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重新认识你自己电子书 > 第三章 选择一生的职业(第4页)

第三章 选择一生的职业(第4页)

生命中随处是机遇,而不断尝试是与机遇邂逅的唯一方法,敢于尝试才有机会。你永远不可能期待机遇自动地降临到你身上,只有主动迎上去,才能抓住它。

成功的人,通常会主动寻找机会,然后把握机会。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换工作就是与机遇邂逅的冒险,敢于跳槽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新天地,才有机会收获成功。

马罗·路易斯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优秀主持人,他的辉煌成就完全是两次赌注造成的,第一次是未满20岁时,第二次是30岁的时候。

马罗出生在一个音乐及戏剧世家,耳濡目染,对各种乐器都能信手拈来。7岁不到,他就指挥过管弦乐队。10岁发行报纸,12岁雇了16名少年做买卖鸡蛋的生意,14岁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中毕业后,他成为芝加哥新闻局的记者,与后来的著名记者赫格特及查尔斯·麦克阿瑟等一起投身瞬息万变的新闻事业。

后来,马罗迁居纽约,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份工作。马罗回忆说:“那时我整天四处奔走,忙个不停。下午6点下了班后,就赶去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学习广告学,有时工作没做完,下了课还得赶回公司,从晚上11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

20岁时,马罗毅然放弃了在广告公司的大好前途,决心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他不愿再过拿薪水的生活,而希望充分运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他一生中头一次下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当时的百货业状况普遍不佳,已经到了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和广告来促销的地步。马罗的想法是:说动百货业,共同协办CBS的纽约菲尔交响乐节目。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大力支持,但最后因订约的公司不足而功败垂成。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却很赏识他的创见,便安排他到纽约新成立的业务部工作,薪水比以前高出3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岁的马罗得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展才华,他虽然押错了宝,但却创造出了新的机会。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在有跳槽的想法时,要确保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因为你所渴望的新工作肯定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在跳槽之前,你最好把眼前这项工作当成训练场,练成创造优秀业绩所需的各种“武艺”。这样,就不愁找不到理想工作了。

在产生跳槽的念头时,一定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现在这份工作的优缺点,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避免出现工作越换越差的状况,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走自己想走的路,不后悔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迈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他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美元捐给街头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决定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横跨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这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的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美丽的女友、相互关爱的亲人,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在他平顺的人生中从没有出现过高峰,也没有出现过低谷。他为自己的懦弱人生而哭泣。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他的恐惧开出了一张清单:从小他就怕保姆、老师、邮差,怕鸟、猫、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公共场所、怕荒野、怕聚会,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几乎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大男人上路前竟还收到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公里的路程,仰赖82个陌生的好心人的帮助。

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让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在几个破碎家庭住过,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银行卡,看到那个包裹时,他恨不得跳上柜台去拥抱那个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没有必要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变得坚强,足以面对所有的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Faire”,被讹写为“CapeFear”,恐怖角只是一个失误。

迈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个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想像无关的地方,他究竟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虽然苦,虽然绝不会想要再来一次,但在回忆中却是异常甜美的信心之旅,仿如人生。

也许我们会发现,努力了半天到达的目的地,只是一个“失误”。但只要那是我们自己愿意走的路,就不算白走,也不必后悔。

不断给自己充电

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多不过十几年,而这段时间的学习绝大部分都是在参加工作之前完成的。那个时候你还没有进入职场,在老师的命令下,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且很有可能这些知识与你所要从事的工作完全无关。为了预防未来的到处碰壁,我们应该坚持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

首先,珍惜大学时光。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段,我们放下了高考的重担,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独立地与这个世界接触,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在大学期间得到沉淀。同时,大学也是你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之前的最后一次训练,没有道理不好好把握。在大学四年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境界,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做准备。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一纸文凭,又不仅仅是为了文凭。在现代社会,文凭是一块敲门砖。很多人对文凭不大在意,甚至有些轻视。但实际上,在你进入一家正规企业的时候,首先需要你出示的就是学历证明。当然,文凭无法说明一个人全部的学识和能力,它也无法决定你的前途和命运,但它却是你进入职场的一个工具,因为社会看重它。

踏出校门之后的学习,是自觉性和积极性主导下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缺什么、该如何补救。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技术不断被开发也不断被淘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社会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工作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大家的变化还不算很大。等到5年后再相聚,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而那些不思进取的人就会有落伍的感觉。

因此,人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间断地更新自己,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让自己逐渐接近真正的成功。

在某理工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教授给他的弟子们出了5道考题。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其中一道题。最后,教授说:“我并不是故意为难你们,尽管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教授笑了笑,继续说:“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这不是你们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是的,不管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不管你拿到了何种学位,相对于工作来说,你都只是一知半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为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止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个阶段,它需要不断地奔腾向前,不断地超越。

美国西点军校前校长米尔斯说过:“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

一个人活着,仅仅拥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读书是前进和超越的原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收获成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