗人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嗓音———颂歌式的、宣叙式的、思辨式的……而李李的诗歌总是在一种出神的状态中透过回忆注视着那些已然消失在时间深处的物象。如:“他忽然坐到对面,没有一丝声息/像一缕灯光挤进门缝。雨水/从衣角处滴落,靠窗的地面湿了一小块/他的手(《大雨来过》)又如:“蝴蝶是天使,会飞去天堂/会落在爸爸肩上……/她,垂下的长睫毛/关闭了一只蝴蝶的悲伤。”(《蓝蝴蝶》)再如:“草木在身体上又一次开花、返青、凋零//我坐在夜晚,想写下点什么/那座山,就在远方/山路上,有一些光/在微弱地晃动。”(《远山》)于是,随着诗人的笔触,她所营造的意象,不断转瞬即逝地消解着,留在读者心间的只有一种对过往的怀恋与淡淡的苦涩。

每个人的思想与情感中都存在着某个情结或固着点,通读整部诗集,你会发现诗人的主题固着在童年的生活环境、亲人的去世和恋爱经历这三个点上。对于任何一个童年在大自然中度过的人来说,与自然那种神秘的神圣性息息相通的感觉会造就一颗孤寂的心灵,这种孤寂感一定会伴其一生,并且愈是在城市的喧闹中愈是如鱼渴水般让人不得安宁:“终于亮出蝉翼般的翅膀//她四十岁,起诉离婚/远嫁十几年/她像一朵流离失所的蒲公英/抗争,失败,抗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女人们/挣不脱的大山。”

(《蒲公英》)又或者:“昏暗的灯光。海一般的人群/跺掉方言,卸下山高水远//演说家,职场精英,诗而亲人的去世,不同性格的人也自有不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著名的如狄兰·托马斯在《不要温驯地走入那个良夜中》,对带走自己父亲的死亡发出咆哮的怒斥。而在李李的诗中,基于她从小生活其中的大山深处的农耕文化———草木荣枯,四季更替,种子的死亡,果实的成熟……这一切所启示的生命轮回,使她自然而然地将死亡看作是新生的一环,就像风的絮语、树叶的呢喃在提醒着我们万物有灵,逝者就在身边:“小时候,跟父亲去挖土豆/父亲的锄头总是挖得较远/他说,土豆在暗处会摸索着阳光前行……//挖着、挖着/父亲自己也成了一颗土豆/邻里乡亲将父亲种进后山的那天/下了一场雨//天空很低。我看见/父亲从土里长出来/他弯腰弓背,把整个天空/背在背上。只有土豆花像一只泪眼/镶嵌在云端。”(《土豆啊,土豆》)对爱情的感受,诗人也和他人一样热烈,但这热烈也同样是隔着时间的层层帘幕,仿佛是冰冻的火焰,保持着最刻骨铭心的永恒姿态:“斑斓的灯光睡了/透过迷离的窗/末班车拖着长长的疲惫,驶过//纤细指端紧握一杯暖意/另一只茶杯依然空着/耐心//一只茶杯碎了,另一只茶杯/依旧空着。”

(《空茶杯》)又如:“亲爱的,今夜的诗句/依旧和尘世一样轻、一样白/怀抱寂静/背靠一屋灯光。进入未知的世界/此刻———/让我们忘记该忘记的、忘记伤疤/只紧紧相拥。”(《与影对坐》)又或:“女贞子移动视线,鸟鸣推开远方/可我,依旧力不从心/做不到以一棵草木之心/面对世事万象/沿着树丫而行/接受刀砍、斧削,深陷卯榫//叶脉里湖水在暗自涌动/棉花的天空/单纯和恬静在你发尖上绸缪/不谈生活,不触动泛黄的时光/我们在彼此的目光里/听湖水一圈一圈地荡漾———”(《涟漪》)即使是荷尔蒙飙升的初恋,在她的笔下也如画在空气中的素描轻烟:“那一年/我的眼睛总会长出一对翅膀/从教室随时飞去操场//他穿白衬衫白球鞋/跳起来仰头投球的身影/像一把张开的弓箭/射中一只小鹿的心//他射来的目光如炬/内心的热度/像一个气球不断攀升。”

(《初恋》)

在李李的诗歌语言中很少看到现代文学荒诞的意象,繁密的修辞,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思想内核;她的语言是古典式的,有着优雅凝练的审美趣一次对话。而这无疑也正是诗人对美、对诗歌在生活中所担任的职能的心之所向!“一直觉得,诗歌/是人最适宜的住所/干净的阳光,自由地呼吸/奔跑,漫步。思绪蓝得出窍/夜晚,伴着月光,在日渐深邃的眼神里/不掩饰,一份寂寞或忧伤//我的敏感、细腻,和对事/对物的杞人忧天/都赶不上年轮的脚步/曾以为,保持一颗童心就是年轻//现在知道,每一首诗/就是日渐老去的见证,是愈发难以忍受的/厚厚的人间落尘/可我依然,往这最佳住所/搬运脾气和爱/搬运玉米和土豆,搬运思想/我大汗淋漓,也不曾停止。”(《诗歌是最适宜的住所》)张翼,1971年生,陕西宝鸡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柞水县作家协会秘书长。曾任外科医生,后弃医从文。著有《漂流瓶里的诗篇》《存在论》《梦境》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