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所以要把握现在 > 第七章 放正心态就会收获结果(第3页)

第七章 放正心态就会收获结果(第3页)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人生的乐趣隐藏在工作中,如果充满热情地工作,就能享受到更快乐的人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热情是工作的最大动力,是一种素质,一种性格。热情是一种强劲的激动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信仰的强烈情感。热情是我们最重要的秉性和财富之一。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个人都具有火热的激情,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潜在的财富,只是这种热情深埋在人们的心灵之中,等待着被开发利用。一个充满工作热情的人,会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驱使自己完成内心渴望达成的目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你之手。一个天性乐观,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并怀着浓厚的兴趣。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会像希尔顿一样: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

假使你对工作,是被动的而非自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皮鞭的督促之下一样;假使你对于工作,感觉到厌恶;假使你对于工作,没有热诚和爱好之心:那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会有很大作为。

爱尔伯特·马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借助于极大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变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一点,可以用于人类为之努力的每一个领域:经营旅馆、银行或工厂,写作、演讲、做模特或者绘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之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一个人打开天才的名册,将要名垂青史的最后三秒钟。”

极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否真的让一个人成为艺术家或者天才,暂且不论,但是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尽己所能、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觉悟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谋生的一种手段,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以热情的态度接纳它。放下心里那道防线,真心诚意地接纳你的工作,认可你的工作,渐渐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良性循环。我们会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享受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满意工作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小张是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公司的生意相当火爆,公司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了热情。

但是,以前并不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公司里的员工们都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做好写辞职报告的准备了。但是,小张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说,当时,我感到这个公司像一潭死水,毫无活力,员工对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充满了抱怨。我就想,这么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行业,员工也都相当年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为了改变现状,除了在公司制度上进行改革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外,小张还以身作则,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工作作风,燃起了其他员工胸中的热情火焰。

每天,小张很早就来到公司,并微笑着与每一个同事打招呼。开始工作时,他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调动自己身上的潜力,开发新的工作方法。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员工也都早来晚走,斗志昂扬。因为他经常保持这种激情四射的工作状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从项目经理被提拔到部门经理的位置。

在小张的带动和感染下,员工们也一个个充满了活力,公司的业务不断上升。当然,他的身价也是一路看涨。

对工作充满热情,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不仅可以使自己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带动周围的人更好地完成工作。这种人是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取得业绩了。

热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热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以有起色。如同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热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如果缺乏热情,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虽然感到很辛苦,但是有辛苦就会有收获,特别是一个人能够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做一点具体的事情,同时自己也相应地得到提高,也许这不是辛苦而是幸运了。如果大家都能同心同德、尽心尽力,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这一角度看,也许又不仅仅是幸运,而是一种幸福了。

任何一种工作,要想做得出色,都需要具体行动、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只有以对单位负责、对岗位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能从工作中收获更多。

忠诚的员工有好果子吃

忠诚是职场中最值得重视的美德,只有所有的员工对企业忠诚,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推动企业走向成功。一个公司的生存依靠少数员工的能力和智慧,却需要绝大多数员工的忠诚和勤奋。

领导在用人时不仅仅看重个人能力,更看重个人品质,而品质中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度。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渴求的理想人才。人们宁愿信任一个能力差一些却足够忠诚敬业的人,而不愿重用一个朝三暮四、视忠诚为无物的人,哪怕他能力非凡。

领导一般都把下属当成自己的人,希望下属忠诚地跟着他、拥戴他,听他指挥。下属不与自己一条心,另攀高枝,“身在曹营心在汉”等,是领导最反感的事。忠诚、讲义气、重感情,经常用行动表示你信赖他、敬重他,便可得到领导的喜爱。

托马斯·杰克逊曾说:“敢于行动而且忠于职守的人一定能够成功。”对事业、对公司忠诚的品质一旦养成,就会积累成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些是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老板都最需要的。如果你拥有了这些品质,那么无论你在任何地方都会得到老板的信任,如果能得到老板的信任,那老板必然会把你作为培养的对象。当你在老板的培养下获得一定的能力后,你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更加广阔,在这样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成功的砝码也将快速向你倾斜。

高中毕业以后,小章和小李来到深圳,由于好长时间都没找到工作,两个人身上的钱就要花光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找到包工头推销自己。

工地的老板说:“我这儿现在也没有适合你们的工作,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在我的工地上干一段时间的小工,一天30块钱。”因为没有其他办法,他俩就答应了。

到了第二天,老板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将木工在钉模时掉在地上的铁钉捡起来。每天,他们除了吃饭的半个钟头以外,一会也不能休息。过了几天,小章暗自算了一笔账,发现老板这么做一点都不划算,根本节省不了钱。小章决定找老板谈谈这个问题,可小李却非常反对:“最好别找老板,要不然,咱们又没有工作了。”小章不同意,还是直接找到了老板。

小章说:“老板,坦白地说,公司需要效益,表面上看,捡回掉了的钉子很合理,可其实,它带给您的只是负值。我认认真真捡了好几天,每天最多不过2斤。这种钉子的市场价为每斤25元,这样计算,我好几天才能够创造20多块钱的价值,但您一天却给我30块钱的薪水。这不但对您是损失,对我们也不公平。您要是算透了这笔账想辞退我,您就直说。”

想不到,老板竟然哈哈大笑起来说:“好小子,你过关了!我现在正好想找一名施工员,实际上,拾钉子这笔账我也会算,我知道你俩也都算出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们过来告诉我,要是一个月之后,你还没来找我,你们就都要走人了。公司需要效益,更需要像你这种忠心耿耿、责任心强、一心为企业着想的人才,我希望你留下来。至于小李嘛,我只能说非常抱歉。”

“我们需要忠诚的员工”,这是老板们共同的心声。因为他们明白,员工的忠诚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谋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和敬业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许多年轻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他们频繁跳槽,觉得自己工作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藐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将其视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手段。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的员工对你不忠诚,你会怎么做?你会用忠诚去回报你的下属吗?当然不可能了,作为一个员工,不管你的能力如何,只要你真正表现出对公司足够的忠诚,你就能赢得老板的信赖。老板会乐意在你身上投资,给你培训的机会,提高你的技能,因为他认为你是值得他信赖和培养的。

也许你的上司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能理解你的真诚,不珍惜你的忠心,那么也不要因此而产生抵触情绪。老板是人,也有缺点,也可能因为太主观而无法对你做出客观的判断,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自我肯定。只要你竭尽所能,做到问心无愧,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争取到了未来事业成功的砝码。

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忠诚的员工,经过一年或是两年都能够成为公司的精英或是骨干,而那些个人能力超强的,不忠诚的少数“人才”也往往会被公司淘汰。事实上对于企业忠诚的人才,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受到欢迎,而那些不忠诚的员工,由于名声不好,走到那里最终都会被列入“黑名单”。

每一个人都应当珍惜我们今天的工作与生活,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决心和信心,忠诚于工作,忠诚于生活,忠诚于人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点一滴做起,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好的业绩,用忠诚去追求完美与卓越,最终赢得领导的信任,获得成功的机会。

乐观是成功的催化剂

乐观是成功的催化剂,悲观是失败的孵化器。乐观的人认为,有利的、令人快乐的事情不仅是永久的,而且是普遍的。他们能努力促使好事发生,而一旦不利的事件发生了,他们也能将其视为暂时的,不具普遍性的,对其发生原因也能采取乐观豁达的态度。

而悲观的人,却恰恰相反,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抱怨,抱怨倒霉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是却不积极地行动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看待生活,你的眼中乌云密布,那就没有阳光的温暖,你的眼中鲜花烂漫,生活对你来说,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乐观的人总是比喜欢抱怨的人,更容易成功。

1882年,一名女婴因发高烧差点丧命。这个女孩就是海伦·凯勒。她虽幸免于难,但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了。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那么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既盲又聋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呢?

高烧将她与外界隔开,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声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笼中无法摆脱。万幸的是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她跟着母亲,拉着母亲的衣角,形影不离。她去触摸,去嗅各种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别人的动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挤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学会靠摸别人的脸或衣服来识别对方。她还能靠闻不同的植物和触摸地面来辨别自己在花园的位置。

海伦5岁时开始意识到她与别人不同。她发现家里的其他人不用像她那样做手势而是用嘴交谈。有时她站在两人中间触摸他们的嘴唇。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她自己不能发出带有含义的声音。她想讲话,可无论费多大的劲儿也无法使别人明白自己。这使她异常懊恼,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乱跑乱撞,灰心地又踢又喊。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怒气越来越大。她变得狂野不驯。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直到家人顺从。她惯用的手段包括抓别人盘里的食物以及将易碎的东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将母亲锁在厨房里。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办法了。于是,在她7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安尼·沙利文。安尼悉心地教授海伦,特别是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海伦变得温和了,而且很快学会了用盲文朗读和写作。靠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和震动,她又学会了触唇意识。这对失聪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

7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会做出切面包和涂黄油的动作。想要冰淇淋时她会用手裹住自己装出发抖的样子。海伦在这方面非比一般,她十分聪明又相当敏感。通过努力她对这个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识。

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