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之上,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御座上的世宗柴荣端坐其中,目光如炬,审视着他的臣子们。
今日的议程关系到大周的未来,气氛格外凝重。
柴荣首先开口:“朕决定亲自征讨淮南,此乃我大周兴盛之关键一步!”
“然而京城的安全亦不容有失,因此特任命向训为东京留守,王朴协助处理政务,并负责修建大梁外城之事;韩通暂代理点检侍卫司以及在京内外都巡检,确保京师安宁。”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向训出列,跪拜于地:“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守护京城安全无虞。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王朴紧接着上前一步,同样行礼道:“陛下,臣愿追随向大人之后,共同维护京师稳定,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保障民众生计。臣必不负使命。”
韩通最后跪拜在地,“陛下,臣将倾尽全力维持治安,保护百姓平安。任何威胁都将被及时发现并消除。臣誓死效忠。”
柴荣满意地点了点头,“三位爱卿忠诚可嘉,朕心甚慰!”
“望你们齐心协力,共保京师安定。现在,朕即将御驾亲征,前方战事紧迫,后方更需稳固。”
三人大声回应:“臣等遵旨!必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陛下圣明!此次御驾亲征,必能一举收复淮南失地,展现我大周国威!”一位老臣激动地说出,眼中闪烁着对柴荣的钦佩与信任。
另一位武将赵匡胤紧接着站了出来,“陛下英明神武,天下无敌。臣愿率本部兵马,随陛下南征,为陛下马前卒!”
随着一人的表态,更多的大臣纷纷响应。
文官们高呼。
“陛下万岁!”
武将们则拍胸脯表示愿意赴汤蹈火,誓死效忠。
满朝文武众志成城,士气高昂,仿佛眼前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面对群情激昂的场面,柴荣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缓缓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爱卿忠诚可嘉,朕心甚慰。然而,前方战事紧迫,后方更需稳固。”
柴荣微笑着点了点头,转向群臣:“朕有你们这样的忠臣良将,何愁大业不成?望各位继续努力,共保我大周繁荣昌盛。”
“陛下仁德,天纵之才。臣等必将全力以赴,助陛下成就不世功业。”向训声音中充满了对柴荣深深的敬意。
在这股热情高涨的氛围中,柴荣感受到了来自臣子们的坚定支持。
他知道,只有君臣一心,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于是,他郑重其事地说道:“朕与诸位同在,十年平定天下!”
是的他迫不及待,安排着每一件事情。
正月初四,发动十万民夫修整城墙。
正月初六,整顿兵马。
正月初八,柴荣御驾亲征。
此时整个江淮的寿州战场,已经是一片愁云惨淡,大周的前锋部队,已经大兵压境,围困寿州城。
在十二月份就已经有大周兵马攻打寿州城。
李从嘉也在同一时刻,在洞庭湖上,率领浩浩荡荡的水军!
正月初八!
晨曦初露,江面被一层淡淡的雾气笼罩,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幕。
他已经准备了近两个月。
李从嘉身着玄黑战甲,站在主舰船头,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渐渐显现轮廓的江陵城。
他的身后,三万精锐士卒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