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恐惧
过分的担忧可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则使人学会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不畏困难。
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情绪,可能来自于缺乏自信或自卑。一次失败的经历或尴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变得恐惧。比如,经历过一次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演讲,就可能使他从此恐惧演讲。这无疑使他在生活中凭空少了许多机会,本来可以通过一番演说和游说来获得的成功机会将从手指缝里溜走。
恐惧的泛化还能导致焦虑,焦虑的情绪甚至比恐惧还要糟糕。有些人把焦虑情绪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比喻相当准确,也相当形象。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和克服,这样的潜台词相当于默认自己是个怯懦的失败者。
成功的路途上小小的失败就令你望而却步,驻足不前,那么,成功后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你又如何能应付呢?
(4)抑郁
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敌人还有抑郁。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使成功之路变得漫长和艰险,那么,抑郁就会使你在成功路上南辕北辙。
克服别的情绪问题可能只是修养和技巧的问题,而克服抑郁却相当于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彻底改变你的生性:从认知、态度到性格、观念。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如果染上抑郁,那么即使有成功的机会也会离他而去。因为成功带给他的不是喜悦,不能使他兴奋起来,而是沉浸在自己的琐碎体验里不能自拔。抑郁者仿佛是一个随时驮着壳的蜗牛,只是束缚他的壳是无形的。
抑郁者宛若置身于一个孤独的城堡,他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著名文学家,也是抑郁者的卡夫卡曾这样形容他抑的体验:“在我的周围围着两圈士兵,手执长矛。里面的一圈士兵向着我,矛尖指着我;外面的一圈士兵向着外面,矛尖指着外面。他们这样密不透风地围着我,使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5)紧张
紧张可能是因为缺乏经验,准备不足。适度的紧张使我们能集中精力,不致分神,但过度的紧张却会使我们长期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本来设想和规划得很好的语言和手势,一紧张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过分的紧张使人。变得幼稚可笑——脸色发白,或涨得通红,双手和嘴唇颤抖不已,头上:冒着冷汗,心跳剧烈,甚至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语言支离破碎。这样的情形使我们宛若一个撒谎的幼童。
一个成功者,他也许一直都有些紧张的情绪。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当众演讲时始终有些紧张,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让台下的观众看出来。
(6)狂躁
狂躁容易给人以一种假象,仿佛他很精力充沛、说话和做事都那么有感染力,显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触狂躁者时,许多人都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他是多么的具有活力和使人感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你就会发现狂躁其实不过是一张白纸,没有一点意义。他的谈话没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他说过的话转眼就会忘记,交给他的任务也不会受到认真对待。
狂躁的情绪容易使人陶醉,因为狂躁者的自我感觉好极了。他会显得雄心勃勃,似乎要追随后羿去把最后一颗太阳也射下来。可是,世界上没有狂躁者也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因为狂躁和抑郁其实是两个极端的情绪:狂躁是极度兴奋,而抑郁是极度抑制。在精神病分类里,有一种精神疾患就叫做“狂躁—抑郁症”。
(7)猜疑
猜疑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它可以使触手可及的成功机会毁于一旦。
莎士比亚在他那出著名的悲剧《奥塞罗》里面,十分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猜疑对成功的腐蚀。爱情因为猜疑而变得隔阂,合作因猜疑而不欢而散,事业因猜疑而分崩离析。对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追求者来说,猜疑将是一个随时可能吞没你整个宏伟事业的陷阱。因为你的猜疑可能随时被别人利用,而蒙在鼓里的你还浑然不觉。其实,只要你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猜疑是多么的没有道理和破绽百出。
猜疑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沟通。许多猜疑最终都证明是误会,如果相互之间的沟通顺畅,那么猜疑的霉菌就无处生长。
猜疑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为什么会猜疑?因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这种担心显然是由于对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信心不足造成的。
5.远离抱怨,保持一颗平常心
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活在抱怨的阴影里,他们看不到幸福的阳光,只能触摸阴暗的黑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就找到时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住处很差,抱怨工作差、工资少,抱怨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其实,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无尽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他们的人生是悲哀的。相反,一个心中没有抱怨,充满感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虽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最终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吆喝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荀子曾经说过:“自知者不怨,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已,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意思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会选择生活的道路,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面对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应该保持正常的心态,看到自己的责任,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
6.好脾气是你的最佳服饰
生活的每一天并不会时时受到那些繁杂的琐事所困扰,但一定会经常因一些繁琐的小事而影响心情。轻易击垮人们的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极细微的小事,它左右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原来的意志,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
愤怒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并不是在每一种情况中都要如此反应。我们所处的社会是靠彼此的合作和帮助才得以维持的。我们必须经常控制某些直觉的情感。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别人与自己都有情绪存在——但是我们不能拿它当借口,每次有什么感觉,就毫无考虑地发泄出来,这样做只是徒劳,有时还会得不偿失,没有任何意义。生活是忙忙碌碌的,所以要求人们去清点那些无需劳神的琐事,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小事抛弃,没有必要去理它。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花费了很大精力找到了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的对口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又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叭”他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着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释放了出来。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您做的这些,叫做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所以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有时,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干不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在关键时刻不能让你的怒火左右情感,不然你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因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人因怒而死亡的事屡见不鲜。承受痛苦压抑了人性本身的快乐,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痛苦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可惜,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差那一点点,因为一点点的不顺而怒火中烧,这也正是很多年轻人的缺陷,正如上例,一点小事都承受不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丢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何不让自己活得快活一点,潇洒一点,何必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闲气呢?如果遇到中伤或误解的事,气量大一点,装装糊涂,别人生气我我不气,一场是非之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你也落得潇洒,而等到最终水落石出,人家还会更加敬重你这个人。
宋朝初年一位名叫高防的名将,他的父亲战死沙场,16岁时被澶州防御使张从恩收养,后来做了军中的判官。有一次,一个名叫段洪进的军校偷了公家的木头打家具,被人抓获。张从恩见有人在军队偷盗公物,不觉大怒。为严肃军纪,下令要处死段洪进以警众人。在情急之时为了活命的段洪进编造谎言,说是高防让他干的。本来这点事也不至于犯死罪,张从恩对其的处理有些过头,高防是准备为其说情减罪的,但现在自己已被他牵连进去,失去了说话的机会,还让自己蒙上不白之冤,能不气吗?但转念一想,军校出此下策也是出于无奈,想到凭自己与张从恩的私交,应承下来虽然自己名誉受损,但能救下军校的性命也是值得的。所以张从恩问高防是否属实,高防就屈认了,结果军校段洪进果然免于一死,可张从恩从此不再信任高防,并把高防打发回家。高防也不做任何解释,便辞别恩人独自离开了。直到年底,张从恩的下属彻底查清了事情真相,才明白高防是为了救段洪进一命,代人受过。从此张从恩更信任高防,又专程派人把他请回军营任职。云开雾散之后,高防不但没有丧失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现实生活中,让人生气的事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但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冷静的人,为了更好地、安宁地生活和工作,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就需要控制愤怒,如果不忍,任意地放纵自己的感情,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如对方是你的对手、仇人,有意气你、激你,你不忍气制怒,保持头脑清醒,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中了人家的计,到头来弄个得不偿失的下场,比如三国时的周瑜就是一例。所以孔子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言下之意即因一时气愤不过,就胡作非为起来,这样做显然是很愚蠢的。愤怒,体现的是理性的不健全。愤怒到极限时,最容易导致理性的丧失,说出本来不该说的话,做出本来不该做的事。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怒。
如果你是一个易于愤怒却不善于控制的人,建议你不妨设立一本愤怒日记,记下你每天的愤怒情况,并在每周作一个小总结。这样,就会使你认识到:什么事情经常引起你的愤怒,了解处理愤怒的合适方法,从而使你逐渐学会正确地疏导自己的愤怒。
7.走出抑郁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