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听到有人说:‘如果我1952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啦!’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一个好创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也会带来无限的满足。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不过纪念碑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纪念碑顶就要等上2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1秒钟也不必等。”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真切!不止华盛顿纪念碑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次一步,那么我们将在顶峰相会。
做出决定要果断
??李某在儿子上了初中之后便决定再去工作。有三份好工作任她挑选,使她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经过两星期的选择,她最终下了决心,但为时已晚,三份工作均已不复存在了。
一位42岁名叫尼尔·巴特勒的探险者,在人烟稀少的加拿大西部雪地上行走时,突然被捕熊器牢牢地夹住了脚。更可怕的是这一地区晚间温度会降到零下几十度,遇此绝境,要么被冻死,要么断腿逃命。经过慎重思考,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给自己截肢”。当做出选择后,他嘴里咬住帽子以防痛苦中喊叫时咬伤舌头;他用血洗刀,权当消毒;他用衣服扎住小腿来止血;然后用锯齿刀锯断自己的腿骨。他终于将自己从捕熊夹中解救出来,用雪埋好断肢,以备以后能接上。他做完这些事后,开车走了150多公里才找到森林边上的一个医疗站,说明情况并告诉医生“我的脚还在雪地里”之后瘫倒了。
后来,他的脚并没有保住,但他智慧的选择却保住了生命。而不是像驴子那样,既舍不得脚,又动弹不得,最后被冻死或被熊吃掉。像壁虎一样,每每尾巴被其他动物抓住时,就采取断尾求生之法,这也是一种智慧的行动。
拿破仑·希尔发现,多数人都害怕决策失误。这种担忧有三个主要原因:
????(1)希望永远正确
????有些人在诸如去看哪场电影、看哪个电视节目或去哪里度假之类小事上都不能下决心,是因为他们过于担心会犯错误。并非因为决策事关生死,而只是因为人们不能容忍犯错误。
????(2)混淆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
????多数决定均需以客观事实为据,也有很少一部分可根据主观感觉。如果不能分清两者,则很难做出理性的决策。
????(3)担心永远承担义务
????有些人认为决策是一成不变、不可撤销的。这不正确,假如你决策失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新决策加以改正。
????拿破仑·希尔指出,实践加经验才能造就果断,想要学会怎样做出正确决策,你应遵守下列准则:
????①学会对自己行为自信,不要延误,不要拐弯抹角。
????②弄清事实后再下决心,然后十分自信地下达命令。
????③给自己规定一个合理的决策期限。具体的期限可迫使你掌握┦率怠*
????④尽量限制选择范围。比如你在挑选新地毯,由于选择面太宽,不知应选哪一块,这时就要缩小范围,方法是每次只看三块,挑出一块最好的,然后再看另外三块,挑出其中最好的,依次挑下去,之后把选出的最好的毯子放在一起,再重复同一程序直到最终只剩下一块为止。你可用同样方法挑选西服、鞋袜、外套、领带等等。
????⑤重新检查已做的决定,看看是否稳妥及时。
????⑥分析他人所做的决定。假如不同意,就要确定不同意的原因是否稳妥,合不合逻辑。
????⑦开阔眼界。方法是研究他人的行为,从其成功或失败中获益。
⑧不要小题大做。要为重大决策积蓄能量。不要为决定晚餐吃芦笋还是净豆荚而大伤脑筋。
当机立断,临难不慌
高效能人士必须要具备这样一种性格:当机立断,临难不慌,以此来解决眼前难题。机勇者,临危不惧,临难不惊,机勇沉着,镇定自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即显示出战略家的胆略和个性。
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统率水。陆两军数十万,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吴。东吴与刘备联军,共同抗击曹操。周瑜和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有四患,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大战胜利后,诸葛亮便乘机占领了荆益两州,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他自己也官拜丞相。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他便辅佐刘禅,主持军国大事。
马谡是蜀国的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迁任为参军。公元229年,诸葛亮兴兵攻魏,命令马谡督诸军为前锋,与魏将郃大战于街亭。马谡因为违背了诸葛亮的布署,指挥失宜,最后为张郃所败。诸葛亮的兴兵计划遭到破坏,被迫退兵汉中,将马谡下狱,死于狱中。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很恼火。但魏兵在大将军司马懿的率领下,却穷追不舍。诸葛亮毕竟是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方面将马谡抓捕入狱,以振军威,以严军纪,同时他又冷静地思考对策。
他想,以自己的兵力直接迎战司马懿,毫无胜利的希望,如果仓皇逃跑,司马懿肯定继续追杀,可能要当俘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左思右想,诸葛亮迅速做出军事布署:急唤关兴、张苞,吩咐他俩各引精兵三千,急投武功山,并鼓噪呐喊,虚张声势。命令张翼引兵修剑阁,以备退路,命令马岱、姜维断后,伏于山谷之间,以防不测。并命令将所有旌旗隐匿起来,诸军各守城铺。命令将城门大开,不要关闭,每一城门用二十军士,脱去军装,打扮成一般的平民百姓,手持工具,洒扫街道。其他行人进进出出,没有一点紧张的表现。
吩咐完毕,诸葛亮自己身被鹤氅,头戴华阳巾,手拿鹅毛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来到城楼上凭栏而坐,然后命人焚香操琴,显得若无其事,安然自得。司马懿前锋部队追到城下,却不见城内一点动静,只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赏景,感到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贸然前进,便暂停下来,急速报与司马懿。大将军司马懿以为这是谎报,便命令三军原地休息,自己则骑马飞驰而来,要看个究竟。果然,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悠闲自在,根本没有什么恐惧和惊慌的表情。所以,怕中诸葛亮之计,不敢攻城,只好收兵回营。
可见,一个人具备当机立断的个性,才能谋大事、成大事,否则犹豫不决就会一事无成。有些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最后耽误的还是自己。
关键时刻敢于拍板
一个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能力素质。而在当今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捉摸不定的局势,对一个人在分析、判断能力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凡是成大事者,都会碰到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不能退缩,不能没有主见,而应具备敢于拍板的性格,表现出非凡的盘算和决策能力。
现实中的客观情况往往是纷繁复杂的,有一些情况是不可能让人事先做出百分之百正确判断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常常遇到的是一些不确定型、风险型的盘算,这就要求你有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精神,不能追求四平八稳,因循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