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职场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人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至少也要在一方面超过别人,以引起别人刮目相看,既不希望对方不停地炫耀自己,又不希望被别人揭短。总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所以,对待老板、同事时,该装傻时就要装傻,千万不可聪明过头,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为人处世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张扬外露型的,一种是深藏不露型的。
张扬外露的人一般生性耿直,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眼里装不进一粒沙子。这种人自然不失为热心肠,花花肠子少,不记仇,不整人,但缺少婉转回旋,尤其是在机智上稍逊一筹。
深藏不露的人显得深沉许多,心里装得住事,喜怒不形于色,比较圆通,能屈能伸。这种人通常不动声色,让人防不胜防,被人称作为狡猾。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必须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为达目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关系。
糊涂哲学:
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谁标榜自己的个性是外向还是内向,也不可能随便给谁贴上标签。相反,大多数人却在追求着“二合一”式的为人处世规范。给人留下直爽印象的人,骨子里可能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而那些让人老觉着阴险的人,则可能张口就称自己是个直肠子。其实,这就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
3.不痴不聋,糊涂持家
老年人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具体说处理好与后辈的关系,当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而且影响到老人身心健康。当然,儿女应当孝顺、孝敬,尽量让老人满意。不过,作为老年人一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讲究点相处的方法和“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糊涂学赞成流行的一句话,“糊涂一点”。这是老人们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真经”。作为长者,都要明白这个道理:糊涂一点。
唐代宗时,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这小俩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俩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暧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愤懑不平地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
在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可能遭满门抄斩的大祸。升平公主听到郭暧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皇父会因此重惩郭暧,替她出口气。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
“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俩口要和和气气的过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自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被郭子仪听到了,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俩口打架不要紧,儿子口出狂言,迹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
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说:
“小俩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吗:‘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起真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作没听见就行了。”
听到老亲家这番合情人理的话,郭子仪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轻松,眼见得一场大祸化作芥蒂小事。
小俩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句句较真,就将家无宁日。杀人不过头点地,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唐代宗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大动杀机,而是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俩口重归于好。他的这笔利弊得失的账算得很明白。
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家里不要较真而要糊涂,否则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用呢?
糊涂哲学:
古人云: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意思是说,作为家中的父母或公婆,对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的若干私事,应当少问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常装装糊涂,家中自会少生许多矛盾,当长辈的也就减少许多烦恼。换位思考一下,做儿媳的,也应该糊涂一点,不能什么事情都较真,才能婆媳关系融洽。
4.取像于钱,方圆有道
做人要方圆有道,就必须讲究一点糊涂智慧。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辨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绝不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虽然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看呆不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来得壮烈、辉煌,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明朝张崌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特务组织)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开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