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其实人也该像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鸟儿应有的生活,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然而,这世界上总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于“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金钱、名利、权势等。于是,很多人便在这些种种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从而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进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春秋时期,范蟸为了谋取功名,来到越国投靠了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闺怨军。
当时,正值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蟸就劝阻勾践说:“大王您不能这样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兵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根本听不进取他的劝告,于是举兵伐吴,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蟸请求救国之策。因此,范蟸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后来,勾践就派文仲去吴王求和。
经过文仲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勉强答应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仲,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蟸到吴国去做人质。来到吴国以后,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每此吴王外出,勾践都要为其拉马。范蟸的遭遇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有时勾践忍受不住了,范蟸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屈辱地过了3年,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于是就把他们放回越国去了。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那段耻辱的日子,他不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蟸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蟸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仲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仲。”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仲,让范蟸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蟸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蟸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西施的美貌,马上就被迷住了,整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根本不理国事。西施牢牢记住范蟸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蟸、文仲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了,并做好了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越国出兵攻打吴国,吴国大败,越国洗刷了耻辱,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过了五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战争胜利以后,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蟸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超过计划上将军。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然而,范蟸却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他要开辟自己新的生活。于是范蟸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开始新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范蟸深知勾践的性情,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的小人性情。因此,他果断地抛弃功名利碌,及时退出激流险滩。
声色犬马,名利财货,这一切令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蟸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
不生气的智慧:
在滚滚红尘中,能够怀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在漫长人生中,能够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能够做到这些,你还会有什么烦恼呢?又怎么能不快乐呢?
6.知足才能常乐
如果我们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享受生活,而不为得不到的东西而苦恼。这才是适宜的人生观。聪明的人应该对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视而不见,假装糊涂。知足常乐!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哲人无不重复这同一个真理。他们都是用自己的经历一再证实并阐述这个命题。只有安于现状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在安于现状的基础上有所追求,才有更多的幸福。那种追求不能是幻想,而是可以达到的实际目标。
家喻户晓的慈禧太后可谓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她每天吃100多种菜肴,还有很多面首,既有权力,又有威严,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她都不缺,但她满足吗?幸福吗?不!她比更多人受到了煎熬,甚至死后也不得安眠。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炸开东陵,劫盗皇室陪葬珠宝。东陵被盗后,地宫内到处是残棺烂木碎衣破衫,珍宝被洗劫一空,慈禧的尸身被扔在地宫的西北角,伏在破棺椁盖上,脸朝下,双手反扭,搭在背上,长发披散,遍体霉变白毛,因含了夜明珠被盗宝者硬挖狠扯,口角已被撕烂,惨不忍睹。
这位生前统治了中国半个世纪之久,说一不二的女独裁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死后会被糟践到如此地步。不过,如此遭的下场,完全是慈禧自己穷奢极欲而造成的后果。根据她的贴身大太监李莲英记录,慈禧尸身入棺前,棺底、棺头、棺尾以及慈禧身上佩带的珍宝不计其数,仅用于填补尸身与棺的空隙而倒入的珍珠就有四升,红、蓝宝石2200多块。据盗墓者孙殿英说,棺盖一打开,满棺珍珠宝贝大放异彩,夺去了手电筒的亮光。慈禧口中含有一颗硕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则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时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内可以照见头发。
大家想一想,当初慈禧还是民女时,她会有如此大的欲望吗?这欲望不是随着权力的增加和一点点的满足后而逐渐膨胀的吗?
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佛典《大智度论》中也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灸疥。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经拥有的。这样生活就会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的太阳就会是常新的。
周大新先生的短篇小说《无疾而终》述说了一个平常而简单的故事,然而这篇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况味的深刻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瞎爷一—瞎爷并不是全瞎,瞎爷的右眼还凛凛睁着,放出箭一样的光。我想,那瞎的一只眼便是——人要装糊涂的象征,而左眼即是对生活底蕴的洞察吧。瞎爷的生活态度,简单地说就是知足常乐。这“无疾而终”便是知足常乐的最好报答。
瞎爷九岁那年,他的左眼瞎了。一场高烧之后,瞎爷忽然向他爹娘说:我的左眼看不见东西了!两位老人听了很吃惊,赶紧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动,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两位老人一下子就哭了:一个独养儿子,瞎了只眼可怎么着办啊!没想到正当爹娘哭得伤心时,他慢腾腾开了腔,说:“爹、娘,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才弄坏了我一只眼?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吧?我比世上那些双眼全瞎的人不是要强多了吗?”听了这番话,两位老人先是一惊,但后来仔细想想也在理,于是止住了眼泪。
家庭条件不好,爹娘没钱供他读书,只好让他去私塾里旁听。爹娘非常伤心,瞎爷劝说:我现在已经认识了一些字,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吧?
后来,瞎爷娶了个豁嘴的媳妇。爹娘觉得对不住儿子,瞎爷劝爹娘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就不错了,和那些没有媳妇的光棍汉比,咱还不是好到了天上?好歹咱还能有个后代,那些光棍汉死了连个扛扬魂幡的后人也没有。
瞎爷的媳妇勤快,但不温柔、驯顺,把婆婆气得心口作疼。瞎爷劝说:“娘,你这个儿媳妇是有些不大称你的心,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还差的媳妇多得是。你的儿媳妇不是还挺勤快、不骂人吗?”
瞎爷只有闺女没有,媳妇觉得对不起他,瞎爷劝她说:“这有啥愧?我觉得你还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哩!世上有好多结了婚的女人,压根就不会生孩子,甭说五个女儿,她们连一个女儿也生不出来。咱们有这五个女儿,她们长大了就会有五个女婿,等咱们以后老了,逢年过节时,五个女儿五个女婿一齐提了酒拎了肉回来,多热闹!”
由于家里太穷,妻子实在熬不下去,于是经常抱怨。瞎爷说:“你只跟那些住三进大院家有万贯顿顿喝酒吃肉的人家比,你越比就越觉得咱这日子没法过,可你只要看看那些拖儿带女四处讨饭的人家,白天饥一顿饱一顿,夜里就睡在别人的房檐底下,弄不好还会遭狗咬上一口,你就会觉着咱这日子还真是不孬。咱虽没馍吃,可总还有稀饭喝;咱虽买不起新衣服,可总还有旧衣裳穿;咱这房子虽然漏雨,可总还住在屋里边。和讨饭的人们比比,咱这日子还算在天堂里……”
瞎爷逐渐老了,他想在生前把棺材做好,死后可以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属于最薄最不气派的一种。豁嘴奶愧疚得很,瞎爷劝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吗?”
最后,瞎爷活到了72岁,无疾而终。临死前,瞎爷对嘤嘤哭泣的老伴说:“哭啥?我已经活了72了,比起那些活80或90岁的人,我不算高寿,可比起那些活40或50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吗?”
瞎爷去世时面孔安详,两个眼角还带这微笑……
瞎爷这是一种乐天知足的人生观,他永远不和那些境况比自己强的人攀比,只和那些境况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并以此排除烦恼,找到快乐的人生哲学,多么值得我们效法啊!
人们往往从比较中获得心理上的公平感或不公平感,满意感或不满意感,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光想比上不足,而不想比下有余,那么,你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中去,从而厌倦目前的生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人会陷入不良心理的恶性循环,结果糟蹋了自己的生活。
不生气的智慧:
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因此请你务必谨记: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7.人生不要太圆满
想要生活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就像月亮圆圆缺缺一样,就像大海潮起潮落一样。完美只是想象,不完美才是现实。把做人的实际还原于生活的残缺,不要从完美的绝顶跌入痛苦的深渊,不要把太多的不可能强加给有限的你。善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的人,人生往往更加快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圆缺转换,明暗轮回,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更移。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看看那些贵族们、富翁们,他们腰缠万贯,财大气粗,出则车马,入则红罗,他们过得潇洒吗?也未见得。《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难处尽在不言之中。《红楼梦》里的贾家、王家、薛家、史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朝圣旨下,四大家族似大厦倾。昔日的公子哥儿贾宝玉沦落为街头乞丐。所以说,贵族们、富翁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