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好好活着 善待生命的句子 > 第2章 态度决定高度心态改变命运(第1页)

第2章 态度决定高度心态改变命运(第1页)

好好活着是一种态度,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就看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幸福的人总会向往希望、向往光明,而不幸福的人总是抱怨自己比不上别人。

不要太苛求完美

我们都在寻求完美,可是完美是什么呢?

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个圆被切去了很大一块三角,它想让自己恢复完整,没有任何残缺,于是四处寻觅失落的部分。因为它残缺不全,只能慢慢滚动,所以能在路上欣赏野花,能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只能把它们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残缺的圆找到了一块非常合适的碎片,开心得很。把它胡乱地拼上,开始滚动。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但它却发觉因为滚动太快,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于是它停止了滚动,把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又慢慢地滚走了。

人往往在有所失去的时候,特别盼望能够找回自我。其实,心中满怀希望和期待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会让你懂得珍惜和感恩,使你受益一生。

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遗憾,勇于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坦然的人,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能如残缺之圆继续在人生之途滚动并细尝沿途滋味,就能达到完整。这就是生命所能赋予我们的:不求事事如愿,但求问心无愧。

古语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从理念上讲,人们大都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样,也不存在神通广大的完人。在认识自我、看待别人的具体问题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追求完美,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样样都行,对别人也要面面俱到。

难道那些伟人、名人果真都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吗?其实绝非如此。任何人总有其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

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

人是可以认识自己、把握自我的。人的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有缺点和毛病。我们不苛求完美,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两重性是不易改变的。所以,我们应当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和感觉,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缺点,我深知自己的潜能和心愿,也看到自己的困难和局限。人类永远具有灵与肉、好与坏、真与伪、绚烂与孤独、坚定与犹疑等等两重性。

自我容纳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也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这样就会抛弃骄傲自大、清高孤僻、鲁莽草率之类导致失败的弱点。我们以这种自我认识、相互包容的观念意识付诸行动,就能从自身条件不足和不利环境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不必藏拙,不怕露怯。即使明知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敢于行动。因为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跌跌撞撞,爬起来再来,才能学会诸多本领和技能。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任何人也都有无知无能的一面,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自我表现和与人交际中都会有“出丑”的时候。有些人由于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拿出勇气,去革新和突破自己,所以,他们情愿不做事、不讲话、不交际,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在灯光灿烂、乐曲悠扬的宴会厅里,他们很想站起来跳舞,可是怕别人笑话自己舞技拙劣,宁愿做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观众越多,他们就越鼓不起勇气。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倘要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是形成一个平庸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

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与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有缺陷。一位经营者如果只能见人之所短而不能见人之所长,从而刻意于挑其短而不是着眼于其长,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弱者。有些人,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放弃完美。因为不追求完美将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这只是一种惯性思维。而事实是,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有放弃完美,才能树立起自信自爱的意识,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人生犹如一盘棋,如果走错一步就会痛失全局。人生也像足球赛,即使最强的队也会在比赛中失手,即使最差的队也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我们的目标是所获多于所失。

当爱远走,放手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卷入婚恋多年的女子,迟迟不能走出这个其实对她来说已经是苦远多于甜的关系。她说:“我忘不了他曾经给过我的那些浪漫、温馨的感觉。”

另一个女人的男朋友感情多次出轨,尽管痛苦的她却始终不愿分手,她说:“和他在一起这么多年了,要分手,我不甘心!”

当爱远走,放弃和放手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无法忘却曾经有过的美好,无法相信现实,而让更多的痛苦压在自己的肩上、心上;让自己和对方一起痛苦,究竟是否惩罚了对方也许还是未知数,但是自己绝对是被惩罚最重的一个。因为你剥夺了自己重新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

放手让爱的人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却是唯一的良药。否则,我们就会处在无休止的痛苦、气愤和沮丧之中。

所谓放弃和放手的艺术,并不单只在爱情消逝的时候适用。事实上,当爱情未到尽头的时候,就懂得放手的道理,往往是更积极的治本的方法。

从小到大,在每一段关系里,我们都是在寻找着一方面与人连结、一方面与自己连结的双向路线。也就是说尽管再亲密,我们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亲子关系、家人关系、朋友关系都如此,爱情关系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失去了这样的空间,我们很快就会觉得被束缚,觉得窒息,觉得痛苦。

因此,当爱还在的时候,懂得适当放手,给爱一个空间,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实,如果仔细而深入地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爱时仅仅要求双方黏在一起,往往是因为害怕缺乏安全感、或嫉妒。要把自己生命的责任和重量交在对方身上,而不是因为爱。

放手,给爱以空间,就像纪伯伦在《先知》中所说的:“在你们的密切结合之中保留些空间吧,好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之间舞蹈。彼此相爱,却不要使爱成为枷锁,让它就像在你们俩灵魂之间自由流动的海水。”

有一个词叫“全身进退”。大概意思是指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在付出的时候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在离开的时候毫无牵挂地抽身而去。古人都知道“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在真正的生活中,这种全身进退的理想状态,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现实里的情况是,我们往往在付出的时候不够彻底,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担心别人的看法,担心自己的眼光,担心现实里的矛盾,甚至担心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的完美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百分之百的热情似乎总没有像内心期待的那样出现过,它们都被消耗在了各种各样的顾虑里。所以到了最后,我们只能矜持地微笑,节制地用情,吝惜地计算。

我们也往往在离开的时候,不能够潇洒地掉头就走,而是一顾三叹,余情未了,在决定离开的第一秒钟里就开始痛恨或后悔。甚至是在以为自己早已全身而退的时候,却在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和时刻不可阻挡地想起那个人、那件事,而后觉得像被杀伤性武器击中,痛心得泪流满面,心碎难当。

有人说爱的反面其实不是恨,而是淡漠。这句话确实有几分道理,爱一个人的时候,情感都是激昂的。他关心你,你便想以十倍百倍的爱去关心他;他拥抱你,你便想以更多更有力的拥抱去回应他;哪怕是他犯了什么错有了什么失误,让你对他恨得牙痒痒时,你也会想用尽全力狠狠地去揍他,掐他,打他,反正无论如何,都绝不会无动于衷地不理他。

除非是爱到殚精竭虑,爱到心灰意冷,爱到彻底绝望,心中已经不再有灿烂的火花,甚至连那些燃烧过后的草木灰的温度也没有,这种时候,想不淡漠都难。从此对你形同陌路,对你的一切也不再有任何的回应。没有余恨,没有深情,更没有心思和气力再做哪怕多一点的纠缠,所有剩下的,都只是无所谓。有一天当你发现对于过去的一切都不再在乎,它们对你都变得无所谓的时候,爱肯定也就消失了。

所以,你要知道,恨你,是因为爱你;淡漠你,是因为不再想记起你。

全身进退,意味着在爱的时候,你要用尽百分之百的感情,哪怕是争执,哪怕是吵闹,你也千万别不理我。因为不理不睬意味着淡漠,意味着你的心里不再有我的位置。千万别假装淡漠,在假装淡漠的时候,你一定更心痛,那是因为你依然爱着。

全身进退,意味着在不爱的时候,你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放下,千万别回头,或是在夜深时分还想着留条短信安慰我。你要知道,任何一点不干脆的情结,都会让我像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拼命拉住你的衣襟,以为牵住了最后的希望,让你无法彻底离去,把曾经美好的感情都拖累成厌倦。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生命将在爱中充满活力。

不要畏缩,勇敢地担起责任

人生就像背着一个空篓子走路,每走一步就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这就是自己的责任和收获。当然,每一样东西放进去后,肩上的担子便会更加沉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