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洪熙官大战四大高手 > 第四回 重振少林至善师练气 再游南粤白眉道暹威(第1页)

第四回 重振少林至善师练气 再游南粤白眉道暹威(第1页)

俄而追兵渐近,方世玉望得清清楚楚,为首一人,骑着一匹赤棕色高头骏马,手执缨枪,腰佩宝剑,三十岁上下年纪,生得面如冠玉,一貌堂堂,身披二等武官制服,头戴蓝翎红顶帽,正是广东提督高进忠。

仇人见面,份外眼明。方世玉大喝一声,拔出宝剑,一跃跳上大基上,拦住去路。高进忠骑坐马上,在夜色微明之下,见此少年正是少林寺方世玉也,挥枪拍马直进。

一个马上,一个步行。高进忠之枪长而马快,一枪向方世玉之咽喉点进。方世玉用宝剑把枪柄一拨,消去其势,沿枪冲前,就地跃起,一剑迎头斩落。高进忠急闪,方世玉之剑落空。高进忠第二枪刺来,方世玉亦用剑拨过。

斯时也,成千清兵,四面包围至善、李翠屏、月明、王华宝、梁二娣六人,拚命进攻。六人竭力应战。至善禅师年纪虽老,却是技击高强,气力充沛,一把单刀,神出鬼没。李翠屏虽然跛去左臂,只得右手,亦执单刀应战,因其轻功利害,身手矫捷,左右跳跃,清兵虽众,却无法以近六人之身也。

至善禅师见方世玉力战高进忠,不分胜败,大吼一声,上前助战,一刀斩来。高进忠向后一闪。至善禅师之刀,斩落马头上。骏马长啸一声,倒在地上,把高进忠掀落马下。方世玉一进马,向高进忠当胸一剑。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高进忠人急计生,用最迅速之动作,就地发力一滚,碌两碌,滚落基侧之田沟内,满身泥泞。方世玉跃上直追。高进忠又从沟内跃起,一脚挑起沟中泥浆,向方世玉迎面溅来。泥浆本不能溅伤人之身体,但人类有一种下意识举动,即如明知不能伤及身体,但于无意中必一窒脚以避之也。方世玉当下亦为此种下意识举动所驱使,一窒脚。高进忠已乘机耸身一跳,跳跃丈多远以外矣。

方世玉喝曰:“高贼不识好歹!老子未找你,而你竟到此送死耶?”

高进忠不答。起初,据南海县报告,在琼花会馆内,以为只得方世玉一人,及其他三四流之人物耳,不料今晚到此,却见至善禅师亦在其中,亲自应战,自感清兵虽众,实无法以制胜者也。故只得跳开以避,目睹至善禅师等如虎入羊群,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不禁暗暗吃惊。

战约一刻,清兵纷纷倒退。高进忠见大势已去,只得一声号令,向后撤退。至善禅师亦喝令众人,向北面走。高进忠自感势力孤单,空负此行,险些儿遭至善禅师与方世玉二人之毒手也。

且说至善禅师等师徒六人,向北而去,天未明已到花县。洪熙官闻得师尊到来,连忙率其妻柳迎春、门徒骆成迎接,叩伏于地,请问师尊安好,并接入骆成之武馆内,并介绍与方世玉、李翠屏、月明、梁二娣各人相见。

骆成执王华宝之手,谢罪曰:“以前一时鲁莽,冲撞师叔,尚祈恕罪也。”

王华宝笑曰:“师侄不必客气,此所谓不打不成相识也。”

众人均笑,一室欢洽。至善禅师目睹人材济济,个个精神奕奕,熊腰虎膀,为之快慰不已。

骆成设筵为至善师公、方世玉师叔、李翠屏师姑等洗尘。酒席摆开,至善禅师上座,洪熙官第二,方世玉第三,李翠屏第四,王华宝、梁二娣、柳迎春、月明等以次坐下;骆成则居于主位,殷勤劝酒。

席间,至善禅师见洪熙官身穿素服,柳迎春则头戴白花,乃问之曰:“熙官服何人之丧也?”

洪熙官曰:“岳父柳森严不幸,于前十日染病死,忝为半子,聊以志哀耳。”

至善禅师憬然若有所悟曰:“三湘老侠柳森严耶?”

洪熙官曰:“然也。彼即柳迎春之父也。”

柳迎春闻道及其父,今已物化,不禁悲从中来,落下几点珠泪。

至善禅师曰:“迎春,人死不能复生,奚必哀感若是也。衲忆三十年前,路经湘南,曾与柳森严遇,相与畅论技击,谈及古来英雄轶事,忽忽又几十寒暑矣。人生如梦,信不诬也。”

柳迎春收泪曰:“哦,师尊原来亦是奴之伯伯!今日相遇,望伯伯提挈后辈,不吝教诲,是所厚望焉。”

数人边谈边啖,未几,杯盘狼藉,休息于馆内花园中。

洪熙官请于至善禅师曰:“师尊,弟子在此间数月,不揣冒昧,特自将少林拳中之伏虎罗汉拳,略加改变,创造一手拳术,纯然以外派功夫出之者,求师尊指点一二。”

至善禅师点首曰:“诺!汝能另创一家拳法亦佳。汝耍出来待衲指正,看看能否自立门户也。”

洪熙官立即脱下面衫,束紧绉纱带,先向至善禅师行个礼,再转身向众人见个礼之后,就在花园中地上,一开马,一个四平大马,左右手分别一个单龙出海,又来一个双龙出海,大喝一声:我妻!一转子午马、筋骨力勒有声,拳风虎虎,脚踏地上,深陷五寸,全身肌肉突起如风栗,气雄力伟,桥马稳健,真个气冲牛斗,声震山岳。耍完一路拳之后,拾一声收拳收马,再向众人见礼。

众人均鼓掌叫好。至善禅师曰:“汝此路拳好则好矣,硬桥硬马,自有独到之处,不过在第二点开拳,单龙出海与双龙出海时,加上一个擒拿手,更加十全十美也。”洪熙官唯唯,再耍一回,遵至善禅师之命,加上一个擒拿手,果然生色不少。

洪熙官再请于至善禅师曰:“师尊,此路拳尚未有定名,师尊为弟子一正其名可乎?”

至善禅师曰:“贤徒姓洪,而大明皇帝亦名洪,名之曰洪家拳可也。熙官贤徒听之,汝传授门徒时,宜令其子孙相传,生生世世,永不忘洪字之意义,是纪念洪武皇帝陛下,深具复兴明室之意义在者也。”

洪熙官感触起前尘往事,滴下两点英雄眼泪曰:“弟子谨遵师尊所嘱也。”

且说花县附近之清远山上,有一寺曰飞来寺,处于深山绝壑之间,羊肠小径,蜿蜒而上,瀑布飞腾,风景幽胜,洵为一修佛之好所在也。寺中主持僧曰永清和尚,年已八十,垂垂老矣,曾与至善禅师有同门之谊。不过永清和尚不通技击,盖与至善同门者,只是学佛之同门,非学技击之同门也。永清和尚素知至善禅师为人,光明磊落,英雄盖世,而且满怀抑郁,有恨难伸,因此对于至善禅师,时时怀念。

至善禅师在花县骆成武馆内,居留三月,深觉此地一片田畴,无险可守,并不足以重振少林,因思飞来寺上之师兄永清和尚来,谓洪熙官曰:“熙官贤徒,离此间不远之飞来寺主持永清和尚,汝之师伯也,余将前往投之,以为重振少林之计。熙官贤徒,汝宜暂在此间,发扬洪家拳术,使岭南人士,千秋万世,皆知我少林派者为一顶天立地、反清复明之团体。若此,设使余志未竟而身先死,则汝之门徒子孙,秉承少林余志,继续实行反清复明之事,终有一日,必能完成此任务,是则少林之精神,将永垂千古而不朽也。”

洪熙官跪在至善禅师之前曰:“谨从师尊之命。弟子将以此志广为发扬,不负师尊所期也。”

至善禅师乃挈方世玉、李翠屏、月明、王华宝、梁二娣五人离开花县,向清远进发。洪熙官、柳迎春夫妇与骆成三人,送至十里长亭之外,洒泪而别。

花县与清远,两县毗连,半日可达。是日下午,师徒六人,来到清远山下,远望山峦重叠,山虽小而林壑幽美,羊肠小径蜿蜒而登,飞来寺建于断崖之上,绝峰之顶,巍然独立,恍若天外飞来,而寺貌巍峨,庭院深邃,面积广敞,楼阁云连,洵不愧岭南有名丛林。至善禅师行至寺门外,观观四周形势,山形险峻,尽堪发展,不禁大乐。

早有寺中知客僧出迎,闻道是少林寺主持僧至善禅师落难到此,大喜,出山门迎接,延入客厅坐下,一面奔入方丈,向永清和尚报告。永清和尚正在室内蒲团入定念佛,闻得师弟至善禅师到此,连忙走到客厅相迎。至善禅师一见永清和尚出来,立即起座,合十请安,叫声:阿弥陀佛!永清和尚亦合十答之。方世玉、李翠屏、月明、王华宝、梁二娣五人,则跪地请问师伯安好。盖此五人虽为至善禅师之徒,但尚未出家,未行佛礼合十也。永清和尚令众人起来,款至善禅师坐下。知客僧晋上香茗。

茶罢,永清和尚首先言曰:“闻九莲山少林寺为清虏所毁,未知师弟生死如何,殊为悬念。今日相见,老怀为之安慰矣。”

至善禅师曰:“多谢师兄关怀,使师弟感愧不胜。嗟夫!师弟命运坎坷,境遇凄凉,今日穷途落魄,飘泊无依,壮志未酬,有恨难伸。曾记当日,与师兄学佛于昙云师尊莲花座下,忽忽又五十寒暑矣。不料一别以来,竟尔遭逢不偶。师兄亦有以教师弟耶?”至善禅师言时,怅触起当年经历,欷歔不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