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战告捷吴国兵败
勾践见第二条计策生效,就开始启用第三条计策--掏空吴国的国库。有一年,越国的收成不好,越国大夫文种来吴国求借十万石粮食,说是明年稻熟即还。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怕借了不还,有的怕越人有诈,还有的觉得越国年年进贡,连粮食都不借,未免太不近人情。在议而未决的时候,夫差就去问西施。西施倒是旁征博引地说了一通,弄得夫差既钦佩又难堪。
西施说:“大王亏得还想称霸天下,连这一点小事都决断不了,如果自然不懂,学学前人的样子好了。早先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的时候,就号召大家救济遭到饥荒的国家,后来秦穆公还卖大批的粮食去救济敌国的百姓,况且现在越国已经归附大王了呢?俗语说:’民以食为天。‘你不借粮给他们,难道让他们都活活地饿死吗?”夫差觉得西施说得十分透彻,当时就高兴地答应借十万石粮食给越国。
第二年,文种如数送还粮食,夫差见越国如期如数送还粮食,十分高兴,又见送来的稻子颗粒饱满硕大,就下令用这十万石稻谷做种子。吴人种上以后,迟迟不发芽,待发觉种子都烂在地里,早已误了季节,无法播种了,吴国这年几乎颗粒无收。吴人只埋怨夫差不顾水土差异硬拿越国的稻谷做种子,哪知这些稻谷都是被文种煮过晒干的。
勾践想掏空吴国国库的计划也逐步实施。
越王见吴国闹了饥荒,就想发兵攻打。文种劝阻道;“为时尚早,一是伍子胥尚未除去,二是吴国仍然兵强马壮,军队也全在国内。我们只有抓紧准备,等待时机。”
但是越国操练兵马终于被夫差知道了,他打算再征伐一次越国。就在这时,齐国和鲁国之间又要打仗,在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劝说下,吴国准备进攻齐国以帮助鲁国,越国也自愿派三千甲士前往,结果是齐国又被打败了。在回国后举行的庆功会上,夫差各有封赏,甚至想封越国一些土地。大臣们都称颂夫差赏罚分明,唯有伍子胥趴在地上说道:“大王不要爱听奉承阿谀的话,打败了远方的齐国,不过是于国
无益的一点小便宜,将来越国灭了吴国,那才是大灾难呢!我的劝谏大王如果不听,那就让我效法关龙逢、比干好了。”
伯詔见时机来临,立刻插话说:“你如果真的想做忠臣,为什么又把儿子寄养在我们的敌国齐国呢?”原来,在齐、吴尚未打仗以前,夫差让伍子胥送国书给齐国,国书是辱骂齐王的,其意在于激怒齐王杀了伍子胥。齐国大夫鲍息是伍子胥好友,替他在齐王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再加上齐王害怕吴国,怕杀伍子胥多起事端,才把他放了回来,伍子胥回家后就把自己的儿子伍封送到鲍息家里,寄养在那里,因为他十分清楚,就夫差目前的所作所为看,吴国是一定不会长久的。这次被伯詔当众揭出,着实惹恼了夫差,夫差说:“念你在先王时代立过大功,我不为难你,你以后也别来见我了。”
夫差回去跟西施说这件事,西施深知伍子胥的厉害,虽然暂时被夫差疏远,只要不杀死他,就有复出的机会,那将对越国极为不利,她决心借此机会杀掉伍子胥。西施说:“伍子胥是什么人,他连自己的国家都想灭,连楚平王的尸首都要用鞭子抽,难道还会怕什么人吗?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伍子胥主张灭越国,若是用他,就先把我这个越国人杀了,若是不用,为什么又留住他呢?像你这样优柔寡断,如何能成大事?我真替你难过。”西施一边说,一边难过地双手捧心,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夫差本来被西施这一番又吹又拍、又打又拉的话说得羞愧交加,又看到西施这副样子,立即决定赐伍子胥属镂剑令其自杀。西施终于帮助越国除去了一个令越人十分害怕的人物。
西施见到主要障碍已经除掉,就放心大胆地鼓励夫差北上逐鹿中原,争取霸权。公元前486年,夫差动用大量民工挖掘直通淮河的运河。公元前484年,他从水路岀发进攻齐国,在艾陵(今山东泰安)大败齐军,由此更加相信水军的力量,并征发大量民工,消耗无数的财力贯通长江、淮河、泗水、沂水、济水等几大水系,以至从吴国坐
船即可直达齐国。但吴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已接近枯竭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带领大军前往卫国的黄池约会诸侯,并请当时的霸主晋定公来“款血为盟”,推吴国做盟主。就在这时,越王见到机会来临,派范蠡为大将攻吴,连打胜仗。夫差得到消息后,用武力逼迫晋定公等推他为盟主,匆匆回师。但终因旅途疲劳,军心涣散,连打败仗。夫差派伯訊去讲和,范蠡看到吴国一时难灭,就暂时撤兵讲和。
功成身灭沉水而死
吴国失败后,西施假装向夫差请罪,要求夫差处死她这个越国人。
夫差却说:“人生下来总会有个地方,你又不是攻打吴国的人,也不是
勾践的亲人,为什么要领罪?”从此以后,夫差十分消沉,经常陪着西
施喝闷酒。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兴兵伐吴,这时的吴国已衰败不堪,难
以抵挡越军的攻势。夫差只得退守姑苏城,因城墙坚厚,一时难下,
越国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术,围了两年,终使姑苏城“士卒分散,城
门不守气公元前473年,姑苏城破,夫差率众逃至姑苏台上,派王孙
雄袒衣膝行至勾践面前说:“往日夫差在会稽得罪了您,不敢同您交好
了,只愿为越王臣虏,以赎前罪。”
越王心有不忍,竟欲应允,范蠡忙上前说:“往日上天把越国赐给
您,您却上违天命而不接受,才会有今天;今日上天把吴国赐给我们,
我们如不接受,那就有违天理了。”范蠡毅然擂鼓进军,夫差自杀,吴
国灭亡。
为了表示对西施的同情,人们为她设计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算。是对她辛酸付出的一点报偿。据说,勾践灭吴后,范蠡留下一封信就?
不见了,信上说:“大王灭吴,我的本份已尽,现有两个人留不得。一是西施,她迷惑夫差,使之亡国,如果留下她。她还会迷惑您,因此我把她杀了。另一个就是我自己,我如果活着,也许要扩大势力,对您是很危险的,因此,我把我自己杀了。”其实,范蠡是带着西施泛游五湖,经商致富去了。
实际上,西施被沉水而死,我们却不愿面对这一现实,而是把这些历史事实美化、淡化,把女人看作是可以兴国、可以亡国的神佛。但男人们不知想到没有,在他们创造了西施这一光照千古的形象之后,他们自己内在的怯懦与虚弱也就暴露无遗了!
西施为越国灭吴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正当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却不惜以身体为代价,跟一个年老体衰的武夫相伴数年,整日强装欢颜,搔首弄姿,这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Btjl(9~~翌-&’「0
西施是负着重要使命去的,说到底,是为了“国家”。这个
“国家”是越王一个人的,也即是说,西施作出如此大的牺牲、忍受那么多的苦楚,只是为了越王一个人。一国灭另一国,不是凭武力,而是借助女色等,并且使人民遭受到无穷的痛苦,这种交
替是否很有意义?而且,西施作为个体,地的牺牲是自觉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