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为了马林竟然愿意下这样的秘旨,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他点了点头,拍了拍马炯的肩膀,就骑着马赶去了户部。
户部门口站岗的兵丁听说杨延宜来了,让他在门口稍等,便进去通报了。
户部的韩旷被抓后,招供出来不少户部、兵部的官员来,几乎那些侍郎、员外郎几乎都被捉了去。
等了好一会儿,现在户部里官职最大的,也就是个员外郎,一步三摇的迈步走了出来。
杨延宜见到他没有请自己进去谈话的打算,于是就在大门口跟他掰扯起这件事情来。
那个员外郎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指出了他们领饷的文件上,缺少内阁的签字。
这是流程,他按照流程办理,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杨延宜无奈,拿着那份文件又赶到了午门前,托人将文件送进了内阁。
过了一会儿,有个小太监出来说道,阁老现在不在,不知道何时能够办理好,要不请杨大人先回去,等内阁处理好文件后,会第一时间发给户部,并通知他们。
杨延宜知道,方从哲此刻应该还在觐见皇帝,知道他们也不是有意拖延,于是点了点头,回去了京营。
马炯见到他孤身一人回来,上来询问了一下情况,两人脸上都写满了无可奈何。
想当初,在开原、铁岭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自由。
现在到了京城之后,大家的官职都高了,但要遵守的流程也似乎更多了,许多小事办理起来却是极其的困难和复杂。
杨延宜跟马炯商量了半天,讨论天子亲军扩招的事情,定好了考核标准和要求等等。
事情谈妥了之后,杨延宜回了杨府一趟,准备交代一下,就准备搬回京营长住了。
他到家之后,却发现有三个人书房里等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诚、王修还有方世鸿三人,坐在书房里灌了个水饱,现在终于等到他回来了。
方世鸿二话不说,拉起他转身便走。
沈诚和王修二人则在后面推搡着,一边说道:“方公子定好了地方,今天怎么也要一起聚一聚。”
杨延宜知道方世鸿那厮憋了这些日子,一准想着去找女人。
可他却没有这个心思,倒不是他不喜欢,而是他有那么一点点精神洁癖。
那些半点朱唇万人尝的女人,引不起他的兴趣。
赵敏来了京城一个多月,虽然也不是天天闷在家里不让她出门,但总没有在辽东的时候那么自由。
现在见到这个景象,便提出来她也要去。
杨延宜扭头望了方世鸿一眼,方世鸿马上明白了过来,他说道:“京城里现在有个清官人很出名,叫做如烟。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能做得一手好诗!今天这场酒会,咱们就以诗会友!”
赵敏一听更是两眼放光,她受皇太极的影响,对中原文化很是喜爱,也颇有研究,最喜欢那些诗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