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十六年(7年),班超初使西域,只带了个随从。在鄯善国,国王非常恭敬客气地招待了班超,但没过多久就疏远了。班超知道是匈奴的人来与他争夺鄯善国了。他对部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必须靠智勇消灭匈奴的使者,震吓鄯善人,使他们臣服于我们。”当天夜里,班超率领人在狂风中袭击了匈奴人的驻地,班超先顺风放火,再前后鼓噪。虏众惊乱,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斩匈奴的使者及从士0人,其余一百多人都烧死在帐中。当第二天班超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鄯善国王看时,“一国震怖”,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并归降于汉朝。
过了不久,班超又率领他的将出使于阗国。当时,于阗王在西域南道称雄,匈奴遣使者监护其国,掌握着国中的实权。于阗国王对班超及其部下的到来很冷漠,该国国民都非常相信巫术,有巫师言:“你们留容汉使将惹天怒,汉使有一匹浅黑色的马,马上去取来献给我。”国王便派人向班超要马。班超要求巫师亲自来取,不一会儿巫师就大摇大摆地来了,班超一刀就把他的头砍了下来,以送国王。于阗人早就听说班超在鄯善诛灭匈奴使者的事迹,非常地惶恐,立刻杀了匈奴的使者投降汉朝了。由于鄯善、于阗的归降,西域南路的一些小国也纷纷仿效,如此,丝绸南路的通道就此打通了。
第二年,班超为了打通西域的北道,率领他的手下向天山最西端的疏勒国进发了。当时的疏勒国王被他的邻国龟兹所杀,另立了一个名叫兜题的龟兹贵族做了疏勒的国王,疏勒国民不满之情溢于疏勒全国。班超授计田虑智擒兜题,立新王,疏勒国人非常高兴。
由于胡人的叛服无常,加上经营西域需要强盛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汉章帝登位后,听从了放弃西域的主张,命令班超等人撤回汉朝,重闭玉门关。当班超要离开疏勒时,疏勒举国忧恐,有一个督尉竟以刀自刎,死前说:“我实在不忍看见班超离开,因为他一离开,我们必被龟兹所灭。”班超离开时,国王和王侯们也都为他们的离开而呼号悲戚,很多人匍匐在地,抱住班超等人的马腿不让他们走。看到这种情景,班超和他的手下毅然违抗了圣旨留了下来,重新回到了疏勒。在以后的三年中,班超率领疏勒、康居、居弥各国的兵马一万多人攻占姑墨石城后上书皇帝,建议用以夷制夷的方法管理西域,汉章帝大为赏识,派兵千余人来支援班超。在此后20年里,班超转战南北,纵横东西,大小十几战,从无败绩,且多以弱胜强,使得西域五十余国归附汉朝,解除了西域之忧。基于他的莫大功劳,在他岁那年,被封为定远侯,邑千户。
0年八月,班超7岁。在多方的努力下,年迈的他终于回到了久别了年的大都——洛阳。九月,班超就与世长辞了。
◆张仪筑江州浮雕
◆彩漆狩猎图装衣箱
延伸阅读
张仪含屈入秦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之璧”奖赏给了昭阳。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当然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们又回到魏国,再进入秦国。
苏秦合纵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弱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其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合纵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民国粉彩苏秦刺股图印泥盒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苏秦的合纵战略
延伸阅读
苏秦智擒凶手
苏秦和燕王的皇太后传出了绯色故事,被燕王知道了,苏秦知道很危险。于是说动燕王,要到齐国去才对燕国有利,燕王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也只有这个办法送他走最妥当,就让他去了。结果,齐国的大臣找人行刺他,苏秦身负重伤,没有立即死去。而齐王赏识他,大为震怒,下令全国抓凶手,可是抓不到。苏秦在临死以前,告诉齐王,只要宣布一下苏秦是个坏蛋,是为燕国来做间谍的,被杀死以后,齐国可以安定,这样宣布就可抓到凶手。苏秦说完这些话就死了。齐王果然照苏秦的话宣布,而行刺的凶手出来了,于是齐王把凶手抓来杀了。
晏子使楚
晏婴使楚,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了很崇高的声誉。
◆铸客铜升鼎。战国晚期
◆《晏子春秋》书影
延伸阅读
晏子使晋
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没有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的一生,是在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赵国政权的斗争中度过的。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政治素养和卓越识见的政治家,他用生平事迹谱写了一曲公忠爱国的赞歌。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清代寄尘绘
◆完璧归赵拓片
延伸阅读
渑池之会
赵王到渑池会见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辞严地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不辱使命
延伸阅读
唐雎说信陵君
◆彩漆带流杯。战国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