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可怕的山西人作者 > 第六章 惜才爱才人才第一(第4页)

第六章 惜才爱才人才第一(第4页)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激励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忠诚感。在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中,企业经营者对激励的理解十分简单,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加惩罚”,把员工看成是为自己挣钱的“机器”,不仅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也过于简单,主要就是物质刺激形式,干得好就加薪,做不好则扣钱。

从理论上分析,当员工的货币收入达到一定数额后,再增加单位货币收入的边际激励效果将呈递减趋势,金钱的激励功能弱化,激励强度下降,物质刺激并不总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因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在物质激励方面,也要进行激励手段的创新,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如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从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着手,从整体上推动企业的发展。

7.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晋商之所以能在中国商业史上独树一帜,甚至在亚洲和世界商业史上占据一定位置,这和他们运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晋商深知此道,所以即使遇到年终发生亏赔,只要不是人为失职或能力造成的,财东不但不加以责怪,反而多加慰勉,立即补足资金,令其重整旗鼓,以期来年扭亏为盈。

随着明清以来晋商的迅速成长并崛起,其经营管理制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无论是独资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财东决定投资某项业务时,先物色一位有经验、可信赖的人做掌柜,并向掌柜授予全权,包括资金运用权、职工调动权、业务经营权,并签有契约合同,规定资本若干,由掌柜自主经营,财东不加干预。

清朝末年,曹家觉得沈阳是个很有前途的市场,想在沈阳开设富生峻钱庄。曹财东对掌柜人选进行了慎重选择。他自己亲自查访其身世、家世,多方面考察其品行、道德、能力,最后又找到一位德高望众的、家道殷实的保荐人之后,才正式聘用了一位掌柜,并将七万两白银交付给他做本钱,打发其赴沈阳上任。

这位掌柜信心十足地去闯关东了。没想到一年后,掌柜竟然空手而归,东家七万两开办费打了水漂。这位掌柜只得回太谷向东家汇报这几年钱庄的经营情况,他一一分析了赔钱的主客观原因,并申明不是自己不尽职守,实在是有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导致的亏损,但自己应承担责任,被东家辞退也是毫无怨言。曹东家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为造成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都不是这位大败而归的掌柜主观方面的因素。于是,他没有责怪掌柜,而是抚慰他,并又拿出七万两白银,鼓励其再赴东北创业。掌柜深受感动,决意一定要成功。不料几年过去,本钱又亏得一塌糊涂。这位掌柜觉得很羞愧,提出引咎辞职,可曹财东听了他的第二次汇报,又进行认真分析,认定这位掌柜并非无能之辈,心中认真考虑一番,不但没有生气

和责怪掌柜,反而问他:“还敢不敢继续干?”于是又拿出第三笔本钱,鼓励他不要灰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相信他一定能够经营好富生峻钱庄。掌柜见曹财东对自己如此信任,感激涕零,决心一定要干好干成,报答东家的知遇之恩,否则,无言再见晋东父老。

这一次,掌柜抓住了机遇。他回到东北后,重振旗鼓,整顿人事,在总结前两次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调整了经营策略。从酿酒起步,在沈阳开办了盛泉、富盛成、富盛义三家酒坊,皆获成功,不仅赚回了前两次亏赔的钱,而且获碍巨额赢利。掌柜感念曹财东的恩德,不敢居功自傲、裹足不前,而是想办法扩大经营,他用赚来的钱又开设了富生峻钱庄,没几年,富生峻钱庄也在沈阳金融界确立了稳固的大户地位。这位掌柜完成了曹东家的重托,为曹家在东北开辟了市场,站稳了脚跟。

曹财东选人谨慎、用人不疑、惜才爱才的做法在晋商中传为美谈,为众多财东所效仿,他那种识人用人的眼光和以感情重托使其殚精竭虑以图报效的领导艺术,也是很值得今人借鉴的。晋商经营者的权力很大,财东对于企业具体的经营决策过程采取了超然的态度。晋商的财东们之所以敢对经营者如此大规模地放权,主要原因是他们知道如何选人、用人,包括选人的程序、选人的标准以及选拔以后如何进行培训教育、如何使用。由于选用的经营人德才兼备,所以可委以重任,实践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

1926年,松下电器公司首先在金泽市设立了营业所。金泽这个地方,松下从没去过。但是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觉得无论如何必须在金泽成立一个营业所。这时候发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派谁主持呢?谁最合适?有能力去主持这个新营业所的高级主管,为数倒不少。但是,这些老资格的人却必须留在总公司工作。这些人如果有人要是离开总公司,那么总公司的业务势必受到影响。所以,这些人不能派往金泽。于是,问题便是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松下忽然想起一个年轻的业务员,这个人的年纪刚满20岁。如果说年轻这一点是问题,不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他认为不可能因为年轻就做不好。

于是,松下决定委派这个年轻的业务员担任设立金泽营业所的负责人。松下把他找来,对他说:“这次公司决定,在金泽设立一个营业所,我希望你去主持。现在你就立刻去金泽,找个合适的地方,租下房子,设立一个营业所。我先准备了300元资金,你拿去进行这项工作好了。”

听了松下这番话,这个年轻的业务员大吃一惊。他惊讶地说:“这么重要的职务,我恐怕不能胜任。我进入公司还不到两年,等于只是个新进的小职员。年纪也才20出头,又没有什么经验……”他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些不安。进入公司才迈入第二年的一个小职员突然奉命在金泽设立一个营业所,也难怪他会感到困惑。可是松下对他有信赖感。所以,他以几乎命令的口吻对他说:“你没有做不到的事,你一定能够做到的。想想看战国时代,像另藤清正、福岛正则这些武将,都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非常活跃了。他们都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自己的城堡,统率部下,治理领地老百姓。明治维新的志士们不都也是年轻人吗?他们在国家艰难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建立了新的日本。你已经超过20岁了,不可能做不到。放心,你可以做到的。”松下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过了一会儿,这个年轻的职员便断然地说:“我明白了,让我去做吧。承蒙您给我这个机会,实在光荣之至,我会好好地去干。”他脸上的神色和刚才判若两人,显出很感激的样子。所以松下也高兴地说:“好,那就请你好好去做。”就这样,松下派遣他到金泽。

这个年轻职员一到金泽,立即展开活动。他几乎每天都写信给松下。

他在信中告诉他,正在寻找可以做生意的房子,然后又写信说房子已经找到,像这样,把进展情形一一写信告诉松下。没过多久,筹备工作就已经就绪了,于是松下又从大阪派去两三个职员,开设了营业所。

一个管理完善的成熟型企业,应该善于使用人才,让内部的员工感到自已受到重视和赏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尊重人的个性、能力、智慧。要把每一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重视专长,人尽其才。古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所以,人才固然重要,用好人才更重要。

8.经久传唱的学徒制

数百年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商一族能够传承下来,而且开枝散叶遍布国内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培养了一代商人,使得商业传统不坠。而培养下一代的商人,又是通过一种比较刻板乃至艰苦的模式,那就是“学生意”。晋商用人,一般都从小学徒开始培养。经过几年,甚至长达十余年的直接培训,证明其确实在业务能力和商业道德方面成了可用之才后,才算熬出了学徒生涯。这其中的辛苦不亚于十年寒窗考取功名的仕子。晋商通过技术、职业道德培训和考察学徒,然后量才、德使用,其程序相当严格,而且是一个封闭式的长时期教育过程,以培养员工的“仁、义、敬、智、德”以及忠诚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由于“学徒制”执行起来非常严格,从而培育了不少人才,陆续成为晋商的骨干力量。

晋商不论是经营商号或者票号,对学徒入号前的考核及入号后的严格培养教育,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晋商数百年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江山代有人才出”。正因为如此,晋商对学徒的培养不遗余力。学徒则极为勤勉,把个人的前途、家庭的期望都与商号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晋商在对人才的培养中,立足于修身正己,集儒、道、兵、法诸家文化之长于人才素质要求,尤其是在实际的业务工作和艰苦的环境中给予每一个人的锻炼、考验,使他们不仅具备了商家鼻祖所言智勇仁强的基本素质,还特别地具备了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条件的刚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才使晋商在明清500年间纵横捭阖,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能够阻挡他们南征北战,甚至欧洲商人也望而生畏。

在祁县乔氏所开的大德通票号里,摆放着一双铁鞋。你一定感到奇怪,沉甸甸的铁鞋,有谁会去穿它呢?但是,就是有人去穿。

所有想来这里当学徒的人,都要先试穿这双鞋。如能穿上,才有进号当学徒的资格,如果脚大穿不上,说明你的年龄已超规定,其他条件再好,也不录用。这一规定,乍看起来,太不近人情,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晋商对人才的培养,从娃娃抓起,并从年龄上对初学经商者加以严格的限制。为了防止引荐者弄虚作假,所以,以鞋来衡量进号学徒年龄的方法虽然笨了点,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晋商对初学经商者年龄限制之严格,也说明晋商对商业人才的培养是从小抓起的。

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经商,十多年的学徒生涯,把一个蒙昧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了驰骋商场的经商老手,晋商的一批批优秀人才,便是从这些学徒电脱颖而出的。

蔚丰厚票号分号经理李宏龄,是山西票号的改革家,是倡议票号实行联合组织股份大银行的中坚人物。他15岁起便进乎遥县城一家钱铺当学徒,六年票号学徒提前结束进蔚丰厚票号做事。李宏龄进号不久,便以其敏捷的能力和才干,备受财东和掌柜器重,先后被派往京师、上海、汉口各重要分号,充任分号掌柜,主持业务达30年,被同行誉为贤才。

同时,学徒制使晋商队伍整体年轻化,而且供职时间长。用十多年的选拔、培养,换来三四十年的商业服务,使每一个人把他年富力强之时都充分用于商场征战,大大提高了人的一生的有效工作时间,是充分利用资金和人才的一个有效办法。由此可知,晋商之所以优秀于其他各地商人,正是由于晋商从“十余岁”就跟着别入学贸易,当其他社会同仁二士多岁开始迈向商界之时,晋商已是商场老手了,自然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晋商之“十余岁”就当学徒之优势,由此可见。

在强调年龄的同时,学徒制还强调学徒者必须“身高五尺、五宫端正、仪态大方、家世清白、懂礼貌、善珠算、精楷书、不怕远行、肯吃苦”等等。对学徒的外表、品行、家世、才能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这一切都合格了,方能被录用为学徒。虽然做学徒地位低下,但前途照样远大,学徒也能成为大掌柜。所以,虽然要求如此严格,但愿意当学徒的人仍然是数不胜数。因此,想进入商界的人除了以上都合乎要求,还要有人担保。

入号只是入了商家的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经商人才,还要经过长期的磨炼。首先,总号还要派年资较深的人任教师进行专门培养。培养的项目:一是商业技能培训。学徒要学习包括珠算、楷书、记账、写信等经商基本技能。由于晋商的商业活动遍及蒙古、东北、新疆,甚至远至俄、日等国家,所以学徒还要学习蒙语、满语等民族语言,也要通俄、日等外语。这和今天考硕士、博士要求外语达到一定等级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今天对外语的要求,尚停留在书本上,而晋商对学徒的要求则以交流畅通为目的。同时还要熟记银两成色;二是职业道德培养。如不准赌博、吸鸦片,要“重信心、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戒奢华,并派往繁华商埠,以观其色”。经过几年的训练考察,有培养前途的就留下委以重任,否则学徒未满便被淘汰。

一般伙友在做学徒时,就要时刻背诵“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戒奢华”,并要一遍又一遍地抄写下来。所以票号的人才培养,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商业伦理道德的教育。

学徒经过几年的培养,能留下的往往不到一半,如日升昌一次招了29个学徒,最后只有10人过关成为店里的伙计。而最终留下的人则进入顶身股的层次。初获顶身股的人要被委派去做各种行业的业务,从中给予锻炼和考验。票号考验伙友的办法很多,比如“远行易欺,远使以观其志;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辨,卒问以观其智;急则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变以观其节;久则易惰,班期二年以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总之,或把伙友派往远地,或留在身边,或让其处于复杂的环境,或把其置于危急的境地,或给以期限约束,或动用财宝去诱惑,或告之危难去动摇,或派往苦寒边地,或放到繁华城市,在各种环境的磨炼中,伙友的志、敬、能、智、信、仁、节、则、色九大素质就得到全面的考验、锻炼。其优秀者方可委以重任。商号或票号一般都不收留从别的字号跳槽出来的“二把刀”,或被开除出来的伙友,目的是让学徒和伙友确立起“半路跳槽”或者被开除就没有出路的信念。

山西商人的习商谚语充分说明了其对学徒要求之严。“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快在柜前,忙在柜台”;“人有站相,货有摆样”。在山西商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学徒工作规矩:“黎明即起,侍奉掌柜;五壶四把(茶壶、酒壶、水烟壶、喷壶、夜壶和笤帚、掸子、毛巾、抹布),终日伴随;一丝不苟,谨小慎微;顾客上门,礼貌相待;不分童叟,不看衣着;察言观色,唯恐得罪;精于业务,体会精髓;算盘口诀,必须熟练;有客实践,无客默诵;学以致用,口无怨言;每岁终了,经得考验;最所担心,铺盖之卷;一旦学成,身股入柜;已有奔头,双亲得慰。”由于“学徒制”执行起来非常严格,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成为晋商的骨干力量。所以,“十年辛苦考状元,十年学商倍艰辛”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年轻人学习商业知识、发掘商业智慧的不容易。

由此可见,晋商对人才的培养不仅在技术方面有要求,在道德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员工德才兼备的严格而全面的培养方式,适应商号经营需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学商成为一种颇为需要毅力和时间的修行。事实上,这种培养商人的体制也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很多小伙计就是通过这样的艰苦路径,逐步摸索积累,最后成为大掌柜,成为控制亿万财富的巨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