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敢于特立独行的人在我们周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人口统计中的普通样本而已,正是这些人组成了芸芸众生。
“走自己的路”,意大利著名作家但丁说。这是对那些有依赖个性的人的警示。的确,依赖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坏习性。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要保持一种心理独立是很难的,依赖这种不良心理会不时地以各种方式侵入你的生活,而且很多人从别人的依赖中可以得到好处,所以,要根除这一弊病就变得十分困难了。
这里所说的“心理独立”,是指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强制性关系的束缚,完全没有他人控制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存在强制性关系,你就不必强迫自己去做本不愿意做的事。要做到这一点之所以很难,与社会环境教育我们不要辜负某些人,如父母、子女、上级或者爱人的期望等因素无不相关。
当然,个人独立并不代表发展成功,成功的人生还必须追求一种更加成功的人际关系。不过,人与人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必须以个人的真正独立为前提条件。要真正实现心理独立,就要尽可能摆脱心理上的依赖感,这就意味着你要根据自己的愿望独立生活。当然,这不是说断绝社会交往,如果你喜欢自己目前与人交往的方式,而它又没有妨碍你的生活,那就尽可能保持这种交往。
一个人,要真正实现心理独立,首先就得摆脱依赖他人的需要。这里讲的是“依赖的需要”,而不是指“与人交往”。一旦你觉得需要别人,你便成为一个脆弱的人,一种现代奴隶。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所需要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或死去了,那么你必然会陷入惰性、精神崩溃甚至绝望至死。
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诫我们,要在心理上依赖父母、老师、上级等各种各样的人,或许总是在等待某些人来安抚你。如果你觉得必须根据某人的意愿做某事,而且事后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内疚的话,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你必须千方百计走出这一误区。
一般人的另一个大的缺点是,如果他在某个方面不具备特别的天赋,他通常就认为不值得全力以赴。这其实也是整个人类的通病。
所以,不要因为你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就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依赖者。事实上,没有杰出的领导天赋并不成其为理由,因为这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慢慢培养。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考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成功者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从来不会刻意地模仿别人,他们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创造。他们常常自己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
在我们周围看到的每个人几乎都依赖于某些东西或某个人。有些人靠他们的钱,有些人靠朋友,有些人靠衣装,有些人靠门第,有些人靠社会地位。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能完全靠自己的双脚堂堂正正地立身于社会的人,他靠自己的美德而生活,完全自立,果敢有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开创自己的一项事业。
这也就是我们强调寻找到自己人生富矿的原因。那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富矿区呢?以下几点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认清自己的目标。
人生目标是指你今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人把这也比喻人的灵性任务。所谓灵性任务就是你的一个特定的心灵成长的目标。我们的职业或者社会角色是我们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道具,因此,我们的目标又和我们选择职业息息相关。
(2)回望人生变迁。
所谓回望人生变迁就是那些让你的命运发生重大转变的事件,包括你如何选择中学﹑大学(或者高考落榜);工作变迁;与亲人分离或失去亲人;结婚﹑离婚;意外事故;对你的思想﹑观念﹑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等等。
(3)描绘心理蓝图。
每个人的心灵成长都有其独特性,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的心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4)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深刻的问题。你或许得到许多答案,但只有一个答案是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目标。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心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找到那些自己心里想去做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敢去做的事情,种种原因可能包括来自内心的各种恐惧:不自信(怕失败),怕别人嘲笑,怕自己异想天开,等等。
(4)抓住机遇。
机遇就是“信号”,就是神(道)给你的间接答案。你可以在自己的灵梦里接收到信号,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信号。所以要特别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以及“奇怪现象”,即那些不符合逻辑或自然规律的事件,在你需要做选择判断的时候,往往是这些小事情带给你暗示。按照这些信号顺藤摸瓜,你就会逐渐找到人生使命的答案。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矿区,你就可以在那里扎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因为你热爱那里的那片土地。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矿区,你就可以在那里挖掘出无穷无尽的宝藏,为社会、为人类、也为你自己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或精神的产品。因为这里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找到了你人生的富矿区,你就可以在那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你自己,你的才能、你的智慧、你的体能、你的潜力,你在你自己的富矿上,写一个大大的人,树立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生也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富矿区。越是贫瘠的土地上,越是容易生长出杂草。因而,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富矿区,是对生命的一种践踏,对宝贵生命的一种浪费。而对于那个拥有生命的人来说,这也是最残酷的事情!
所以,无论你现在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学着什么专业,你都需要好好地审视你自己,看看你究竟适合在什么土地上生长;同时,你需要仔细地看一看你脚下的那片土地,看它是否适合你的生长;看看在这里,你的人生是否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7.丢掉包袱,轻装前进
属于你个人的事情,需要你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要获得自己的幸福,就不能按别人的曲子跳舞,要仔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唉!活得真累!”其实,这个“累”主要不是指身体累,而是指精神累,指做人太难。老实巴交吧,难免吃亏,被人轻视;表现出格吧,又引来责怪,遭受压制;甘愿瞎混吧,实在活得没劲;有所追求吧,每走一步都要加倍小心。家庭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新老之间、男女之间……天晓得怎么会生出那么多是是非非。你这两天精神不振,有人就会猜测你是不是经常开夜车搞什么名堂;你和新来的女大学生有所接近,有人就会怀疑你居心不良;你到某领导办公室去了一趟,就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议论,猜疑你削尖脑袋往上爬;你说话直言不讳,人家必然感觉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如果你工作第一,不管其他,人家就会说你不是死心眼、太傻,就是有权欲、野心……此种飞短流长的议论和窃窃私语,可以说是无处不生、无孔不入。如果你的听觉、视觉尚未失灵,再有意无意地卷入某种漩涡,那你的大脑很快就会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你头昏眼花、心乱如麻,岂能不累?
因此,查找“活得真累”的病源并不难,难的是根治太难,若要从外部原因上断根绝种不大可能。我们若想活得不累,活得痛快、潇洒,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不再相信“人言可畏”,不在意别人的说长道短,不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不为别人而活,更不要失去自己心灵的自由活在别人的目光里,而是潇洒一点,活出自我个性,活出自我的真率。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就是独立特行,我行我素,不以别人的评价来确立自己的形象和价值。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面对什么重要的人物,若有人对你轻视、否定、拒绝甚至是责骂,你都要切记罗斯福夫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你的同意,无人能令你觉得卑贱。”强者不应任凭别人的意志阻挠自己前进的步伐。切勿让别人的评价扰乱了你的思绪,让你六神无主,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
有句格言叫“轻履者远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丢掉包袱,轻装前进”。为了解除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做一个心灵自由、独立自主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现代社会里,“人言”还真正可畏、一定可畏吗?所谓“人言可畏”,只是你惧怕别人说三道四;如果你不惧怕,“人言”还有什么“可畏”的呢?由此可见,我们所面临的威胁和危险,看似是别人打来的明枪暗箭,实际上问题就出在我们自己的心理上或态度上,是自己威胁自己,自己吓唬自己。所以我们要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做人。任凭风吹浪打,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心愿开创新生活,让别人去说吧,不要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也不要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要在乎的只是自己做什么,做得好不好。别人的冷嘲热讽算得了什么呢?这样坚持下去,最后必定能够如愿以偿。
许多人正是由于这种因循守旧的观念、害怕冒险的心理和随俗从众的习惯,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别人去掌握控制的。这种人的精神世界总是被无形的绳索捆绑着,或者说是被无形的牢笼囚禁着,成了自己心理上的奴隶和囚犯。他们做着他们一直厌烦的工作,生活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环境里,说一些自己不想说的话,以及只能或只会听命于别人的旨意行事。而这种心理上的奴隶形态,又怎能不让一个人经常感到“活得真累”呢?
这种心理上的奴隶往往带有各种并发症,如恐领导症、恐异性症、恐独自负责症、恐别人议论症、恐周末星期天无事可做症等等,甚至白白地受了人家的气也不敢有所表示,一味地生闷气,久而久之影响了身心健康。这一连串的“惟恐”,就是内在的危险、无形的牢笼,就会使一个人谨小慎微地缩进自设的误区,给自我世界上一把“锁”。一个人压抑束缚了自己,并不能换来群体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只有摒弃别人会怎样想、怎样看的顾虑,才能树立自信,升华自我。每个“自我”都走出心理的误区,征服内在的危险,才能形成和发展坦诚相爱的人际关系。所以,要牢牢记住:你的最高仲裁者是你自己!不要把评判自己的权力交给别人!
属于你个人的事情,需要你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要获得自己的幸福,就不能按别人的曲子跳舞,要仔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不管爱与死、情与病、志与趣、成与败……都是每个人在世上的杰作或拙作。怎样做人处世,这是每个人的“内政”和“主权”。凡属个人的事情,任何外人都无权干涉,不容侵犯;除非你触犯巳法律,损害他人。这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信念: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样想问题才能自信自爱,在心理上无拘无束,才能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做到歌德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
这里所说的不要顾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主要是指一些本该由个人做主的事情,如恋爱、婚姻、职业选择、社会交往、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通常情况下,思想开明、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不大喜欢过问或干涉别人的事情;而那些热衷于窥视动静、说三道四的人,大都素质不高,水平不高,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种种提醒、忠告、批评和责怪,凡事都会有几个不需要支付工资的“顾问”、“高参”甚至是有职衔的“权威”来指导你做出大小事情的决定。但是,当你认真听取某一个“指导者”的劝告之前,应当先想一想,他的所思所谈是不是值得你那样用心聆听而又必须服从呢?一个人总觉得自己的脑袋没有别人的灵,遇到难题也不去找确实有真才实学而又见解新颖的专家学者请教,反倒对那些仅仅知道事情的一点皮毛而又观念守旧、见解平庸的人物言听计从,或是害怕这些“顾问”、“指导者”对自己不满意而不得不“削足适履”,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可悲的生活吗?
一旦你不能独立自主,那就必然会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总是顾虑别人会怎样看你,怎样说你。这是一种自我囚禁的思想牢笼,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消极心态。要走出这个心理误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学会自信自爱、独立自主,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怎样抛弃“人言可畏”这个包袱来说,第一点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谓别人——那些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并不是先知先觉,他们并不比你高明,比你正确。你没有必要在乎他们怎么看你和怎样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