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在影响成功的诸要素中,缺乏自信是首要因素。有自信,才会有成功。美国作家爱默生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我能行","我也会成功"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起强烈的成功欲望,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获得者,我国著名选手刘翔,越是在紧张激烈的大赛中,越是在竞争对手实力强大的情况下,越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成绩越优异,这正是个人自信的充分体现。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是多么豪迈而自信的语言。自信,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无数成功者的事实启示我们:事业成功固然有种种因素,但自信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失去了自信将导致事业失败。
当初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有些反对他的人认为,留下那么多空白就表明周期律的不合理和有矛盾,甚至连他的导师也嘲笑他不务正业。但是门捷列夫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科学观点,他根据周期律科学地预言一些当时还没有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质。正因为他的预言和后来的实验结论完全一样,周期律才被科学界所承认并且引起广泛的重视。
居里夫人为了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最终获得了成功。
成功属于自信者,而自卑却是成功的绊脚石。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1年,英国科学家弗兰克林发现了DNA(人体的遗传物质的双螺旋结构),这本是一件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大发现,可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这可能是错的而不敢肯定它,直到两年后,另外两位科学家沃林与克里克也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两人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我们真为弗兰克林惋惜。如果他自信一些,敢于承认自己和肯定自己,我想弗兰克林这名字会载入医学生物学史册。可想而知,自卑真的害人不浅。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这是十分正常的。个人自卑感的形成则是受个人环境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生理状况、性格、志趣、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因素正决定了一个人自卑的强烈程度。他认为童年经历可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却保存在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讲,童年生活不幸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自卑感更强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没有受到过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他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用意志和适当的科学方法摆脱负面的干扰,跳出阴影地带。由此可见成功永远属于自信者,自卑者与成功无缘,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卑者树立自信呢?下面是几招战胜自卑的方法。
1。真实地评价自我
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不要妄想十全十美,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人无完人,或许你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但别人或许在另一方面不如你。在过高的要求无法实现的时候,失败感自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可避免。
2。转移注意力
当你充分认识到自己后,就不要把注意力始终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上。你停留的时间越长,黑色的阴影就越重。发挥你的长处,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更能让你肯定自我,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
3。心理治疗
如果你的自卑感太强,则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一般的自我心理调节可能作用不是很大,此时需要通过心理医生来进行治疗。
4。主动找回自信
主动找一些简单并且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情做,逐渐增强自信心。一个人产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是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通过逐步获得成功找回自信。自信多一点儿,自卑就相应地减少一点儿。
5。补偿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他仍克服困难创作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战胜自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磨炼心态、挑战自我的过程。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自卑却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障碍,只有跨越这道门槛,你才能集中精力和斗志去实现目标。
自卑感其实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加年轻力壮,这些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财富
财富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智者会把财富当成是追求快乐的渠道之一,愚者则最终成为财富的奴隶。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很明显财富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财富是随着其他追求而变得有价值的。"财富在当今社会处于主导地位,不管是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还是社会效益的达成,都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财富不仅创造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排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让我们看一看米勒德·富勒的故事,就会明白财富的越来越多,并不代表得到的越来越多。
同许多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当他拥有这一切的时候,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因为忙于工作而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富勒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称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次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人都泪流满面。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家庭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此时更清醒过。
接下来,他们夫妻二人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为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30多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他的妻子和健康差点儿被财富夺走。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拥有财富就不快乐、散尽财富才快乐。而是说我们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是"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这是大师指给我们的对待财富的建议。智者会巧妙地利用财富获得快乐,愚者最终也未必真的得到财富。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结果不是被骗就是去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比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甚至杀人越货。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于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一个贪官说,他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就生怕是来抓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不义之财再多,又有什么"乐趣"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并不是说追求财富就是错的。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贪求、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贪婪的掠夺品,而是一种行善的工具,是在追求财富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是我们对待财富应该持有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惜不择手段而获得财富,那也最终会成为财富的奴隶,永远都不会满足,永远都不会获得快乐。
当你认为拥有许多的财富时,其实财富本身就只剩下一个数字。换一种思路对待财富,这就是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让财富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你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其实快乐很简单,快乐就是一种心态。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关键看你是否能真正发现它的存在。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有些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魔由心生"的故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乱,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
可见,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许多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寻烦恼的事儿在人世间的确不少见。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他先让十个人呆在一个封闭的房屋内,然后让他们分别在一张纸上写出在未来一个星期可能发生的最令自己烦恼的事情。等他们写完后让他们,回家继续生活。一个星期后,通过对这十个人的调查显示,那十个人写在纸条上最令他们烦恼的事情,其中70%以上并没有真实发生过,另外一些所预料的烦恼事情虽然发生了,但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烦恼和难以解决。
以上试验无不充分显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烦恼其实往往是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心理负担,自寻烦恼在很多情况下的确如此。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你抱着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就会发现快乐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