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主义只会让你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有了一点成绩便自以为是、固步自封。“圈子”就像是阻碍你发散性思维的屏障,不但把人的思维给束缚住了,也把一个人的想像空间给人为地缩小了。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会因此而瞻前顾后。他会感到这样做有难处,那样做又不符合圈里的作风。而且,“圈子”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同一圈里的人经常互相吹捧,以至于有时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分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日渐成熟的今天,圈圈主义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据说,波音747飞机的机身有几十万个零部件,而它们又是分别来自于世界各地上千个厂家,他们有的是制造汽车的,有的是制造橡胶的,甚至有的是制造啤酒瓶盖的。如果按照“圈圈儿”划分,他们肯定很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一架波音747飞机的生产却使它们不得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古至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在中国至少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它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交朋择友的理论依据。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这个观念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讲求的是实效与利益,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借助一些圈儿外的力量,广结善缘了。
3.用事实获得顾客的好感
客户对商品、商店、销售人员的信任感对其购买行为有很大影响,而这种信任感又常常取决于售货员的语言。销售人员不能老是盯着商品说话,不能老是把自己和客户限于买卖关系之中,而应着眼于多重的人际关系,以事实说话,给客户带来信任感。
有个人很善于做服装生意,别人卖一件,他往往能卖几件。一次谈话中,有问他生意有何诀窍,他笑了笑说:“要善于示弱。”接下去,他举例说:“有些顾客到你这里来买衣服,总是东挑西拣到处找缺点,把你的衣服说得一无是处。顾客总是头头是道地告诉你哪种衣服质量最好,价格又适中,式样与做工又如何精致,好像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时,你若与之争论毫无用处,他们这样评论只不过想以较低的价格把衣服买到手。这时,你要学会示弱,比如,你可以恭维对方确实眼光独特,很会挑选衣服,自己的衣服确实有不足之处,如式样并不新潮,颜色太单调,衣领太高,夏天穿起来热,不过,单调颜色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你在表示不足的同时,也侧面赞扬一番这衣服的优点,也许这正是他们瞧中的地方,可使他们动心。顾客花这么大心思不正是表明了他们其实是很喜欢这种衣服吗!善于示弱,满足了对方的挑剔心理,一笔生意很快就成功。”这就是他的妙招,示弱并不是示真弱,只不过顺着顾客的思路,用事实说话,同时也是用一种曲折迂回的办法来俘虏对方的心罢了。
为了自己的声誉,在做生意时,最好用事实说话,别去欺骗他人,因为被骗的人会把他告诉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也会转告其他人,失去一桩生意并不意味着你只失去了一位客户。千万别因为一次交易的微薄利益得罪客户而失去大量潜在的生意。当你给人好处的时候,影响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你的钱包自然就会渐渐鼓起来,而声誉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些生意人却不真诚,总爱竭尽所能,把自己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并自以为这才是推销的本事。其实,客户对这样的生意人是很反感的。相反,如果你能真诚坦言商品缺陷,更能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任。
经营房地产的王先生,有一次,他经营了一块地,这片土地接近火车站,交通便利。但那块土地紧邻一家木材加工厂,电动锯木的噪音使一般人难以忍受。
王先生想起有一位客户想买块土地,其价格标准和地理条件与这块地大体相同,而且这位客户以前也住在一家工厂时近,整天噪音也不绝于耳。于是,他就前去拜访这位客户。
“这块土地处于交通便利地段,比附近的土地价格便宜多了。当然,之所以便宜自有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紧邻两家木材加工厂,噪音较大。如果您能容忍噪音。那么它的交通地理条件、价格标准均与您的希望非常相符,很适合您购买。”王先生如实地对那块土地作了介绍。
不久,这位客户去现场参观考察,结果非常满意,他对王先生说:“上次你特地提到噪音问题,我还以为噪音一定很严重,那天我去观察了一下,发现那种噪音的程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以前住的地方整天重型卡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而这里的噪音一天只有几个小时,而且,卡车通过并不震动门窗,所以我很满意。你这人很诚实,要换上别人或许会隐瞒这个缺点,光说好听的,你这么坦诚,反而使我放心。
就这样,王先生顺利地做成了这笔难做的生意。
试想,倘若王先生介绍那块土地时仅说其优点,闭口不提其缺点的话,生意谈成功的可能性将很小。
事实上,在商业经营过程中,顾客对销售人员怀有双重心理:一方面有戒备心,怕销售人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甚至怕被欺骗;另一方面又有信任感,认为销售人员懂商品,又懂行情。销售人员应针对顾客的信任心理,以权威的身份说话。比如顾客经过一番挑选后,常会问:“请问,我是买红的好呢?还是买绿的好?”这时销售人员就应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一种:“红的好。红的配您的肤色最适宜,再说很多人都买这种。”这就坚定了顾客的信心,促成了买卖。
如果在买卖过程中,把顾客看作朋友,以朋友的身份来说话,就会增加顾客的可信度。所以,在同顾客说话是,就要避免死板的面孔。回答问题也尽量避免否定式。如顾客问:“有中南海牌香烟吗?”“没有。”这种回答给人硬邦邦的感觉,一下子就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如换种回答法,“对不起,现在没有了,只有其他牌子的,您看有适合您的吗?”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多了。
在商业活动中,销售人员和顾客不单是买卖关系,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销售人员不单要向顾客提供商品,更要提供服务,不能让顾客“花钱买气受”。当销售人员以服务员的身份说话时,应该注意敬语和委婉语的使用。销售人员的一声“您好!”“谢谢!”“再见!”、常常能获得顾客的好感,沟通对方的感情,促成买卖。对顾客的生理缺陷和忌讳都应用委婉语,不要直说。如不要说:“您太胖了,不能穿这件衣服。”另一方面,要善于接纳顾客的意见。顾客购物时,总是要追求两个目的:既要价廉,又求物美,当两者不能统一时,他就可能提出看法。这时销售人不要以辩论的口气去反驳,和顾客形成对立,而应当先接纳顾客的意见,然后再舍一端,取另一端,加以说明。
4.做生意就是做人
在商场,人们极为看重为人之道,认为做生意在本质上就是做人,因而人品最为重要。很多商业实践都已证明:商业的成功与高尚的品德密不可分,商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永久的快乐。
山西盂县商人张静轩说:“经商交结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前人之愚,断非后人智可及,忠厚留有余。”由于晋商严于律己,为人诚恳忠厚,行商不欺诈,故人都愿意与之共事。
在做人修养上晋商表现出了诚实忠厚的一面。他们认为“和气生财”,“和为贵”,凡事不做过分,不做法外生意,讲求以诚待人。晋商与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与关照。
运营资本乃商家之生命,犹如血脉,须臾不可缺少。但做生意,难免有短缺之时,互助借贷,自然是常有的事。如何对待借债,对商家和个人的品格无疑是一大严峻的考验。有“天下第一乔”美称的乔家,对债务的态度是:该外的一文不短,外该的听其自便。由此,足见其胸怀宽阔和品格的高尚。
有一家商店关门时,尚欠复盛公1000两银子,复盛公经理就去那家店里拿了一把斧头了事;有一家商号倒闭时尚欠复盛公5万两银子,经理登门向“乔老爷”请罪,“乔老爷”只是安慰,并不追究欠债。若仅从表面上看,乔家让借债人“听其自便”,而借债人的“自便”除感恩戴德外,那就是广为传颂了。无疑,乔家实际上等于借此做了一个永久的“活广告”。这件事在当时传为美谈。乔家的信誉越传越广,越传越牢靠,从而财源也就滚滚来。
商人的价值目标追求,首先建立在人格道德信用和商业信誉基础之上,然后才能实现其商人的价值目标和商业的盈利目的。晋商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而自我修养、正身的追求,使得洁身自好成为风尚。若有人一旦失足,人格尊严闪失,遂为同行所不齿,乡里所鄙,亲人所指,失去营生,再业无门,也无颜回故土。也正因为如此,明清晋商敬业心强,商业信誉卓著,事业发达,为世人刮目相看。
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
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所以说,生意人应当爱惜自己的人品,虽然人品不能当饭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商人无论多么才华横溢,只要品德上有缺陷,终究成不了大器,如果走“歪门邪道”赚钱,迟早会出事。
山西榆次鼎泽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砖块成型机,在当地很有名。
1999年,董事长王永昌招聘了一个叫郭瑛的人做公司销售部经理。郭瑛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将鼎泽洲的产品推广到了全国。
王永昌很赏识郭瑛,将自己的轿车让给了他坐,还替他买了一套大房子。另外,除了拿销售提成,在王永昌的坚持下,公司还将郭瑛的年薪提高到了10万元。这在相对贫困的山西,简直是天价。
王永昌的厚待并没有留住郭瑛。不久,郭瑛悄悄离开了鼎泽洲。他想自立门户,自己做一番事业。他做的事业是:挖鼎泽洲的墙脚。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郭瑛没料想到这一行业道行竟是如此之深,看起来简单的砖块成型机做起来竟是复杂异常。郭瑛以失败告终。
走投无路之际,他决定重回鼎泽洲偷艺。王永昌不计前嫌,在2000年10月让郭瑛重回鼎泽洲。此时郭瑛提出销售部经理职位太低,与自己的能力不相称,他想当公司副总。王永昌二话没说,立刻提请董事会进行了任命。
掌握了大权的郭瑛开始静悄悄地对鼎泽洲进行“改造”。在销售部他排除异己,将销售人员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将公司广告上的销售电话换成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使鼎泽洲的客户资源慢慢尽在掌握。很快,作为鼎泽洲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技术部门也被布置上了郭瑛的“密探”。
2001年10月,王永昌出国考察,委托郭瑛全权主持公司工作。郭瑛开始行动了,鼎泽洲的核心技术机密,连图纸带数据,被他的技术“密探”一扫而空。在郭瑛的指使下,这些“愿意跟着郭总走”的技术人员在拷贝完鼎泽洲的所有相关技术数据之后,还将这些技术数据从鼎泽洲技术部的计算机里删得一干二净。
郭瑛离开鼎泽洲后,立刻注册了“东方天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除了名称有所改变,几乎就是鼎泽洲产品的翻版。在郭瑛公司的冲击下,鼎泽洲失去了独占技术,又几乎失去了所有客户资源,结果一败涂地。一筹莫展的王永昌不得不向公安局报案。2002年1月25日,郭瑛以涉嫌侵犯他人商业机密罪被捕。郭瑛得到了惩罚。
王永昌对郭瑛有知遇之恩,郭瑛并没有对王永昌保持忠诚,反而采取不道德的和违犯法律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郭瑛偏离人间正道咎由自取,而王永昌遇人不淑又失察,不也有自己的责任吗?这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当代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极为重视人品的高下,认为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的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索罗斯说:“对那些才气纵横的赚钱高手,如果我不信任他们,觉得这些人的人品不可靠,我就绝不希望他们当我的合伙人。”
一次,垃圾债券大王麦克·米尔被起诉后,垃圾债券业务出现真空,索罗斯很想进入这一黄金领域。为此他约谈了好多位曾在米尔手下做过事的人,想请他们做合伙人。但是,索罗斯发现这些人有某种忽视道德的态度。他最后放弃了这些人。他觉得他们团队有这些人参与他会很不舒服,尽管他们积极进取又聪明能干,也很有投资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