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见状,赶忙拿来册子让村民们认领,册子上记录的是他提前勘察好的地块,这些地块大小不同,村民们可以根据自家的能力去选择认领哪一块。
像陈阿叔那种家里人多的,便可以自己认下一块地。
若是家里人手少的,也可以组成小队一起去开荒,原先分了家的兄弟,看单打独斗没法认下整块地,商量后决定两家一起。
还有那些家里老弱较多的家庭,也纷纷凑到一起,心想大不了多凑一些人,合伙认下一块地,到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总能把荒地开垦出来。
一个下午过去,里正准备的十一块地都被认领完了,开心的跟孟昭报告。
“这十一块地加起来有二百亩呢!若是都开垦出来,明年种上土豆,一季下来,大约能收获五万斤,要是种两季,那就是整整十万斤啊!把这些土豆都加工成淀粉,能产出两万斤!这可真是帮咱们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里正眉飞色舞地算着账,神情中全是兴奋。
孟昭听了也十分高兴,“这可多亏了里正您,这段日子,您忙里忙外,光是县衙就跑了好几趟,真是辛苦您了,要是没有您劳心劳力,这事儿可没这么顺利。”
“可千万别这么说。”里正摆了摆手,
“你都不知道我这段时间有多开心,虽说每天都在外面奔走,但我感觉我这身体可比往年硬朗多了,我家老婆子还说呢,我现在腰杆都比从前直了不少,看着年轻了好几岁。”
孟昭仔细打量了一下里正,还真是如此,这人一旦有了奔头,精神头足,确实比孟昭最初见到他的时候年轻了许多。
等二人说完话,里正不敢耽搁,赶忙拿着那份开荒计划书去往县衙。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虽然朝廷大力鼓励开荒,但在这片土地上开展任何行动之前,都得按规矩提前向县衙汇报,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
青石县是个偏远小城,在农业上表现平平,没有声名远扬的特产,在商业上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就连在科举上,也是毫无建树,几年没有出过进士了。
前面的几任县令,都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不求有什么政绩,只求不出现差错,安稳度过任期,攒够了时间,换个富庶的地方。
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整个青石县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汪衔自上任以来,先是大刀阔斧地扩招县学,广纳学子,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再是开放夜市,促进商业交流,增加税收。
近日,为了鼓励百姓开荒,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申请降低三年的田税,这些时日他殚精竭虑,只为给这一县百姓寻得一条生路。
“大人,这是今天送上来的开荒计划书,您请过目。”侍从双手捧着册子恭敬地送了过来。
“放下吧。”汪衔头也没抬地回道。
侍从闻言将册子轻轻放下,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待汪衔仔细看完手中的一桩结案书后,这才拿起侍从刚刚放下的册子翻阅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当目光触及沈家村的那份计划时,他不禁大为惊讶。
据他所知,这沈家村不过百户人家,在县里,根本排不上名号,然而,呈上来的开荒数字却是足足有二百亩,他心中不禁泛起嘀咕,担心这数量有误,赶紧喊了户房的人进来。
“这沈家村说要开荒二百亩,数量是否有误?”汪衔眉头微皱,目光锐利地看向户房之人。
“回大人,沈家村的里正沈正泰前来递交帖子的时候,下官曾专门询问过,他说数字确定无误。”户房负责人神色恭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