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去了趟码头,她的目前的京中行商形势有了大概的了解,南北交汇的主要是瓷器、木器、茶叶、香辛料、丝绸这类昂贵的货物为主,但这些东西也不过仅能供给贵族享用。
江清雅想要把“雅”开遍全国,最主要的是能够服务全国大部分的人,不能仅仅只服务于贵族阶级。
所以她需要做更多平民也能用得起的物品,但平民对于货物消费没有概念,他们会误以为瓷器、茶叶、香辛料、丝绸只能供给富人,自己是买不起也用不起的。
江清雅决定一改众人此前的认知。
把这几样昂贵物品的价格打下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上这些东西。
虽说把原本贵族阶级的东西搬上平民的桌子上,会使得贵族阶级充满怨怼,但长远来看,只有顾客的群体基数够大,生意也才能做得长远。
接下来,要紧的是把这个情况告诉张东,让他去找源头供货渠道,来一起合作,加上“雅”给出的要求和图纸,绘制成江清雅想要的样子,利用镇北候府在码头上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船只去运输这些货物。
做到出海一趟,利润可以赚几分的创举。
到了第二天,江清雅总算绘制完所有图纸,交给了张东,由他全权负责此事。
顺便给了张东一张关于“大船”改良的图纸,让他找几个工匠去帮镇北候府把名下的船只全部收拾一下。
原来江清雅去过码头后就发现这个时代的船只,都属于载人载货一体的船只,没有明显的区分,所有人都待在船舱里头,和货物挤在一起。空间十分逼仄狭窄。
她也问过码头上的工人,为什么不区分货物区跟工作区?
得到的答案是目前的船只载重有限,如果区分两个区域,会额外增加船只的负荷成本,而这样高昂的造价,使得所有船只都不愿意花大价钱只为了几个民工可以劳作休息容易。
江清雅不这样认为。
她觉得货物虽重要,但人也同样重要。
如果工人白天夜晚都休息不好,每天连轴转,长此以往并不能让船只减轻负荷,甚至会让工作迟迟开展不下去。
想要富,就得重视底层人民的需求。
从根源上解决他们的需求。
其实底层人的需求也很简单,吃饱饭,休息好,饿了能吃上饭,渴了能喝上水,被当做一个人那样对待,而非牲畜就好了。
而江清雅只要做到这一步,就已经胜过太多货主。
所以她才决意拿出钱,并给出图纸,去帮忙改良镇北候府旗下的船只。
张东对此颇有微词。
“王妃您有所不知,我们用镇北候府的船只也是要收费的,既然是他们的船,也理应他们自己调整,怎么还让我们出钱修整呢?”
张东不明白。
自己给镇北候府已经掏过一遍钱了,如今再掏钱修船,岂不是自己家吃了亏?
“非也!”
江清雅教育他道:“什么给镇北候府的钱是船只的租赁和货物的看管价格,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自然是需要镇北候府出钱维修的,但是如今镇北候府的船只和货物都没出问题,我只是希望可以让我们的货物得到更好的照顾,以便这些船员们更加上心,这部分钱自然是要我自己承担的。”
张东听得云里雾里,颇有不解之处。
“所以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