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子拿着银子,夫子盯着剪子,剪子狡着银子,一颗颗碎银子就这么落了下来。
“接住了,别掉了。”夫子叫道。
“放心放心,红布上头呢,一眼就能看见。”贩子说。
“晚上,看不清楚。”夫子说。
“嘿哟,不坑你的,我这灯笼这么亮。”贩子说。
小小的碎银子在林灵君的眼里,被这么捡下来一块,又上了个小秤。
林灵君知道,夫子是个好夫子,对他好,对他妹妹也好,他哥哥同样是在夫子这里学的字。
童生试之后,夫子带着小孩子们回去了,不多久林灵君中了,成了童生中的第一名。
紧接着就是乡试,不过这回,去的只有林灵君和夫子,两个人去了,又没多久,林灵君又中了,成了秀才,还是头一名。
整个安萍郡没有过这么年轻的秀才,林灵君出了名,就是县老爷都要来找林灵君给他的闺女定一门亲。
又一段时间之后,林灵君又中了,成了安萍郡里的举人,十三岁的举人,官老爷。
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又中了。
林灵君成了显明国的状元,十四岁便进了官场,成了皇帝的门生。
这是大喜,林灵君在皇城里,便成了所有人追捧的香饽饽,成了整个显明国,最又潜力的天才。
他骑着从未见过的高头大马,一身的状元红,便这么留在了京城。
当小店村里得到喜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了,哪怕是快马加鞭,也就这么快了。
夫子很欢喜,有这么个学生,林灵君的一家人,也因为这个,成了整个小店最显赫的一家。
整个林家,因为林灵君兴旺了起来。
只可惜,这些林灵君都没能见到,他在皇城里,当皇帝的门生。
头一年,他是七品的翰林,四年后,他是六品的编纂,他二十及冠,便是五品的大员了。
就这么在皇城里,林灵君一待就是十年。
终于有一天,他得以回家去看看,回去的时候,便撞上了夫子的葬礼。
夫子有心科举,但科举对他无意。
在路上染了风寒,回来的时候,便一病不起。
夫子死了。
可林灵君不能停下,他来安萍郡是查案的,一场大案,牵扯了上百各级官员,林灵君在宦海沉浮中,被沉入了水底,他被贬了。
不过又三年之后,他被复启,成了从三品的侍郎。这时候,他还不到三十。
时间是按年过的,又三年后,他成了三品,再五年之后,他成了二品的尚书。
就此,三十六岁的林灵君已经是显明国最大的官之一了。
林家也从小店村,一路到了县城里,到了府城里,在府城安了家,成了整个安萍郡,最为显赫的人家。
林灵君的风光,一时无两。
三年之后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