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沃森联合了伯肯斯托克的力量,为IBM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沃森在他的回忆中还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但挽留了伯肯斯托克,后来,他还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6.低调做事,不张扬
在商圈里,浙江商人做事不张扬,不喜欢空谈,崇尚务实精神。
宁波三星奥克斯集团总裁郑坚江,“掌控”着销量居中国第三的奥克斯空调和全球销量第一的三星电能表,集团总资产已45亿元。他说,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应该成为闪光灯下的“明星”,频频亮相会影响踏踏实实地做事。
低调做事,平和做人,正是宁波商人乃至浙江商人抹之不去的精神因子。
丁磊原是宁波市电信局一名普通员工,辞职下海,1997年创办网易,2003年成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榜首”。丁磊对排名很淡然,认为做比说要重要得多。
浙商不摆大,哪怕真的是老大。浙商常常是各类排行榜的主角,但浙商并没有爱上镜的偏好,现代的浙商老板们很少会把《福布斯》关于中国富人阶层的排名当回事。
在胡润前脚刚刚离开《福布斯》之后,对于一群耐不住寂寞的笔杆子们信手搞出来的400富人榜,浙商老板们不以为然。尽管排名者们很是抬爱浙江的富人,有62人荣列其中,在宁波,也有6名老板跻身于这个富人俱乐部,但宁波的老板们并不领情,三位人选者甚至把此喻为“纸糊的排行榜”。
把人家历时1年半时间,据说是跑遍了10多个省市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排名活动斥之为“纸糊”的,未免有点嘲弄之嫌,但从侧面也反映出浙商不爱张扬,不慕虚名,作风内敛,注重实干的务实精神。
通常人们认为,浙商的形象并不“高大”,而是低调,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
营养米粉销量已经是亨氏两倍的杭州未来食品老板蒋敏德,他在998年全国抗洪救灾晚会上的那句自我介绍,至今让人印象深刻。捐出百万巨款,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浙江富阳的一个个体户。既不说自己是谁,也没有提企业的名字。多好的宣传机会啊,他放弃了。
浙江萧山人朱庆尧,1985年,20岁的他只身来到安徽安庆、池州、岳西等地,从10匹布开始做生意,尽管非常艰难,但朱庆尧以诚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97年底,朱庆尧与贵池食品公司签约经营一家因严重亏损而倒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成立了池州东华东商贸有限公司,一个月后,东华东超市闪亮登场。2001年,朱庆尧力邀老乡陈灿火带资人股,于次年初成立东华东购物城。2002年6月3日,东华东上海华联超市加盟店开业,2003年朱庆尧又在池州市东至县城开设综合性卖场……生意慢慢做大,但朱庆尧仍保持着浙商的低调作风。他买的车子是二手的普通桑塔纳,原来一直是每月250元租住80年代的老房子,最近才搬进新买的房子。
浙商刻意低调,公众知名度甚低。浙商都不喜欢见记者,不喜欢到公众场合露面,不多报销售、利润。浙商的这种“对待荣誉有如对待批评”式的反应,与经常可以听到的国内其他一些地方的企业经营经营者统计“注水”夸大业绩吹牛皮比较起来,其不爱出风头的个性十分突出。
浙商不为面子所累,虽然面子对商人而言很重要,但相对于商人的人格魅力而言,有没有名车、带游泳池的别墅、打高尔夫以及名贵的服饰,甚至发型这些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浙商老板们可以按自己的喜欢穿一双布鞋,甚至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飞到异国他乡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球队的主场或客场比赛,甚至可以在很多人面前抽自己喜欢抽的劣质香烟。
7.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中国象棋上有许多“以退为进”的招式,其实,这可以应用到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难免有时为了利益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可为了芝麻大点事,闹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成为死对头,这值吗?古人曰:“退一步则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否则彻底把对方的退路堵死了,到时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说不定他会背水一战进行反击,那真是一发而不可收。所以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当你在权势和财富都不如别人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真正的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能屈能伸。当然,这种“退”,是以退为进,借这样的机会培养自己,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每个人都会犯点小毛病,这时我们不要抓住别人的“小尾巴”不放,或者借机不给对方面子,交际中最难得的是谅解和宽容。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的痛处、难处,宽容几分,忍让几次,那么心胸最狭窄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朋友,成为你发展的好搭档,助你一臂之力。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家喻户晓。廉颇自恃功大,对蔺相如一直不服气,于是多次想办法要让蔺相如出丑,甚至在背后对其妄加诽谤。蔺相如对廉颇的嫉妒诽谤置之不理,容忍回避,以国家大义为重,终于促成廉颇醒悟,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宏气势对我们的处世有很重要的前车之鉴。
忍一忍,让一让,意思不是让你失掉全部。有时候忍一时之痛可获终生幸福,有时候退一步可促大势发展。什么东西都是双面性的,有了“退”那就会有“进”,有了“舍”就会有“收”,有了“让”就会“得”。
成大事的精明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都会忍耐。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天大的事,都要忍一忍,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这次丢了,下次我们找机会还会拾回来,骂我也好,打我也罢,只要益于办事,有利前途,都没什么关系。
曾经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矿冶工程师荷蒙,一生中有许多动人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讲他从国外留学归来找第一个工作的有趣经历。
荷蒙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到德国弗莱堡修完硕士,学成回国后他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希望能在他那儿谋份职业。但赫斯特是个狂妄自大、顽固执拗,自己没有学历却看不起有学历的人,他一向看不起那些文质彬彬专讲理论的工程师。
当赫斯特看完荷蒙的简历后,头也不抬地对荷蒙说:“我不想用你,因为你是弗莱堡的硕士,你的脑袋里装的是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不需要像你这样文绉绉的不懂实务的工程师。”荷蒙早就了解到这个矿主的脾气,他转换角度对他说:“如果你答应替我对我父亲保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于是答应了他。荷蒙故意神秘地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我在德国其实什么都没学,我在那里白白混了三年,我脑袋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一听这话,赫斯特一改刚才严肃不屑的脸色笑嘻嘻地对他说:“好!很好,很好!我录用你,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荷蒙之所以在一个非常固执的人面前轻易地就讨得欢喜而达到了他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因为他懂得“必要时不妨让让对方”的策略。
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一些气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有时候如果是关于人生前途的那就不是些无所谓的事。同样,这种时候“忍”更重要,要知道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掌握好时机,利用好自己,失去的东西一定会赢回来。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教皇格里高利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个宗教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
当时,亨利四世在国内的统治并不稳固,而教皇的号召力却彳艮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的呼声大肆蔓延,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机,被迫妥协。1077年1月,他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跋山涉水,忍痛挨饿来到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向教皇请罪忏悔。教皇格里高利紧闭城堡大门,将亨利拒之门外。
当时大雪纷飞,数九寒天,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在雪地上一跪就是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恰恰是他挽救了摇摇欲坠的亨利四世的政权。他使众多追随者失望,而亨利则恢复了教籍,保住了帝位。他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巩固政权,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伞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遂逐一告灭。
在阵脚稳固之后,亨利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杀手铜”--开除教籍,但这回却完全失去了效用。原来的支持者都已被除灭,中间派则在“卡诺莎之行”后不再信任他,纷纷投靠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强兵压境,所向披靡,格里高利只好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不要因一时得意而忘形于色,得理不饶人,多一点忍让,多一点退步,也不失为一妙招。“忍”、“让”的同时遮掩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对方放松了警惕,等到合适的时机,你还怕一辈子受辱吗?
忍让小人,需要一定的方法。
(1)与小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奸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得意的,不就是一个……”接下来,你就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