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幸运的,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但遗憾的是,似乎和正常时段的节目没有缘分,看看我的黑眼圈就知道了,那不是起早就是贪黑的恶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感受到城市的夜生活是什么样子了。没辙,谁让我喜欢电视呢!”
有喜欢,也有遗憾,但总体上是快乐的。一句“没辙,谁让我喜欢电视呢”是真性情的流露。也正是因为喜欢,所以遗憾和辛苦也就没什么了,真正是“苦更快乐着”。
谈到理财,她说:
“我个人的理财就是属于‘稀里糊涂’型,经常是每个月挣多少,花多少,从来没有概念。可能是跟我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兴趣点不太放在理财上,这方面天生偏弱。”
率真的表述,将自己的理财说成是“稀里糊涂型”,有趣、可爱、洒脱,这样的特点在她主持的节目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谈到爱好,她说:
“除了电视,本人还有很多爱好,其中尤以球类运动为最,打过10年的排球,还拿过不少学校和单位里羽毛球赛金牌,喜欢在球场上那任意挥洒、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有一天,你在球场上看到我,别忘了打个招呼呀!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先在电视里找我吧!”
鲁迅先生说:“说话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欧阳夏丹的话印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一旦具备了亲和与不做作的性格特征,那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的。他会让人感到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一种洒脱、率真的做人尺度。欧阳夏丹的亲和、不做作,就是一种大气的展现,有这样的气质和口才,难怪她会深受观众的喜爱了。
6.“吹牛皮”对你没好处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
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同时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夸口、说大话、“吹牛皮”的人,常常是外强中干的,而且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朋友、同事相处,贵在讲信用。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胡乱吹嘘,会有华而不实的印象。吹牛者在人际交往的圈子里终究会有无法立足之日。
成功的欢乐不亚于尝到幸福的果实,成功的希望牵扯着每颗跳动的心灵。可是,在追求成功的奋斗中,信心、自信固然是支柱,可有人却携带了自我吹嘘这颗毒瘤。
王先生在他刚到工作单位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那时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极力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吹嘘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从此,他就很少谈自己的成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仅仅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表露一下自己。
老子曾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敛其锋芒,收其锐气,千万不要不分场合地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你的长处短处被同事看透,就很容易被他们支配。
事实只有十分之一,或者连十分之一都不足,说话却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有的人靠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他的当,信以为真。这就是吹嘘人的本事。
有的人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还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不认识他的人不易拆穿,这叫做吹得隐秘。有的人对自身经历说得津津有味,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参与此事的人,自然无法证实其虚伪,这种人叫吹得有水平。有些人的事业并无什么发展,他却说如何有把握,手中的货物如何充分,某批生意赚多少钱,说得大家有些动心,这叫做吹得有能耐。但是这些人终究会被他们的吹嘘所累,害人害己。有的人与某一位名人实在并没有多少关系,他却对人说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过,这些都是自我吹嘘的表现。
某单位的赵女士,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为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而苦恼,一旁的赵女士生怕没了机会,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在浩渺无边的谈话中,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避免。记住,人无完人,即使你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或者高人一筹,也并不能说明你在其他方面都出类拔萃。记住:不要沾沾自喜而大肆渲染。
人都会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对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人,我们绝不能断言他会永远失败。相反,即使是获得了成功的人,如果他总是高枕无忧、骄傲自满的话,他也会尝到失败的苦头的。既然这样,嫉妒或排斥成功者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有朝一日你也成功了,却遭到了别人的嫉妒,你也会伤心的。
7.让你的语言充满深意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想把所有自己知道的词、成语、好句子都用上,甚至从词典里面找一些好词也用上,以为这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一种华丽词藻的堆砌。有的人说话也是这样,知道了一个新词,就一定要用上它,觉得这样说出来的话才会不一般,结果却往往是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贻笑大方。
事实上,无论写文章、演讲,还是说话、聊天,首先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华丽的语言、高超的口才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而已。当然,酒再香没人知道,也体现不了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广而告之后,人们发现酒根本就不香,那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对思想和语言来说,思想就是美酒,语言就是既贴切反映思想又恰到好处地表达清楚、同时还让人感受到魅力的宣传。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应该是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的,这是文章的立意所在。至于文章的语言,写作高手的语言未必是华丽的,但一定是凝练的。一个口才高手,他的语言也应该是思想性和表现力相结合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深邃思想和凝练语言的口才高手。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一些语言窥知其思想的深邃,同时也感知其语言的凝练。
关于幸福,白岩松说:
“生活中只有5%的比较精彩,也只有5%的比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而人都是被这5%的精彩勾引着,忍受着5%的痛苦,生活在这90%的平淡之中。”
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里的“不如意”更应该是一种平淡吧。是的,正如白岩松所说,精彩和痛苦各只占5%,也许会很精彩,也许会很痛苦,但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快就会过去,真正要面对的反而是剩下的900-0,如何把这大部分的平淡过得有滋有味,才是一种人生况味。
关于做人,白岩松说:
“人只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更改的职业,那就是做人,只有把人这一撇一捺写大,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做人是一个人一生都在做的事情,所以,白岩松将做人比作“一辈子都不会更改的职业”是非常生动的。同时,他也直接指出了为什么要一辈子做这个职业——因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别的事情。所以,我们说“品德是立身之本”。
“优秀的人是什么?是在找到第一条辅助线后,又主动去寻找第二条、第三条辅助线的人。”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能找到辅助线,就能解开人生的几何题。很多人也许能找到第一条辅助线,但是却未必能找到第二条、第三条……也许他根本就不会去找,他或许认为,一条辅助线就够了,于是他变成了原地踏步。
白岩松的语言没有落入俗套,没有说“优秀的人就要不断进步,寻找人生的新支点”之类的话,而是用几何中的辅助线形象地代替了人生的新支点,显得更有新意。
关于职业,白岩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