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你有一个梦想,要实现它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沃克臂力过人,反应也特别灵敏。他原本是一个农夫,以养牛维持生计。26岁那年对射箭发生兴趣,一有空就到野外去猎获飞禽走兽。日久天长,射箭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弓箭成为他最好的朋友。
对于沃克来说,1978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岁月。一天他去搬动农机设备,突然感受到一股电击的灼热,再想收回手已经来不及了。就见眼前腾起一股青烟,一只好端端的胳膊就报废了,不得不施以手术切除。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突然变成了独臂夫,从生活到工作,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单手驾驶拖拉机和操纵各种农机设备。肢缺体残,没有击垮沃克的意志,更没有打消他对射箭运动的兴趣。他还希望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工作,还想一如既往地投身于运动。
经过仔细琢磨,沃克找来一块优质皮革,把它固定在只有15磅张力的儿童弓箭上。每次到场地练习,先用牙齿咬住那块皮革,再用左手把弓弦向后拉,然后对着一堆堆稻草进行实箭练习。这种姿势难度很大,一开始摸索要领,辛苦吃力自不必言,还累得他腰酸颈痛,连两腮的肌肉都麻木了。
日复一日地苦练,力量越来越大,准确性越来越高。半年之后,沃克已经把弓箭的张力由15磅增至60磅。断臂一年后,他就和正常人站到一起,参加密苏里州射箭锦标赛。虽然名列倒数第一,可他并不气馁。第二年再次披挂上阵,名次跃升至第十位。1982年他第四次参加密苏里州射箭锦标赛,战胜一个又一个四肢健全的对手,自豪地站到冠军的领奖台上。
沃克一发而不可收,连年参赛连年夺魁,终于赢得了独臂龙的称号。密苏里州射箭协会的一位官员评价说:“沃克是一位了不起的选手,敢于同全国各地两手健全的弓箭手较量,甚至击败他们。”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沃克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决心。他说:“我对残疾人的忠告是,不要让伤残吓倒你。想要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没有什么好怕的。”
只有行动,才是你做事的起点,才能使你的幻想、你的计划、你的目标,成为一股活动的力量。行动,才是滋润你做事的食物和水。
有两个小孩到海边去玩,玩累了,两人就躺在沙滩上睡着了。
其中一个小孩做了个梦,梦见对面岛上住了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圃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
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了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着:
“真可惜,这只是个梦!”
另一个小孩听了相当动容,从此在心中埋下了逐梦的种子。
他对那个做梦的小孩说:“你可以把这个梦卖给我吗?”
这个小孩买了梦以后,就往那座岛进发。他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岛上,果然发现岛上住着一位富翁,于是就自告奋勇地做了富翁的佣人。
他发现,花园里真的有许多茶花,茶花一年一年地开,他也一年一年地把种茶花的土一遍一遍地翻掘。
就这样,茶花愈长愈好,富翁也就对他愈来愈好。
终于有一天,他由白茶花的根底挖下去,真的掘出了一坛黄金!
买梦的人回到了家乡,成了最富有的人;卖梦的人虽然不停地在做梦,但他从未圆过梦,终究还是个穷光蛋。
人因梦想而伟大,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那些只会做梦却不去实践的人,就像那个卖梦的孩子一样,无论多么美丽的梦想都不会带来什么结果。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梦想;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丢弃,但不能把梦想丢了。有了梦想,立即行动,用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梦想。
50、积极行动让你不平凡
“天道酬勤”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训,告诫人们:只要人像天那样“自强不息”,勤劳日作,天会予以奖励的。这种只酬勤不酬惰的法则,千古不变。
许多成就伟大业绩的人,他们是非常平凡的。然而,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在宋朝时期,陈正之患有先天智力发育不良症,所以看上去傻头傻脑的。有一次,老师教大家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其他的同学很快便会背了,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认识了几十个字。照有些人来说,认识了几十个字就可以记在脑子里,他却不同,认识的字多了,又张冠李戴,经常读错。内容短或浅显的文章,别的同学读几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他却读几十遍、几百遍都还是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就因为这样,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教训、同学的讥笑,人们就给了他一个外号——“陈傻子”。
陈正之没有灰心,更不自暴自弃。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笨,他就想方设法,左思右想,想出了“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在学习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八遍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他坚持一句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跟老师读《诗经》,他就一段一段地读懂。每学完一章,他又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读。白天读、夜晚读,一直读到全部弄懂,背下来为止。从此以后,老师同学不再鄙视他,而对他刮目相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博览群书,还芥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掼,学问与日俱增。“有志者,事竟成”,陈正之终于成为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人们从此尊称他为“陈学者”。
事实往往会证明:谁比别人多一些努力,谁就会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上天只帮助那些自救的人。不努力奋斗,整天沉迷于幻想的人,即使有再崇高的理想,对于他来说,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富兰克林能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学徒跻身到世界一代伟人的位置,靠得就是他的勤勉。富兰克林对于勤勉还有过这样一段话:
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的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惜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德历书》中说:“个人的奋发向上和勤劳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在自我教养、在智慧的成长、在商业的兴旺等方面……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实干才能取得……同样完全正确的是,富裕和闲适对一个要达到最高教养的人来说是毫无必要的东西,而且那些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从未给这个世界增添任何巨大的、沉重的负担。安逸闲适的奢侈浮华的生活状态无法把人训练成艰苦奋斗的人,或者是敢于直面艰难的人;也不会促使人们认识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和努力行动在生活中所焕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富兰克林自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优良个性。早在孩提时代,他就勤奋读书,甚至把每一点点零花钱都用在了买书上。富兰克林从《天路历程》中得到了乐趣,因此,他一开始收集的就是单独出版的小册子。后来,他又卖了这些单行本,而买了伯顿的有关历史方面的文集。父亲的藏书室里的书主要是有关宗教辩论方面的,大多数他都阅读过了。当时有一本《名人传》,对富兰克林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他得到这本书后,挤出所有可以玩耍的时间来,反复地阅读,不忍释手。
富兰克林用自己的行动和巨大成就实践了他自己的诺言:“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珍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