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生在一家知名外企做事。有一次,项目经理告诉他,要给单位做一个宣传方案的策划,经过大家讨论后,邱先生完全按照项目经理的意思加班加点,并顺利完成策划。但是,当策划方案交到单位该项目主管那里后,他却被狠批了一通。
在领导面前,邱先生说,这方案是他们小组所有人讨论的结果,而且,他们项目经理也非常赞同,这个策划案60%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可没想到领导直接把项目经理叫来,当面对质。主管领导追问项目经理:“听说这都是你想的,就这种东西还能叫方案,还值得你们那么多人来集体策划?我看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
从主管领导的办公室出来后,他又被项目经理狠批了一顿。项目经理告诫他,以后说话前动点脑子,别一五一十把什么都说出去。
可见有些话真不该说,正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而面对一些揭人短的老实话更是万万不能轻易出口。
张小姐在国家某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伤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处”。有一次,同一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张小姐感觉如何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这颜色对于你这个年纪的人显得太嫩,根本不合适。”
这话一出口,原本兴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马上就僵住了,而周围大赞衣服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张小姐说的话就是大家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老实话”。虽然有时她也很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但她总是忍不住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实话。久而久之,同事们都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再去征求她的意见。她也成为了这个办公室的“外人”。
有些人不懂得说话时掌握分寸,“快人快语”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得罪他人,会致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屡遭挫折。
千万要记住,不要以心直口快作为挡箭牌,心口一致固然好,但要留个把门的,该直则直,该弯则弯。即使需要直接对别人提出批评时,也应讲究方式方法,让对方理解你真是为他好,从而引起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才会起到批评的效果。
一天中午,查尔斯·施瓦布路过炼钢车间,发现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的头上,挂着一块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这位老板怎么教训他的伙计们呢?痛斥一顿吗?拍着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老板深谙批评之道,他走到这些人跟前,递给每人一支雪茄,说:“年轻人,如果你们愿意到别处去吸烟,我将非常感谢。”胆战心惊的工人们心里有数,头儿知道他们坏了规矩,但他什么也没有说,相反送给每人一支雪茄。他们感到了自己的重要,保住了面子,也因此而更加敬重自己的上司。这样的头儿谁会不喜欢呢?
同样,如果在谈话时能够灵活机警,则会同样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时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的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又为儿子太少而发愁。一案吏在旁边说:“子好不需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的儿子多,又怎么办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所以,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合适的方式说话。实话不一定要直说,而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等等。同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恰当地说“不”
说“不”是每个人的权利,就像我们要生存一样。当然,拒绝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叫人万分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
学会拒绝是人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唯有恰当地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更为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心里总是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可是,嘴上却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有时还会习惯性地认为,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一种不良的习惯。
因此,在很多时候,还没来得及听清别人的要求是什么,就心不在焉地答应了,常把自己推入两难的境地。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语言顺序,学会适当地拒绝别人。但是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永远说“不”,很容易得罪人,不利于待人接物,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拒绝的技巧。
(1)时刻准备好说“不”
那些在别人不论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时都很难说“不”的人,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自信,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别人不该期望自己做的。其次渴望讨别人喜欢,担心拒绝别人的请求会让人把自己看扁了。最后是自卑作怪,因而把别人看成是能控制自己的“权威人士”。然而,不论出于何种理由,这些不敢说“不”的人通常承认自己受感情所支配。不管过去的经历如何,他们从未在别人提出要求时有一个准备好的答复。
(2)用沉默表示拒绝
当别人问:“你喜欢某某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3)用拖延表示你的拒绝
一位女孩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去看电影,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你和妻子一起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拒绝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无聊的喜剧片,出影院后,朋友问:“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一点的片子。”
你觉得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吧?”你可以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5)选择其他话题说出“不”
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你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6)用反诘表示你的意见
在和别人一起谈论物价问题时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朋友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7)友好地说“不”
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时,要注意把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来,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个朋友。作家对教授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
(8)巧妙地说“不”
当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人邀请你吃饭或游玩时,你可以有礼貌地说:“我老妈叫我和她一起去看姥姥呢!”这种说法在隐藏了个人的意愿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被拒绝一方的失望和难堪。
(9)用搪塞辞令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