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一作斧子的柄:斧;二作草木的枝茎,这里取后意,名词用作动词,砍伐枝条。
②鸡栖、树名,指皂英树,树体高大。
【赏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想剪除恶树(鸡栖树),又有所顾虑的情态。恶树象征(比喻)依靠权贵、占据高位、对国家无益却生活得意的小人。诗人对恶树的无比厌烦和无奈,在于他想保护对人类健康有大益的枸杞树。
四、刘禹锡的枸杞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出身书香世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彭城(今徐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是中唐代德宗时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诗以沉郁豪迈著称。
七言律诗·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①,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②,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注释】
①石甃:石砌的井壁。
②仙人杖:枸杞别名,相传为王母娘娘所赐。
五、白居易的枸杞诗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居于关中下饼(渭南)。中唐时期,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有《秦中吟》《新乐府》名篇为《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致仕,居于洛阳,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
七言绝句·和郭使君①题枸杞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注释】
①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郭使君,名行余,元和进士,太和初官楚州刺史:在任期间,能够体恤民情,整肃吏治,造福一方百姓。
六、包佶的枸杞诗
包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今江苏省丹阳市),汉族。唐朝天宝六年(747年)进士及第。大历中,历任官度支郎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十二年宰相元载获罪诛,佶坐与载善贬岭南。建中初,任江州刺史,入为户部郎中,改左庶子,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包佶是唐代诗人,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著有诗一卷。
答窦拾遗卧病见寄
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花。送客屡闻帘外鹊,消愁已辨酒中蛇。瓶开枸杞悬泉水,鼎炼芙蓉伏火砂。误入尘埃牵吏役,羞将簿领到君家。
第三节宋诗中的枸杞
一、陆游的枸杞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州县生吏。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书成后,长期蛰居山阴。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与苏轼并称苏陆。
(一)七言律诗·玉笈斋书事
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
隐书①不厌千回读,大药何时九转成?孤坐月魂寒彻骨,安眠龟息②浩无声。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青城有使行。
【注释】
①隐书:旨意隐秘的书。多指道家之书②龟息:道教语。谓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
(二)七言绝句·道室即事之二松根茯苓味绝珍,甑中枸杞香动人。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邙山一窖尘。
二、杨万里的枸杞诗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一)七言律诗·尝枸杞
芥花菘菡①饯春忙,夜吠仙苗②喜晚尝。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作齐淡著微施酪,芼茗临时莫过汤。却忆荆溪古城上,翠条红乳摘盈箱。
【注释】
①芥花菘菡:芥花,一种美丽的小型黄色开花芸薹属植物,和空心菜,花椰菜、花菜同属芸薹属十字花科,这里应指芥末油。菘,白菜,其分为两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圆薄,白色。菡,荷花的别称。
②夜吠仙苗:见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中“千年枸杞常夜吠”句,即指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