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际中,经介绍与他人相识之后,如带有名片,应立即取出,恭敬地用双手捧交给对方。切不可随意放在桌上,让对方自取。收取名片的一方,若有名片,要迅速递上自己的名片;若没有,则应说明并道歉。若是双方均无深交之意,那么相互点头致意或握手为礼即可,不必交换名片。若是双方早已熟悉或是经常见面,也可不必交换名片。
(1)递名片讲究“奉”
日常生活中,随意用手指指人是极为无礼的行为。因为手指是尖锐之物,尖锐之物是会伤人的,同时用手指指人具有挑衅的意味,所以使人极度反感和产生警戒心。以消除顾客警戒心为第一要务的推销人员切忌用手指或尖锐之物指向客人。
有一位推销人员去拜访公司总经理,递名片时,用食指和中指夹着名片递给对方,本来应递到对方手中的,可他却将名片放在桌上,以致那位经理大为不快,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递名片讲究“奉”,即奉送之意,要表现谦诚、恭敬。下面介绍3种名片递法:
①手指并拢,将名片放在手掌上,用大拇指夹住名片的左端,恭敬地送到顾客胸前。名片的名字反向对己,正向顾客,使顾客接到名片时就可以正读,不必翻转过来。
②食指弯曲与大拇指夹住名片递上。同样名字反向对己。
③双手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夹住名片左右两端奉上。
以上3种递法都避免了“尖锐的指尖”指着顾客的禁忌,其中尤以第3种最为恭敬。
也许你认为这是区区小节,不足挂齿。那么别忘了,有时候对名片处理不当,就会使推销工作马失前蹄。
推销人员每天都要递上好几次名片,希望那些想成为推销高手的人千万别不拘这个“小节”。
(2)接名片讲究“恭”
有些人在定做的衬衫上绣上自己的英文缩写的名字,也有些人戴镶有名字缩写的项链,这并不是怕和别人的东西混淆,或者怕失窃,而是表示对自己名字的重视。很多人终身拼搏就是想成功出名或万世留名。名字是人的第二生命,是生命的延长,侮辱了一个人的名字等于侮辱了他本人。
名片正是名字的具体载体,它代表一个人的身份。推销人员在工作中常常要接受名片,接受方式是否恰当,将会影响你给顾客的第一印象,因此必须懂得如何礼貌地接受名片。总的说,接受名片讲究一个“恭”字,即恭恭敬敬,具体说来有6种接受方式可供参考:
①空手的时候必须以双手接受。试想如果别人以此种方式接受你的名片,你一定很高兴。
②接受后要马上过目,不可随便瞟一眼或有怠慢的表示。
③初次见面,一次同时接受几张名片,千万要记住哪张名片是哪位先生或小姐的,如果是在会议席上,休息时不妨拿出来摆在桌上,排列次序,和对方座位一致。这种举动同样不会失礼,反而会使对方认为受到你的重视。
④把对方的名片放在桌上,聊得高兴起来把东西随便压在名片上的大有人在,殊不知这等于是把对方的脸压在屁股下面一样,会使对方感到受了侮辱,因此一定要小心谨慎。
⑤假如你很想得到对方的名片,对方却忘记给你,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如果就此畏缩:“他是不愿给我名片的了。”这不是推销人员应有的想法。内向、被动,对推销人员来说是不可取的,你尽可以向他请求。“真冒昧,如果方便的话可否给我一张名片。”这样做,一来不掉你的价,二来会提高对方的身份,没有什么不当的。
名片是对方人格的象征,尊敬对方的名片也就等于尊重对方的人格,当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时,必然会增加对你的好感。这将有利于推销工作的开展。因此,接受名片时是否有礼貌,直接影响你的推销成绩,切不可等闲视之。
10.称呼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称呼,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结识新朋友,路遇老朋友,一见面就是称呼对方。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又是自己知书达礼的体现。据有关心理专家说,人们对别人怎样称呼自己特别地看重;同时,由于各国各民族民俗不同,语言各异,社会制度也不一,因而称呼上的差别也较大。朋友相见,尤其是与陌生人相见,就不得不讲究应该如何称呼了。如果称呼错了,将会闹出笑话,造成误会,使对方不高兴甚至反感。而恰当的称呼则会让对方觉出你的尊重,它有如妙音入耳,使对方备感温馨,从而使双方产生心理相容,使感情更加融洽,使交流更加顺畅。
人际交往中,称呼每天都会用到,这里面的学问也挺多的,掌握它是你在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的前提。
(1)称呼的原则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一声亲切而得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一个人谦恭有礼的内涵,而且能使对方如沐春风,易于交融双方的情感,为深层交际打下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大舞台上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而称呼最能准确地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尊卑上下,具有鲜明的褒贬性。亲属之间,按彼此的关系,
都有固定称呼,自不待说。在社会交际中,人际称呼的格调则有雅俗高下之分,它不仅反映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和婚姻状况,而且反映对对方的态度及其亲疏关系,不同的称呼内容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态。如同是对老年人,就可称老人家、老同志、老师傅、老大爷、老先生、老伯、老叔、老丈,对德高望重者还可称“X老”,如“张老”;切不可称“老头子”、“老婆子”、“老东西”、“老家伙”、“老不死”等。很显然,前者是褒称,带有尊敬对方的感情色彩;而后者则是贬称,带有蔑视对方的厌恶情绪。在交际开始时,只有使用高格调的称呼,才会使交际对象产生同你交往的欲望。因此,使用称呼语时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①礼貌原则
这是人际称呼的基本原则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而合乎礼节的称呼,正是表达对他人尊重和表现自己有礼貌修养的一种方式。在社交接触中,称呼对方要用尊称。常用的尊称有:“您”--您好,请您……;“贵”--贵姓、贵公司、贵方、贵校、贵体;“大”--尊姓大名、大作;“贤”--贤弟、贤媳、贤侄等;“高”--高寿、高见、高明,“尊”--尊客、尊言、尊意、尊口、尊夫人。
②尊崇原则
一般来说,汉族人有从大从老从高的心态。如对同龄人,可称呼对方为哥、姐;对既可称“爷爷”又可称“伯伯”的长者,以称“爷爷”为宜;对副科长、副处长、副厂长等,也直接以正职相称。
③适度原则
许多年轻人往往对人喜欢称师傅,虽然亲热有余,但文雅不足且普适性较差。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要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在与众多人打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亲后疏为宜。
(2)称呼的方式
称呼的方式有多种:其一,称姓名。如“张三”、“李四”、
“王娟”等,称姓名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否则,就应将姓名、职务、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张三老师“、”李四处长“、“王娟小姐”等。其二,称职务。加“王经理”、“汪局长”等。其三,称职业。如“老师”、“空姐”、“乘务员”、“医生”、“律师”、“营业员”等。其四,称职衔。如工程师、教授、上尉、大校等。其五,拟亲称。如“唐爷爷”、“汪叔叔”、“胡阿姨”等。其六,称“先生”、“夫人”、“太太”、“小姐”、“同志”等,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