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王夫人。
探春要赢得贾母的疼爱相对比较简单,端庄得体漂亮有这些就够了。但王夫人性情冷漠杀伐果断又少情趣,又素习厌恶赵姨娘和贾环,探春是赵姨娘亲生,这层关系根本没有机会。即便她再安分懂事,也很难赢得王夫人的欢心。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众所周知的第46回,贾母因鸳鸯之事迁怒于王夫人,是探春有心,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探春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一场婆媳间一触即发的芥蒂就这么轻松化解了,王夫人焉有不感激的。再看探春内心一番分析,内在的人情世故见识作为种种都不是急智,而是多年在大家族中磨炼出来的。
王夫人即便铁石心肠也倏然融化了。之后探春一度代为理家,完全为王夫人信任,几乎称得上华丽转身了。
四、探春远嫁是一场悲剧吗?
探春是个有心人,她在各方面努力培养自己,以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就在她日渐理顺的时候,大观园的末日来临,大抄检的夜晚王善保家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直接引爆了她,她为了摆脱庶出的影子努力达成的一切被一个已经不得脸的陪房大娘轻轻拉回原地。那猝不及防的一记耳光想见探春心里的恨和火郁积了多少。“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
探春终于把她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她受的委屈吃的苦全都埋在肚子里了。
她一出生就得与庶出斗,但庶出的命运从来没有放过她。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远嫁,也是和亲、永别。
生活就是这样,完成了一系列精彩的表现之后,她的人生再次出现重大的转折。
出来见南安太妃的有宝黛和探春,在贾母等当权者的天平上,她永远差了那么一点分量。她忠爱的贾府,她一心一意为家族复兴殚精竭虑出谋划策,这样一个赤诚的女儿最后却被贾府整个地作为权益场上的筹码交出去了。庶出不是她的错,她却为此扛了一辈子。
秋爽斋,她何时爽过啊?
一个去不掉的烙印,一场永无消解的秋怨。
她是收获了王夫人的信任、贾母的疼爱、众姐妹的尊重,但最后还是归于一场大消亡。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红友叶广彬评价:包含了人生中太多的感情。
不过,悉数理完探春几个重要的细节,我并不为探春叹息。探春最漂亮的就是她身上的锐气,贾府缺得力的男儿,更缺的也是她身上的这份锐气。探春是最清醒的,也是最努力的,甚至期望自己能像个男儿那样走出去。这不就是她的志向吗?远嫁,就是她的新生活扬帆起航之时。
失去整个贾府又如何,她有的是一身锐气,满腹才干。
此行远嫁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剑气一开,又是半个江湖。
一部《红楼》看得悲悲戚戚,只有探春是一道剑光,刺破了贾府所有的迷障,光彩熠熠如彩凤展翅襟飘带舞飞出去了,多好,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